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向军:重新发现涌泉穴

 三驾马车1966 2019-10-26

重新发现涌泉穴

刘向军

头百会,足涌泉,顶上接天,底下通地。涌泉穴作为与头顶的百会穴和两肩的肩井穴相对的人体最下端的大穴、要穴,对身体健康有很强的养护效果。

何谓涌泉?

或曰:肾经体内经脉中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

我结合自己的养生实践认为此解不确。

涌泉穴属于足少阴肾经,与肾水密切相关。但是,此处的涌泉并非指人体内的肾水通过此穴涌出体外,而是说此处的肾水向体内上方翻涌,如井水上涌,而不是下流。正因此,涌泉穴别名“肾经井”,“井”者,井道也,孔隙也,意同“肩井穴”之“井”,此“井”是从上往下看而非从下往上观,此“井”是从上往下汲水或者从下往上升水而非从上往下排水。又因此,“涌泉穴”又名“地冲穴”,“地”者,底也,土地也,“冲”者,“要道”也,“大路”也,合而言之,“地冲”是说“涌泉”如大地中的泉水向上涌出。

那么,利用涌泉穴养生的关键是什么呢?

一个字:热。

涌泉穴中的井水必须是热水至少也应该是温水,而绝不能是寒水,更不能是冰水;当然,也不应该是沸水。

涌泉穴如此,与其密切相关的“然谷穴”亦如此。“然”者,“燃”也;“谷”者,泉水流涌之所也。“然谷穴”承“涌泉穴”,也是让肾经之水温热上出,以滋养全身经络之义。其它如“照海穴”“太溪穴”“水泉穴”这些肾阴经上的穴位都有此义、此用。

总之,脚离心脏最远,最易受寒,最怕受寒。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寒从脚下生,病从脚下除”的道理。因此,让涌泉变成温泉是养生保健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把上半身的火——中焦之火、上焦之火、面部之火——引火归源,使得水火相济,阴阳平衡,气血通畅,从而下焦不寒,四肢末端亦不寒。

让涌泉穴变热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是按。这是最简便的养生办法,但凡空闲时间,养生者均可以随时进行。方法是找准穴位,用大拇指对准穴位用力按压下去,保持三五秒钟,然后迅速抬起,间隔一两秒钟,然后再用力按压,如此反复至少15次。

二是揉。养生者用大拇指对准穴位用力适度地顺时针和逆时针各反复揉动至少50次。

三是搓。养生者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对准穴位上下或左右搓动至少100次。此法类似于揉,可以说是揉和搓相结合。根据体质情况,养生者可以自己控制揉搓时间和次数。据我的体会,一次揉搓三百次也可以,五百次也行,一千次也未尝不可。要之以让涌泉穴及四周发热为佳。一般来说,一次揉搓三百次,效果就很不错了。

四是灸。养生者可以用艾条对准穴位进行温和灸,时间至少为5分钟以上。养生者根据自己的身体感受决定灸的时间长短以及热力的强弱。我自己的心得是,一天一次,一次10分钟左右,温和灸,这样感觉很有效也很舒服。

五是泡。养生者要养成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水温要较热,泡的时间至少要在10分钟以上。如果水里加有艾叶的话,效果更好。

六是包。养生者要注意两脚的保暖,气温降低时,就要穿厚袜子或是厚棉鞋,把两脚包起来,把涌泉穴保护起来,减少热量散失,杜绝外界寒气侵入。

七是动。养生者一定不要长时间地坐着办公,更不要整天坐着不动,而要经常运动。一般来说,每坐一个小时,至少要有一定强度地运动15分钟,确保两脚和两腿气血通畅,从而保证涌泉穴温热。人们之所以说脚是人体的第二个心脏,并非说脚可以给人体供给血液,而是说脚的动可以带动气血运行,气血运行则全身得以滋养。

八是贴。养生者晚睡前可以把膏药张贴到涌泉穴位置。膏药可以自制:或使用吴茱萸粉,或使用艾绒、花椒、桂园膏。

上述八法,全是自我保健法,不用找医生,甚至不用花什么钱,极简便易行,而就我的实践而言,效果相当好。如果再配以然谷穴、照海穴、太溪穴、三阴交这些相关穴位的综合保健的话,效果会更好。我的感受是当天就可以显著见效:睡得快,睡得深,睡得香,脾胃舒服。养成穴位保健习惯的话,很快就可以感觉到气血运行更通畅,肢冷畏寒、腰膝酸软、耳鸣眼涩等一系列症状都开始缓解。

重新发现涌泉穴,它是健康大穴,长寿大穴,随身良药。

2019.10.2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