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9年的“八大名酒”排名才是真的实至名归

 hwzhuwei 2019-10-26

21世纪已过去18年,但是上世纪末的那段往事,至今仍然被白酒行业反复提起和反思。从1952年到1989年,整整37年盯着同一件事——引导国家评酒制度、评酒方法,实现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完善,甄选出了名声赫赫的“八大名酒”。那段往事,就是闻名遐迩的五届全国评酒会。

1979年的“八大名酒”排名才是真的实至名归

“八大名酒”是块金字牌匾,既是白酒企业曾经梦寐以求的荣誉,又是他们奉若圭臬的历史背书。到目前为止,全国评酒会总共举办过五次,分别在1952年、1963年、1979年、1984年和1989年。不过有关“八大名酒”的排名始终没有确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1979年评出的“八大名酒”最为实至名归。

一次无声的角逐

评比规模远超前两届

每届评酒会举办结束,都会沉寂一段时间,转而进入“空窗期”,其跨度有长有短,长的有10年以上,短的仅仅是5年。其中,数第二届、第三届间的“空窗期”最长,达16年之久。

“空窗期”的存在,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下一届做准备。经过前两届全国评酒会后,各地名酒厂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生产质量提高、产量增加,香型日渐明显,对于“赶考评奖”都抱有极大的热情。一切显然都预示着,举办第三届评酒会的时机业已成熟。

1979年第三届评酒会,规模浩大创历史之最,每位选手都是有备而来,真正称得上是一场无声的角逐。据了解,这届评酒会,经各省市选拔出来的104种产品,都是质地丰满醇厚,风采各异的珍品。最后晋级国家级评比,同时登场一较高下,决出名酒榜单。

1979年的“八大名酒”排名才是真的实至名归

正是在这样的激烈角逐下,茅台、洋河大曲、五粮液等老牌名酒都突出了自家风格,展现特有风采,最后获现场专家评委一致通过,纷纷入选了“八大名酒”,开启了一轮风靡全国的名酒“新纪元”。

“密码品评”开先河

考评严谨性再上新台阶

“1952年的第一届全国评酒会、1963年的第二届全国评酒会都是在摸索中进行的,当时的品评工作并不规范。”行业专家张宿义曾这样说过。言外之意是,前两届更多起到“探路石”的作用,那时候他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所有人内心笃定的最终还是第三届。

等待第三届到来的过程,却是漫长而又煎熬的。然而16年的努力,换来了白酒品评机制的完善成型,让这一届成为机制最完整、评选最严谨的一届。与此前不同,第三届首次提出分香型、生产工艺和糖化发酵剂,分别编组评比,开创了“密码编号、分型评比”的先河。

1979年的“八大名酒”排名才是真的实至名归

“密码品评”也叫“暗评”,哪家的酒评委事先不知道,质优者凭实力胜出。举个例子,这就相当于“高考阅卷”,试卷全流程贴着封条,阅卷老师凭经验给分,最大限度保证了公平性。现有的“眼观色、鼻闻香、口尝味”评酒方法,就是从当时那套方法中演绎而来的。

据当时参赛的洋河厂方人员回忆:“1979年评酒,评酒时你压根不知道,他们来厂里取样不可能会通知你……等省里评选完了,国家接着评选。评选的时候都是立码编号,你根本不知道哪对哪,做手脚就更加不可能。就是在这种层层选评当中,结果我们就被评上了(八大名酒)。”

老评委记忆犹新

洋河是备受期待的“热门”

在评酒办法上,第三届采用了“百分制评分”,按色(占10分)香(占25分)味(占50分)格(即风格占15分)四项记分,总计满分为100分。“色香味格”中,“味”的考评就占了一半比重,这让风格上讲究“重味轻香”的洋河大曲,轻易就抓住了评委们的味蕾,成为白酒评委眼中的“热门”。

第三届白酒评委由周恒刚领衔,多是对评酒有丰富经验的沙场老将,每个人都有着较高水平。他们完全严格依循科学程序与标准,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三榜定案”,最终评选洋河大曲为“八大名酒”之一。

1979年的“八大名酒”排名才是真的实至名归

几十年后再聚首,老专家们风采依旧。前不久“2018中国白酒品评技术回顾与发展研讨会”现场,老评委们又一次谈起这段历史,那些有关“八大名酒”的深层记忆再度被唤醒,其中不乏有对洋河大曲夺奖的溢美之词。由于他们都是亲历者,对人名、时间、地点记得都比较牢固,所以他们的话具有比较强势的权威性。

老评委金凤兰回顾时提到:“第三届全国评酒会的时候,我是第一次接触那么多酒,但有一种酒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柔柔的、淡淡的浓香,绵醇的口味,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这个酒就是当时的洋河大曲,在我脑海里现在还没有忘记。在浓香型白酒评选组中,我给洋河大曲的分数最高,96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