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材的改革以及应试教育的考核制度下,语文学科对阅读理解类的知识要求越来越高。换句话说,就是要求孩子的语文素养越来越扎实。苏步青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课就考语文,考后就批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所以说大量的阅读是知识的支撑,也是学好语文的基本保证。 在现在的教育中,对于阅读很多人抓不住头绪,因为这是与之前的语文学习方式完全不同的学习方法。以前的语文学习方式是只要背会了,记住了要考试的知识点,加上多做题练习就可以,不用自主思考什么。但在部编教材推行以后,语文越来越注重理解的表达。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培养读书的兴趣与习惯,这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要重视培养学生这项能力,让他们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书是取得精神和智力成长的主要营养源。” 温儒敏教授一语中的,语文成绩的学习与提高的重点不在于多做题,而在于多阅读。 现在的语文很多的家长甚至老师都没有这么大的阅读量来构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辅导孩子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 我以为,在此形势下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应分别从教师,家长,孩子三方面进行才会有所收益。 教师布置阅读的作业应有指向性,更偏向探讨性,不再单纯的做阅读理解的相关题目。 家长提供阅读环境,创造家庭阅读的氛围。 孩子读书旅游自主选择性。要读想读的书,读好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