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不同版本

 zpyyzzhzzh 2019-10-28

钱超尘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研究《伤寒论》文献方面的大师,以下答案皆是我总结其著作《伤寒论文献通考》 学苑出版社1993年版一书,简要摘要的。此书我非常建议读,做文献学和辨证一样,来不得半点虚假,皆靠扎扎实实的功夫,此书考证扎实,表述清楚,读后对于《伤寒论》的认识会更深一步。

《伤寒论》在中医学上的价值,无论给他怎样高的评价,也不过分。但是他在北宋治平二年林亿,孙琦校订之前至王叔和整理仲景遗文之后,中间相隔八百年,《伤寒论》版本歧出,史志著录忽此忽彼,显晦离合,错节盘根,极难理清头绪。从明万历二十七年赵开美辑刻《仲景全书》以后,至1991年6月刘渡舟钱超尘主编的《伤寒论校注》出版之前,中间相隔的三百九十年,大部分学者读的都是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二十世纪以来,能见到全帙而不加删节的宋本《伤寒论》(即赵开美本),百不一见。虽然书肆有售所谓宋本《伤寒论》者,所据底本均非赵开美本。

北宋治平二年以前,《伤寒论》有以下几个重要传本:1.王叔和《脉经》卷七,2.《隋书经籍志》著录《辨伤寒》十卷本,3.《金匮玉函经》八卷本,4.唐初孙思邈收录于《千金翼方》卷九卷十的《伤寒论》二卷本,5.北宋初荆南国末主高继冲进献的《伤寒论》,6.本世纪初敦煌石室发现的《伤寒论》残卷,等等。

《金匮玉函经》就是《伤寒论》,同体而别名,是《伤寒论》的一个古本。约在东晋葛洪以后,医家始称《伤寒论》为《金匮玉函经》,之前就称为《辨伤寒》。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后,在社会上流行人们未称《伤寒杂病论》,而是通俗叫《张仲景方》。此书叔合整理之后一直流传,至五代后唐以后,《张仲景方》析为八种二十六卷,此八种中,有《金匮玉函经》八卷,于北宋治平三年校订完成,南宋时已不显,后代流传更少,甚至将《金匮玉函经》与《金匮要略》弄混。清代有个医生陈世杰,访到了《玉函》,于康熙五十五年刊行,才没有失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徐衡之,章成之搜得陈世杰刊本,1956年人卫影印发行8000册,得以广泛流传,但至今没有好的注本。孙思邈的唐本现在可见到,在《千金翼方》里,他的底本就是《金匮玉函经》。高继冲本也不是全本,被编在了《太平圣惠方》卷八,见到的人很少,研究的人也少,1958年人卫根据手抄本排印过《太平圣惠方》,钱老在书中首次对高继冲本进行了校勘。敦煌残卷根据避讳可知大致传抄于南朝及唐代,具体可参马继兴的关于敦煌出土文献的考证。

宋本《伤寒论》就是根据《伤寒论》十卷本做底本,《唐伤寒》作为主校本进行校订,《金匮玉函经》单独校订,至此,《伤寒论》传本始定于一。《注解伤寒论》以宋本为底本加以删改,读者喜读注解本,所以白文本流传日稀,至赵开美,宋本伤寒论已极难见到。赵开美本至清初已淹晦不闻,后传入日本,杨守敬后得,中国中医研究院有原刻《仲景全书》。八十年代初,卫生部,中管局将《伤寒论》语译与校注列入部级课题,由刘渡舟,钱超尘主编副主编。以北京图书馆《仲景全书》为底本,我最初除了课本读的就是这本《伤寒论校注》及刘渡舟的《伤寒挈要》。

最后,日本康治本,康平本,根据马继兴先生《中医文献学》:这是在19世纪中叶日本发现的一种唐人手抄《伤寒论》卷子本,是个残本,只有50首方。钱老考证是唐朝德宗贞元21年即公元805年传到日本去的,此本流传于延历寺,永源寺,后传到医生奥医某,1846年河口春龙从他那借抄之,这一卷子直到1849为日人户上重较氏发现,影抄的同时校以宋本《伤寒论》,并附加眉注及卷首之凡例、方目次,于1858年由日本京都书林据此影本加注后刊行,但未引起重视。此后1965年日本民族医学院研究所将此本影印(中国中医研究院藏)。此影印本岁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但能见到的读者很少,所以1982年8月中医古籍出版社据影印本发行。康平本此书丹波雅忠于1060年据家传本抄写,早于宋本定本时间1065年,应该是唐代空海传到日本的一个古本,先在寺庙中流传,江户时代传到社会上,大塚敬节先生将此书赠给叶橘泉先生,1947年秋铅印发行,1986年湖南科技出版社依叶橘泉先生本重新牌印发行

《桂林古本伤寒论》我认为是伪书,应该是清末成书于不同人之手,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不过不看也不影响对伤寒的学习。

学习《伤寒论》,对于其版本及流传应该有所大致的了解,最好的版本就选择刘老的《伤寒论校注》吧,其他的都可以作为研究校勘及版本的参考本,进一步研究用,初学者不必通读,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