分享

万人好评课件公开!名医王振亮:15副除红斑性胃炎,未复发!

 中医药方便 2019-10-25

华医世界

昨晚,河南中医药大学王振亮教授在第9期“万人学伤寒”公益微课中,为我们讲授了《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课程精彩,受到了10万中医人的一致好评!

今天,小师妹为同学们整理了王振亮教授课程部分精彩内容。

错过听课的同学在文末扫码,免费领取王振亮教授《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大师课件。

半夏泻心汤的出处

1

在《伤寒论》原文149条: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

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太阳伤寒五六日,出现呕而发热的症状,是小柴胡汤证,但是医生误用下法,会出现3种变证:

1、小柴胡汤证:柴胡证仍在者,继续用小柴胡汤。

2、大陷胸汤证:误用下法之后,导致水热互结的,用大陷胸汤。

3、半夏泻心汤证:误下损伤脾胃,表热内陷,出现胃脘部撑胀但是不疼痛,这是痞证,不用小柴胡汤,而用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证的成因

2

由于误下损伤脾胃,少阳热邪内陷,导致中焦亏虚,气机升降失常,就出现但满而不痛的痞证,就用半夏泻心汤治疗。

在现代临床上,半夏泻心汤适用于哪些疾病?

急慢性胃肠炎、胃粘膜脱垂、消化道溃疡、胃下垂、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痢疾。

甚至冠心病、心肌炎、不寐症、慢性肾炎的急性发作等等。

只要病机符合:中焦阳虚,又有湿热壅结,都可以用半夏泻心汤来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医案

3

冯某,女,46岁,工人。

初诊:2014年4月10号。

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一年多。

曾使用强的松10片,用羟氯喹0.2g/天,但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所以来我处就诊。

症状:面部虚浮,有烘热感觉,胃脘胀满。

怕凉食(吃凉的后,胃胀更厉害),体倦乏力,两腿无力,按之凹陷。

吃饭、睡觉不行,小便的泡沫多,大便基本正常。

舌质淡红,舌苔白,微黄而厚,脉为滑稍数。

24小时的尿蛋白的定量,为5100毫克,正常人的数据,是150毫克。

病机:中虚湿热阻滞,中焦斡失。

治法:寒温并用,和胃消痞。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方药:

半夏9g、黄连9g、

黄芩9g、党参10g、

干姜8g、炙甘草6g、

半边莲15g、鬼箭羽15g、

泽泻10g、雷公藤9g、

山慈菇9g、砂仁10g。

15副。

二诊:2014年4月25日。

服上药后,胃脘部的胀满,减轻了一半,吃饭较从前有所好转,腿肿减轻,面部烘热有所缓解。

效不更法,去掉砂仁,加益母草30g、怀牛膝30g,又开半月。

三诊:2014年5月10日。

症状继续缓解,胃脘部胀满和腿肿,症状消失,面部红斑不明显。

24小时尿蛋白的定量为950毫克。

减少激素用量,后病人坚持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4个月,所有症状消失。

24小时尿蛋白的定量为213毫克。

后经随访24小时尿蛋白的定量已降为63毫克,病情未复发。

按语:系统性红斑狼疮,从西医的角度讲,是风湿免疫病的范畴。

此患者有胃脘胀满,怕凉食,为明显的中焦阳虚。

另外,患者又见面部虚浮,有烘热感,脸全部发红,有红斑,为胃热上犯,中虚有热,为典型的半夏泻心汤证。

患者舌苔白,稍微黄,但是厚,且脉滑稍数,是湿热证。

所以直接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中药只要辨证准确,应用得当,便会效如桴鼓。

红斑性胃炎医案

4

胡某,男,42岁。

患红斑性胃窦炎2年有余,数次住院,遍访名医,效果不佳。

近来症状加重,短期消瘦非常明显,痛苦不堪,

初诊:2015年3月27日。

症状:胃脘部胀满,频繁嗳气,食凉加重,甚则便溏,纳差,不想吃饭,时有烧心。

舌淡红有紫气,苔白厚稍黄而腻,脉沉弦滑。

西医诊断:红斑性胃炎。

病机:中焦虚寒,湿热内阻兼有瘀血。

处方:半夏泻心汤合丹参饮。

方药:

姜半夏9g、黄连6g、

黄芩9g、干姜9g、

党参10g、丹参15g、

砂仁12g、檀香2g、

甘草5g(砂仁和檀香后下)、香附。

五副,水煎服。

去掉大枣,因为甘能生酸,患者有烧心的症状,胃酸较多。

所以我们用半夏泻心汤要注意大枣是甜的,如果患者胃中嘈杂,喷酸烧心,大枣最好不用。

二诊:2015年4月2日。

5副药吃完后上述症状明显减轻,停服西药。

症状:胃脘胀满较从前轻,偶有胃脘部隐痛,舌淡红,没有紫色,苔薄白,脉沉弦滑

处方:

姜半夏9g、黄连9g、

黄芩9g、干姜9g、

党参10g、丹参15g、

砂仁12g(后下)、檀香三克(后下)、

香附15克g、炙甘草5g、高良姜9g。

5副。

高良姜与香附配伍,是良附丸,可以治疗寒性胃痛。

三诊:2015年4月7日。

症状基本消失,胃胀胃痛基本缓解,偶然有嗳气和胃部隐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稍滑,

在二诊的方子基础上,加延胡索12g以行气活血止痛,5副。

四诊:2015年4月13日。

症状消失,患者询问如何能不复发,为避免复发,嘱再服15副。

后患者来想巩固,嘱戒酒戒烟,又服香砂养胃丸一个月,后随访,患者未复发。

按语:

胃脘胀满,纳差,嗳气,大便稀---呕、利、痞皆有,为中焦阳虚。

烧心,舌苔厚黄而腻,脉弦滑,是有湿热,为中虚湿热,典型的半夏泻心汤适应症。

舌淡红有紫气,是瘀血久病,加丹参饮来行气活血止痛。

所以起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两年的疾病,治疗一个月,症状全部消失。

在课程的结尾,王振亮教授为我们分享了李中梓的一句话作为课程的总结: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生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这段话告诉我们,看病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而疾病的本质就是病机。

所以我们临床上。无论是应用半夏泻心汤还是其他经方,要紧抓病机,方机对应用药,才能取得明显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