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柳汀雪 一、我韩愈不能死在这里贞元十五年,是韩愈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我们印象中,将军坐在大帐里统领千军万马,不用亲自冲锋陷阵,那可比士兵安全多了。 不过,一旦士兵哗变,结局可就难料了。 这一年,宣武军董晋病逝,军司马陆长源执掌了大权。 平素里,陆长源早就看不惯士兵的骄奢淫逸。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得好好整治整治。 而那些老兵痞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想把陆长源赶下台。当然不是用常规的方式,而是用——兵变的方式。 最近,军营里的气氛愈加平静,平静地让韩愈有种透不过气的压抑。 陆长源每天面容冷峻的盯着校场上操练的士兵,狭长的眼角流露出深深的防备。 而平时张牙舞爪,带头漠视军规的士兵,仿佛突然安静了下来,一丝不苟地练起动作。 不对劲,这太不对劲了。 心中的恐惧像是数不清的白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捆缚着他的全身。 然而韩愈的脸上平静无波,随手跟往来的同袍们打着招呼。 吃过晚饭,韩愈早早熄灯,快速地收拾好自己的行李。 三年来,他对兵营的布局了如指掌,等到换防的点一到,韩愈就从营帐的后门悄悄离开。 一路上,韩愈心跳如擂鼓,热血像是烧沸的滚水,咕嘟咕嘟地朝头上涌。他不得不像鱼一样大口大口地呼吸,让自己尽力平复。 逃兵的下场他不是不知道,但这一次,他必须得逃。 他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他怎么能死? 星夜奔驰后,韩愈在路上的驿站歇下,他太累了,头一沾上枕头,便睡得人事不省。 第二天,他收到一个消息。 他前脚刚一走,士兵就攻进了帅帐,杀死陆长源并残忍地煮食之。 真是想想,就叫人后怕。 二、谁都不是天生就怕死的活着很难,没人能比韩愈更清楚。 公元768年,韩愈出生了。还不到一岁,韩愈就没了母亲。三岁上的时候,韩愈的父亲也没了。 长兄如父,他大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把他养在家里。 七岁的时候,他家交了好运,他哥韩会当了中书舍人,韩家发达了! 第一件事,就是教韩愈读书,他小时候记性好,“日记千百言”!是妥妥读书人的好苗子。 按照正常的轨迹,韩家在京城经营十年,人脉广泛。等到韩愈科举的时候,找个大V推荐,中个进士如同探囊取物。 咳咳…… 生活总不按套路出牌。 韩愈他哥韩会是宰相元载的手下,元载在政治斗争中被杀,韩会也被贬到离京城5000里外的岭南韶州府任刺史。 岭南就岭南,还是张九龄的老家呢,风水好。韩愈在岭南一边读书,一边想着什么时候有机会回京城。 可韩愈能适应的了岭南的气候,并不代表他哥也行。不到两年,他哥就在任上病逝了,享年42岁。 哥哥去世了,他们也没法留在岭南。他和侄子韩老成被嫂嫂郑氏带着,不远万里回到中原老家。本想依靠河南老家的祖产过活,偏逢中原战火(安史之乱),一家老小不得已又避走安徽宣城。 韩愈的少年时代,一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加之多次经历亲人的离去,韩愈的心中更是有着难言的伤痛。
父母、两个兄长都去世了,家里就剩寡嫂、自己和侄子。后来,连他的侄子也英年早逝了…… 因此,对韩愈来说,能活下去,一切才有希望。 三、我韩愈活下来就要读书做官公元786年,也就是贞元二年,韩愈十九岁了。 韩愈第一次进京,踌躇满志,野心勃勃。他写下《出门》,表达自己想效法古人,实行大道的理想。
可考科举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韩愈很快就被现实打得鼻青脸肿。 第一次,他没考上;第二次,他还没考上;第三次……他依然没考上。 有人说考科举的人那么多,考不上的人大有人在,来年再战呗。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都是一次考中,你说气人不气人。 第四次,韩大难韩同志终于考中了。 还没等他笑出来,朝廷又给他发了一套卷子。考了博学宏词科,才能当官。 不就是考写文章嘛,韩愈还没怕过谁。 生活如何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呢? 就在他最引以为傲的方面,打垮他。 “砰,砰,砰”,韩愈又是三连跪。 换了谁,谁都得怀疑人生。是不是我不是读书那块料?是不是我写文章真的不行? 其实不是。唐朝的文风继五代华美之风,喜欢骈文。什么是骈文? 《滕王阁序》大家看过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讲究对偶、工整。 可描写事物、表达内心,不一定每次都能有相匹配的词语、句子。为了写文章好看,有的人就生搬硬凑。言之有物不要紧,要紧的是押韵。 可想而知,一堆的词语堆砌,文章根本不能看。韩愈就不喜欢这种骈文。想硬刚“时文”,然后一败涂地。他输得一点都不丢人。 四、韩愈“黑化”了韩愈不信邪,被时代左右开弓响亮打脸之后,他准备换一种方式——写自荐信。 1. 卖惨风 说我官求不成,没有收入,缺衣少食,遭人嘲笑,快没有活路了…… 石沉大海。 2. 反讽风 意思是说,周公吃一顿饭,三次从嘴里吐出饭菜,洗一次澡,三次拧着湿头发出来。你们呢?做到野无遗贤了吗?奸佞之臣都清除了吗?四海平定了吗?风俗淳厚吗…… 没有的话,提拔我,我来帮你们?(疯狂暗示) 石沉大海+1。 3. 放弃治疗,黑化为韩怼怼 韩愈搞了两波事情,都失败了。俗话说的好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当时的韩愈可能觉得满朝文武,都没有一个有眼光的人。而最没眼光的就是圣人他老人家。 这个时候,圣人也不知道自己被一个心怀报复的社会青年给恨上了,依旧怎么开心怎么来,让金吾卫给他送了两只白羽禽鸟。 看到那两只鸟进宫的场景,那前呼后拥,那小心翼翼,那郑重其事,韩愈一下子就心态崩了! 韩愈当时差点口吐芬芳(说詈(li)语)。 我韩愈,十年寒窗,饱读诗书,无人问津。甚至连宰相家的门卫,都驱逐我。 难道在圣人眼里,我连这只鸟都不如? 韩愈一气之下,回家写了《感二鸟赋》,在埋怨社会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文笔。 文中强调了自身潦倒境遇,和二鸟“惟羽毛之异,非有道德智谋”,得以蒙恩入幸的巨大反差。 此外,他也写了我们熟悉的《马说》,感叹时世,把千百年来怀才不遇的心情给写绝了!
求求了,用我吧,我韩愈真的有治国理政的本事! 但人不能老走背运,也可能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 韩愈的机会来了! 五、天选的“幸运鹅”公元796年,7月,二十九岁的韩愈被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其间,他在自己练习写诗文,传扬自己的名声之余,还指导年轻人张籍(写枫桥夜泊那位)和李翱诗文。 三年后,就是我们开头那惊险的一幕了。 ![]()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此后韩愈就变成了天选的幸运儿(鹅)。 韩愈在颠沛流离之下,到了徐州。没有收入,缺衣少食,一贫如洗。 幸运鹅韩愈受到了及时雨张建封的资助,还被推荐出任节度推官,张建封并安排他去长安铨选。他非常幸运,刚走没多久,徐州叛乱,他凭借庇祸体质又躲过了。 有才华、遭磨砺、老是能遇祸免于死,这不是天选之人是什么。 韩愈果然通过了铨选,出任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四门博士。 休假的时候,韩愈路过华山玩了一把。 华山大家知道的,以险著称。唐代那会儿,还不像现在有这么多保护措施,危险性更大,不是很有勇气的人不敢上。 韩愈敢。可他上去以后……不敢下来了。 ![]() 堂堂七尺男儿,一边写遗书,一边失声恸哭,不敢下山的样子非常有画面感。 好在韩愈不是一个人去的,是跟朋友一起。韩愈下不来以后,朋友下山把消息告诉了华阴县令柳涧,派人(可能是抬着担架)把他给运下来的。 韩愈自己的诗《答张彻》也专门记录了这次登华山的过程。 韩愈也挺幸运的,要不然一代文宗被困在华山饿死了,就是中国文坛的一大损失。 五、我韩愈这一生,什么都怕,就不怕贬官韩愈当上国子监老师,于是他终于有机会改革天下文风,提倡“古文运动”。 所以说,有的时候不是不能提出改革,而是你要在合适的位置,才有权利做正确的事。 而很多人,年轻时有一腔热血,等终于熬到那个位置上了,反而失了决心。提倡“举世皆浊我亦浊”了。 ![]() 古文运动很成功,韩愈在国子监这个职位上干的风生水起,才过了两年就被提拔为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是干什么的?就是专管朝廷里不符合正道之事。 贞元二十年,关中大旱,闹了饥荒。皇亲国戚李实,非但不去放粮赈灾,反而横征暴敛。却上报给朝廷,观众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灾民四处乞讨,甚至卖房卖儿以纳税,惨不忍睹。 别人都因为李实是皇亲国戚而不敢说话,韩愈能看得过去吗?他不能。 韩愈写了《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将受灾情况如实反映,请求减免赋税。 把皇家的遮羞布撕了,圣人当然一纸令下把他贬到了广东。 所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朝廷就是那个垃圾朝廷,我韩愈只做应该做的事,我从小就见惯了贬官。只要没杀我头,韩愈该怎么说就怎么说。 可想而知,这样冒死谏言的事,韩愈不只干过一次。 元和十四年,韩愈52岁。他因为在淮西评判有功,被召回朝廷,官居四品。 当时的唐宪宗实行了“元和中兴”的大业,一心想实现每个皇帝都想实现的心愿,长生不老。于是,他计划将法门寺的佛骨迎到公众供奉。 ![]()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一时之间,王公贵族、黎民百姓争相朝拜。更有甚者,为了表达对佛祖的虔诚,甚至将蜡烛放在头顶和手臂上点燃。 全国人民像疯了一样,狂热地迷恋佛教,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和正常秩序。 韩愈再一次看不下去了,化身韩怼怼,写下《论佛骨表》,怒斥皇帝的封建迷信。列举历代皇帝迷信佛教导致国破身灭的恶果。 ![]() 唐宪宗本来是为了自己长生不老、国祚永昌,才迎的佛骨。韩愈诅咒他短寿亡国。 这哪是一般的谏言,简直是把唐宪宗的尊严按在地上疯狂摩擦。是个人都受不了。 再拉到后面一看,唐宪宗更是怒不可遏。 ![]() 韩愈不仅觉得佛骨百无一用,还要求唐宪宗将佛骨水煮火烧,永绝后患。如果上天降下报应,他愿一人承受,无怨无悔! 这不是一般的作死啊!简直是在作死的边缘大鹏展翅。 唐宪宗不杀他,还把他贬到广东,简直是上天的奇迹! 就这样也没耽误韩愈做自己,成为“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韩愈被贬官到潮州,地处亚热带,不仅有小鱼小虾,还有鳄鱼出没,当地百姓深受此害。前任官员却听之任之。 ![]() 于是他写了一篇《祭鳄鱼文》。 大意是,我远道而来,带着天子的圣德,你们速速回避。限你们三日之内,搬到海里。三日不走,我等五日,五日不走,我等七日。要是你们再不走,我就用淬了毒药的强攻劲弩,把你们杀个片甲不留。 韩愈这一手,不光是行为艺术,秀自己的文笔,而且是有其用意。 当然,鳄鱼听不懂他的话。但是老百姓能懂,韩愈的祭文是在向老百姓表示,与他们站在一起,共治鳄鱼的决心。 果然,官民一心,当地的鳄鱼得到治理。 六、总结所以一个人的出身,并不能决定你自己;一个人遇到的境遇并不能决定你自己;能决定你自己的,是你的选择——你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 论文,韩愈改革天下文风,成为一代散文巨擘;为官,他上忠于国家不惜以身死谏,对下,他爱护黎民,不惜赴汤蹈火;为师,他教以道义,提携学生,更是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 他后世的铁杆粉丝,苏轼这样评价他:
也许,人生不在于圆满,而在于像韩愈一样,能做成你想做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