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开东:行人更为春山外——评韩建飞执教《金岳霖先生》

 jiangnany 2019-10-27
行人更在春山外

——评韩建飞执教《金岳霖先生》

韩老师《金岳霖先生》的课堂设计,简洁质朴,朴拙大气。其设计好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有趣”贯穿全课,由浅入深。

“有趣”是学生的阅读初感,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说说先生的有趣之处,以梳理先生行事。”紧接着老师追问:金先生还有哪些事是不能用“有趣”来概括的?这是对金岳霖先生性格的拾遗补缺;最精彩的则是研读时老师的质疑:看看“有趣”的事例是否真的有趣,除了“有趣”,还能读出什么。带领学生抓住语言品味,深入到金先生灵魂深处。

第二是连类而及,用互文阅读来释疑。

引入陈宇《暮年金岳霖重谈林徽因》中的一段话,以金先生的爱情观来解读金先生的爱情,可谓持论公允。“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这句貌似平淡的话,也因此分明起来,炽烈起来。

而“扪虱而谈”典故的引入,则很好地说明了金先生的名士风度,确如冯友兰所说:“金岳霖的风度很像魏晋大玄学家嵇康。”但嵇康是“越名教而任自然”。而晚年的金先生只能是让人一声叹息

第三是闲笔不闲,探究言外之意。

深读部分,韩老师利用闲笔翻出了新的境界。最后一个闲笔借金先生窥一斑而见全豹,为西南联大张本,进而得出西南联大的氛围成就了一个个个性鲜明、学问精深的大师。

但任何课堂设计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也无需完美,故而仍有两点建议。

第一,“有趣”的串联,既是去弊,也是遮蔽。

对“有趣“背后还有什么的追问,固然精彩;但无形之中把拾遗补缺的那一块排除在外了。因此可以继续抓“有趣”,但把“有趣”之“趣”细微化,扣住金先生的童趣、风趣、雅趣和士趣,表现金先生独特的个性和人品。由“认识金岳霖先生”开始,再到“发现金岳霖身边的教授们”,最后再“探究西南联大的教授精神”,深入挖掘汪曾祺的言外之意。

第二,既然出现了闲笔。那也可以用“直笔、闲笔、曲笔”结构课堂。

比如文章开始写金先生是自己老师的好朋友,因而笔下灌注了情感,很多描述评论都是直笔。

还有就是闲笔。比如“——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反映联大对学生“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的培养。再比如汪曾祺送给王浩的那一幅画,明显也是名士风度的做派,而这一切不就是来自于乃师,来自于西南联大诸多教授的滋养?可谓闲笔不闲。

但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曲笔,把不能说、不好说的委婉的曲折的说出来,这才是此文更深的用意所在。如此才能更全面的把握金先生,才能更深入的了解一个文革中走出来的老人对西南联大的追怀和想念。

“当然,金先生的好学生不止一个人。”这是明显的曲笔。金先生好学生不仅是王浩,首推当属殷海光,这里的画外音很多。1949年,殷海光去了台湾,金先生曾公开怒骂过他。但殷海光在台湾创办了《自由中国》,他因其人格魅力、文化关怀和社会关怀,以及他所代表的道德力量,成为台湾人的精神偶像,并最终成为思想的受难者。

在弥留之际,殷海光招来学生陈平景,深情地、热泪盈眶地回忆起他的授业恩师金先生,并委托弟子将来有机会买一本自己的《中国文化的展望》送给金先生。

1972年4月,陈平景绕道美国香港来到北京看望师公,送上殷海光的遗著《中国文化的展望》。72岁高龄的金岳霖先生只看了一刻钟,就老泪纵横,泣不成声。那么,金先生的眼泪为何而流?这正是汪曾祺先生的言外之意。

再有一个曲笔就是“除了一本大学丛书里的《逻辑》,我所知道的还有一本《论道》。其余还有什么,我不清楚,需问王浩。”

如此推崇金先生,为先生写文做传,却对金先生不清楚,这岂非咄咄怪事?只能理解为曲笔。因为金先生有限的大作都完成于1948年之前,此后的成就很是寥寥,这是为什么?

盖因金先生不仅天真的执着于学问,建国后,在政治上也是一片天真,并成了建国后的红人。“办公一上午,什么“公”也没有来”的滑稽,坐着人力车去王府井大街接触社会的荒唐……都让人笑不起来。历次的风潮已经磨平了一代大师的棱角。

晚年的金先生,“名士”可能还在,但“风度”早已无存了。路是自己选择的,金先生当然有责任;但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之下,知识分子想要独善其身,何其难也。这就是汪曾祺先生如此怀念西南联大学术自由、精神独立,鼓励更多人写写他们的深层次原因。

附录1: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

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

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把眼睛治好了,——

好一些,眼镜也换了,但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还没有改变。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联大的教授穿衣服是各色各样的。闻一多先生有一阵穿一件式样过时的灰色旧夹袍,是一个亲戚送给他的,领子很高,袖口极窄。联大有一次在龙云的长子、蒋介石的干儿子龙绳武家里开校友会,——龙云的长媳是清华校友,闻先生在会上大骂“蒋介石,王八蛋!混蛋!”那天穿的就是这件高领窄袖的旧夹袍。

朱自清先生有一阵披着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蓝色毡子的一口钟。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他的眼神即使是到美国治了后也还是不大好,走起路来有点深一脚浅一脚。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金先生教逻辑。逻辑是西南联大规定文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班上学生很多,上课在大教室,坐得满满的。在中学里没有听说有逻辑这门学问,大一的学生对这课很有兴趣。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

“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完了,说:“Yes!请坐!”

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请金先生解答。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金先生有问必答,很耐心。有一个华侨同学叫林国达,操广东普通话,最爱提问题,问题大都奇奇怪怪。他大概觉得逻辑这门学问是挺“玄”的,应该提点怪问题。有一次他又站起来提了一个怪问题,金先生想了一想,说:“林国达同学,我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 perpenticular to the blackboard(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什么意思?”

林国达傻了。林国达当然无法垂直于黑板,但这句话在逻辑上没有错误。

林国达游泳淹死了。金先生上课,说:“林国达死了,很不幸。”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

有一个同学,大概是陈蕴珍,即萧珊,曾问过金先生:

“您为什么要搞逻辑?”逻辑课的前一半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周延、不周延、归纳、演绎……还比较有意思。

后半部全是符号,简直像高等数学。她的意思是:这种学问多么枯燥!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

除了文学院大一学生必修逻辑,金先生还开了一门“符号逻辑”,是选修课。这门学问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选这门课的人很少,教室里只有几个人。学生里最突出的是王浩。金先生讲着讲着,有时会停下来,问:“王浩,你以为如何?”这堂课就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王浩现在在美国。前些年写了一篇关于金先生的较长的文章,大概是论金先生之学的,我没有见到。

王浩和我是相当熟的。他有个要好的朋友王景鹤,和我同在昆明黄土坡一个中学教学,王浩常来玩。来了,常打篮球。大都是吃了午饭就打。王浩管吃了饭就打球叫“练盲肠”。王浩的相貌颇“土”,脑袋很大,剪了一个光头,——

联大同学剪光头的很少,说话带山东口音。他现在成了洋人——美籍华人,国际知名的学者,我实在想象不出他现在是什么样子。前年他回国讲学,托一个同学要我给他画一张画。

我给他画了几个青头菌、牛肝菌,一根大葱,两头蒜,还有一块很大的宣威火腿。——火腿是很少入画的。我在画上题了几句话,有一句是“以慰王浩异国乡情”。王浩的学问,原来是师承金先生的。一个人一生哪怕只教出一个好学生,也值得了。当然,金先生的好学生不止一个人。

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说。从普鲁斯特到福尔摩斯,都看。听说他很爱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有几个联大同学住在金鸡巷,陈蕴珍、王树藏、刘北汜、施载宣(萧荻)。楼上有一间小客厅。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联大教授里不少光棍,杨振声先生曾写过一篇游戏文章《释鳏》,在教授间传阅),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家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金先生已经八十岁了,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蹬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

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金先生治学精深,而著作不多。除了一本大学丛书里的《逻辑》,我所知道的,还有一本《论道》。其余还有什么,我不清楚,须问王浩。

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

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

1987年2月23日

附录2: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

■韩建飞

【教学设想】

本文属于写人记事类散文,描述性和评价性的语言都很精粹,平实而有韵味,很见汪曾祺的语言功底。对于这样的散文,注重写人的细节固然不错,更重要的是品味鉴赏其语言。品味语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遵循阅读理解的规律,由浅入深地品味。如有必要,还需引入相关相类的资料(“联类”)进行补充、参照,引导阅读深入下去,以读法探究写法。本文所写金岳霖先生性情独特,天真有情趣,是西南联大人文群像中的一员,性情与氛围的关系值得探究,或许正是作者的用意所在,对当今学校人文环境的培育会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

1.由浅入深,联类而及,以渐进读法鉴赏语言的韵味,培养学生文本细读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的言行,把握人物的性情,感受金岳霖先生的人格魅力。

3、研读“闲笔”写法,深味作者用意,探究人物与环境氛围的相互影响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抗日战争期间成立于昆明的西南联大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在现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史上,绝对是一个众所仰望的奇迹, 战火纷飞中的西南联大当时可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排名。这与学校的主政者的治校理念息息相关。梅贻琦校长有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西南联大兼容并蓄,学术自由,由此而群英荟萃,大师云集。金岳霖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哲学和逻辑大师。他有着怎样的性情呢?让我们进入汪曾祺先生的描述文本《金岳霖先生》,一探究竟,也借以一窥西南联大人文之一斑。

二、初读文本,大致把握人物形象

1、根据文本描述,说说金岳霖先生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

一般来说,学生会找出“有趣”、“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等文中评价性用语。尤其是“有趣”一词,文首和文尾都有出现,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不妨借此让学生说说先生的有趣之处,以梳理先生行事。

列举:①样子有点怪(帽檐压得比较低、脑袋微仰、镜片一只白一只黑、穿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走路深一脚浅一脚)

②提问方式别出心裁(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③幽默的答问(以奇奇怪怪的问题回答奇奇怪怪的提问)

④对于别人看来枯燥的学问的回答(“我觉得它很好玩”)

⑤与王浩对话(课堂二人转)

⑥讲座不循规矩(“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捉跳蚤把玩)

⑦单身汉生活(和大斗鸡同桌用餐、与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的大小)

⑧接触社会(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

2、追问:关于他的事例,还有哪些是不能用“有趣”来概括的?

明确:林国达之死(一堂课没有笑容)——对学生感情深厚

记得林徽因的生日(在北京饭店请老朋友吃饭)——对爱情深挚磊落

专著《逻辑》、《论道》(治学精深,而著作不多)——对学问严谨不苟

在谈到金先生对林徽因的感情时,学生可能不解,不妨联类而及,引入陈宇《暮年金岳霖重谈林徽因》中的一段话,以侧面了解金先生对爱情的看法:“有个金岳霖钟爱的学生,突受婚恋挫折打击,萌生了自杀念头。金岳霖多次亲去安慰,苦口婆心地开导,让那学生认识到:恋爱是一个过程,恋爱的结局,结婚或不结婚,只是恋爱过程中一个阶段,因此,恋爱的幸福与否,应从恋爱的全过程来看,而不应仅仅从恋爱的结局来衡量。最后,这个学生从痛不欲生精神危机中解脱了出来。”——享受过程,必以爱人的幸福为自己最大的幸福。

小结: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有趣(幽默)、为人坦诚磊落、对爱情执着深挚、治学严谨、学问精深的人。

三、研读文本,加深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提示:我们注意到“有趣”一词并不是作者对金先生的直接评价,而是出现在叙述性或描述性的语句中,并且是概括力很强的一个词,宽泛笼统,作者也说“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可见用“有趣”来概括金先生是有欠妥当的,最起码是不够细致的。我们不妨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研读,看看“有趣”的事例是否真的有趣,除了“有趣”,还能读出什么。

点拨探讨后明确:

①样子有点怪——因为有眼疾,值得同情(并不有趣)

②提问方式别出心裁——教学随性

③以奇奇怪怪的问题回答奇奇怪怪的提问——教学的生成性、启发性

④对于别人看来枯燥的学问的回答——对专业的热爱(并不有趣)

⑤与王浩的课堂二人转——不放弃、负责的精神

⑥讲座不循规矩——为人为学不羁所限

⑦单身汉生活——单纯、有赤子之心

⑧八十岁接触社会——为人天真,追求与时俱进

在讨论第⑥点时,学生可能对捉跳蚤一节有疑问,这不是不干净甚至恶心吗?这里可以联类以助读,引入王猛扪虱而谈的典故,说明:扪虱而谈体现出来魏晋士人吃药喝酒、宽衣解带的特殊生活习性,展示了当时士人风流潇洒、不拘小节的豪放气度。因为王猛“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谈,旁若无人”的典故,扪虱而谈被后世之人视之为“名士风度”的典范。金先生显然继承了扪虱而谈的传统,犹然有不拘小节、自由随意的名士之风。还可以引入同是哲学大家的冯友兰的话来佐证:他(金岳霖)的风度很像魏晋大玄学家嵇康。嵇康的特点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天真烂漫,率性而行,金岳霖亦然。最后引入汪曾祺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对金先生的评价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心机,少俗虑”。

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小结金先生的形象,与前面的理解相比较,看看理解的修正,否定了什么,补充了什么,以感受阅读的深入。

小结:金岳霖先生在学术上聪明严谨,在现实生活中,不谙世故,天真单纯;他对工作热忱负责,待人真诚、坦荡;从内心到外表都特立独行,不从流俗。

四、深读文本“闲笔”,探究领会作者用意,思考本文价值。

提示:本文行文散漫而有致,平实而有味,这与老作家一贯运用的闲笔技巧不无关系。一般说来,闲笔是指文中随意点染、插入或延宕的部分,可以是一段闲谈、一处闲论甚或一方闲景。

1、看看本文中插入或延宕的与金岳霖不甚相关的闲谈或闲论有哪些?试着思考作者的用意。

明确:第一处,文章在描写金岳霖的穿着之后,由此及彼,写到了闻一多和朱自清的穿着,以及闻一多大骂蒋介石的情景;

第二处,由金先生与王浩二人对话,展开联想,写王浩常到黄土坡打球,现在成了“美籍华人,国际知名的学者”,与作者仍有来往。

第三处在文末,由“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延宕到“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

这几处叙说,都由与金岳霖有关的“本事”言及“他事”,虽不甚相关,却又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细细品味,自有深意咂出。

讨论点拨:第一处,文中说“联大的教授穿衣服是各色各样的”,金先生的衣着奇怪也只是其中的一位,他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当时联大包容的风气使然,侧面反映了教师们充分地保留了各自的个性;闻一多可以在公开场合大骂蒋介石,也可窥见联大的思想自由的状态。

第二处,名师出高徒,衬托了金先生的学问,也增强了真实感,加重了王浩对金先生的评价分量,文末“其余还有什么,我不清楚,须问王浩。”看似轻提一笔,其实分量不小。作为金岳霖最得意的学生,王浩曾感叹,金先生的绝大部分文章和3本专著都完成于1948年年底以前。(1983年,《知识论》一书时隔40余年,终于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201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这值得深思,其中暗含对西南联大的肯定。

第三处的延宕处在结尾,与开头“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照应,首尾圆合,看似轻描淡写,实际绾合全篇零散行状,深寄作者用意。金先生只是西南联大人文群像中的一个。窥一斑而知全豹,撩一帘而览全室,从中我们似已看到西南联大浓郁人文气息中的大师群像。金岳霖先生具有特殊的样貌、特立独行的孤独精神和单纯心理,却朋友众多,为师生欢迎,反映了西南联大包容、自由、尊重独立人格的人文氛围,正是这样的氛围成就了一个个个性鲜明、学问精深的大师、学者。所以作者说:“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这显然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五、总结

汪曾祺先生以其散淡之笔写出了个性独特的金岳霖先生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对金先生的敬仰以及对母校西南联大的眷念之情。本文留下了很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是一篇耐人咀嚼的佳作。金先生的真性情和纯感情是不可多得的人格清新剂,也带给我们很多为人为学方面的思考;尤其是人文环境的培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方面,在大学精神日渐消逝的今天,虽处纷飞的战火而成就斐然的西南联大作为中国现代大学的一座丰碑,除了让我们景仰外,还会带给我们多方的参照和更多的启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