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心 | 所谓自爱,就是内在父母爱上内在小孩

 香光庄 2019-10-26

心本自静,何须外求

修行在心,不贪不嗔

音乐 | 静心 | 冥想 | 疗愈 

高雅~メインテーマ 来自音乐疗愈 00:00 02:28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上周末,表妹又和男友分手了,这是她与男友相恋三年以来第五次闹分手。
 
每次都是大吵一架、各自冷战、互删分手,然后陷入内疚后悔之中:

他会不会觉得我太作了?
我是不是不应该老是对他发脾气?
他如果还爱我,为什么三天了还没重新加我微信?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总是控制不住情绪,引发争吵,每次争吵以后又开始自我悔恨、陷入被抛弃的恐慌之中。
 
为什么会这样呢?
 

▲点击图片购买《内在父母的觉醒》


在“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理论创始人约翰·波拉德所著的《内在父母的觉醒》中,我找到了答案。
 
其实,我们都有两个独立的内在自我: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它们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难以捉摸。
 
我们一切关系都是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关系的外化。疗愈童年创伤、修复原生家庭的伤,根本在于改变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

 01 
我想要:寻求即时满足的内在小孩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退行”,指的是在面对外部施压的时候,人们会自动退化到孩子的状态,用孩子的方式应对。
 
比如,使用哭泣等赌气、撒娇的方式去获取伴侣的爱和安慰,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就是我们习惯说的“作”“巨婴”。
 
这其实是内在小孩的外化,当内在小孩想要某样东西的时候,它会非常坚定和活跃。
 
就好比一个孩子不停地乞求妈妈给他一个拥抱或者买超市里的糖果。
 
它经常会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或愿望而大声呐喊:“快哄我”“我烦透了”“我不想上班”“我想……”
 
在亲密关系中,很多人缺乏对关系和伴侣的信任,总是忍不住反复向伴侣获取对方依然爱自己的证明。
 
任何一场小争吵都会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恐惧与失控:“TA肯定不爱我了”“TA想要抛弃我、远离我”“果然,没有人会真的爱我”。
 
这都是因为童年时候的创伤与缺爱,让我们的内在小孩没有得到应得的满足和安慰,使得我们的内在形成一个被隐藏的敏感脆弱空间,如同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个内在小孩,这个内在小孩就是童年时的自己。
 
从出生到7岁时的外在小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成年后的内在小孩就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我们曾经拥有的梦想、渴望拥有的爱、期待过的生活……都被内在小孩全盘接受。
 

 02 
我应该:自我鞭挞的内在父母
 
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一样,都成形于孩童时代。当我们还是容易受到影响的幼儿时,我们的内在就已经镜映了父母的风格、态度和言行举止。
 
童年结束,我们开始承担成年人的责任的时候,孩提时代接受的外部程序会内化,

内在父母会运用成长过程中存储的记忆来指引我们的生活,成为生活中的自我养育指南。
 
然而,这种程序的综合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两者兼而有之。
 
如果外在父母在童年期给了我们很好的滋养,成年后的我们就会有一个积极的、给予滋养的内在父母。
 
如果孩童时期的我们反复被严格要求,那么成年后我们的内在父母会潜意识地对外部的批评、指责、讽刺、排挤、议论照单全收。

把外界的一切坏情绪都收纳到自己身体里,同时开始自我鞭挞。
 

▲点击图片购买《内在父母的觉醒》
 
 03 
内心冲突是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合谋
 
你留意过自己身体内部的对话与冲突吗?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我们被一件事情吸引蠢蠢欲动的时候,我们的潜在意识会听到大脑里面蹦出来A、B两个小人进行争辩:
 
这两个小人的争辩就是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内部对话。内部对话中的每个声音都拥有处理人生问题的独特风格和方法。
 
内在父母有自己的意见、建议和理性论证;内在小孩则有自己的情绪感受、感性反应和主观回应。
 
有时这两种声音是和谐的,有时它们却意见相左。当这两种声音出现冲突的时候,我们会根据冲突后的结果做出各种外部选择。
 
所以,在面对种种人生境遇时做出的各种决定,都是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合谋后的结果。
 
而无论是内在小孩还是内在父母,都是源自孩童时代外部父母养育方式的内化。
 

最经典也最极端的案例就是希特勒,这个给人类留下无法治愈的伤害的战争疯子,在其孩童时期同样遭受着父亲的伤害。
 
希特勒的父亲崇尚嘲讽、暴力的养育方式,经常对他拳打脚踢,并且一边暴打他一边嘲笑他弱小。
 
长久下去,这种依靠暴力和贬低的养育方式逐渐让希特勒的内在的关系变得极端又可怕:

“暴虐的强大老爸”是他的内在父母,“受虐的弱小孩子”是他的内在小孩。
 
成年后的希特勒,彻底认同了暴虐的内在父母,但弱小的内在小孩并没有彻底消失,反而成为他施暴的驱动力。
 
他无法容忍弱小的内在小孩影响自己,开始把周围人当做自己内在小孩的投射,
 
随着投射的范围越来越大,最终,在暴虐的内在父母和弱小的内在小孩的合谋之下,挥刀砍向全人类。
 

 04 
唤醒内在父母,给内在小孩无条件的爱
 
每个人可能都听过这样的话:“爱自己”“疗愈自己”“这不是你的错”。

不过,要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自我疗愈?自己内在的哪一部分应该被原谅?
 
从去年的《狗十三》到今年的《都挺好》,童年创伤、原生家庭、断舍离……这些话题越来越具有国民讨论度。
 
我们越来越能看清、感受到自己内心的伤口,也越来越渴望治愈自己内在的创伤。
 
但是,要怎样才能真正触及自己内在的伤口,治愈自己的内部创伤?
 
斯科特·麦克劳德说,如何爱自己,这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最大挑战。

武志红说,自爱,如果从内在的关系模式去看,其实就是内在父母爱内在小孩。
 
《内在父母的觉醒》作者波拉德说:“解决内部冲突的关键是进行积极的自我养育,以满足两个内在自我的需要。”
 
当内在父母开始聆听并了解内在小孩的渴求和需要,对内在小孩倾注爱,并以滋养和支持的方式养育内在小孩时。
 
内在小孩也能体验到更好的养育带来的益处:

这两个自我将会继续相互激励、改善关系,我们的内在幸福感会提升,内部关系也会得到平衡。

- END -

作者:赫尔萌


▲点击图片购买《内在父母的觉醒》

每个人可能都听过这样的话——“善待自己”“原谅自己”“对自己好点”“这不是你的错”。

你是否也曾经像我一样疑惑:要怎样才能做到这些?究竟是谁或者自己的哪一部分应该被原谅、被温柔以待?

其实,我们都有两个独立的内在自我: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这两个内在自我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希望、梦想和恐惧。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为了满足一个自我的需要,而牺牲另一个自我。因此我们常常发现自己无法找到内心的平衡与平静。

本书则提出:内在父母应当承担起改进与内在小孩内部对话模式的首要责任。

当内在父母开始聆听并了解内在小孩的渴求和需要,对内在小孩倾注爱。

并以滋养和支持的方式养育内在小孩时,内在小孩也能体验到更好的养育带来的益处。

这两个自我将会继续相互激励、改善关系,我们的内在幸福感会提升,内部关系也会得到平衡。

身为有自我意识的成年人,我们应该主动去改变、修复童年经历和原生家庭所带给我们的伤。

约翰·波拉德毕生致力于个体内部关系模式改善的研究和实践,帮助上百万人修复了童年创伤和不良关系模式。

本书囊括了约翰·波拉德35年的心理研究,带你走上内在父母觉醒之路。

约翰·波拉德(John Pollard),美国实战派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咨询师,全球自我成长督导。

“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理论创始人,“自我养育计划”提出者和践行者;被业界称为“内在小孩”之父。

自1970年开始,约翰·波拉德开始探索自我成长,并创办“自我养育计划”,找到与内在小孩对话、解决内心冲突的有效心理方法和练习。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做自己的内在父母,让自我的力量大过童年时父母给自己的影响,才可以真正实现蜕变和成长。

约翰·波拉德在过去的35年间,全身心致力于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理念的普及和应用。

正因其提出了这两个概念,我们内心的冲突才得以形象化。

近20年来,世界各地的咨询师、治疗师纷纷加入到波拉德的“自我养育计划”中,成功帮助自己与来访者找到更好的自己,速效精准地解决了自己的情绪困境。

波拉德带着他的《内在父母的觉醒》登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多家媒体。

理念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在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广泛波及,自我养育计划实践者已达百万人。

全球杰出心灵导师露易丝·海对其理念深表认同,心理专家约翰·布雷萧更推荐此书为个体必读心理成长著作。

……

内在父母的觉醒:给内在小孩无条件的养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