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溢安陆春秋故事的高古典籍

 吴三元晒书台库 2019-10-28

——《春秋左传》与安陆

吴三元 

一直以来,我感觉:安陆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

我出生在晒书台遗址所在的巡店镇肖堰村。孩提时,祖母给我讲虎乳孩与孔子在晒书台晒书的传说故事,还说孔子就是由河(府河)东边的虎子岩过来的。少年时,拓宽安应公路时,招来了考古队,在晒书台上挖出“井”字沟,我看到了黑色的柴碳和稻谷,以及破碎的瓦片等。后来,竖立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碑。再后来,怀着童年的记忆和对孔子的热爱,写了篇《孔子周游列国到过安陆》文章,发表在《太白风》杂志上。

时光越过“知天命之年”,我对《春秋左传》原著产生了兴趣,感觉读选本不过瘾。鉴于人物容易混淆,时间维度难以把握,我废寝忘食、挑灯夜战月余,制作了《春秋左传时光轴》,把春秋故事、人物放到时光轴上去标挂、比对,用时间的唯一性去厘定,颇多受益。我还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了田野考察,大多是进行徒步的田野考察。几年来,我总能够在不经意间碰到自己想见到的人,听到一些自己想听到的历史传说故事,对孔子“礼失于诸野”的体会越发的深刻,也就对安陆田野更加的眷念。

2018年底,朱绍斌主任(市政协文史委)召集喜好文史的朋友聚会。我说:“《春秋左传》是部写给安陆的书。”有位朋友立马就说:“该不会是天方夜谭吧?”我读书时的班长、原市党史办主任肖成强很是认真地说:“这还是第一次听说”。

我知晓《春秋左传》与安陆有关联,是来自于小册版本的《左传故事选译》。该书作为恢复高考后的普及读物,施瑛(1912--1986)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78年11月第1版1980年11月第2次印刷。我是1981年4月12日,花0.36元在安陆新华书店买下了这本书,当时在蒿桥山上读书。书中有公元前506年《吴阖庐入郢》的故事,我看到2处注是明确指向安陆县,回味出有关于安陆的5个历史故事。

第1处:“吴从楚师,及清发,将击之。”施瑛注“清发:河名,在湖北省安陆县西石门山下。”

第2处:“楚子涉雎,济汉,入于云中。王寝,盗攻之,以戈击王。王孙由于以背受之,中肩。王奔郧。郧公辛之弟怀将弑王。”施瑛注“郧:湖北省安陆县。郧公辛:郧城长官斗辛。”

故事一:安陆府河,也就是涢水,在公元前506年的春秋时期,称之为 “清发水”,东、西岸相对应有渡口。

故事二:安陆西周早期分封为“郧国”。在公元前506年的春秋时期,是楚国的“郧邑”,设“郧公”,时任郧公是“斗辛”。斗辛是安陆乡贤第一斗子文的后人。斗子文是“虎乳孩”,楚国令尹。

故事三:安陆是吴军“五战及郢”之地,涢水东岸“清发渡”之“半渡而击”就是其中之一战,在公元前506年冬月庚午(十八日)至庚辰(二十八日)间。

故事四:吴军、楚军的战车行走在安陆宽广的大道上。“吴用木也,我用革也,不可久也,不如速战。”楚军是“革”之战车,吴军是“木”之战车,通过安陆现今府河东岸的“清发渡”是“楚军进出淮河流域战略大通道”的节点。

故事五:安陆是楚昭王逃出郢都,落乱云梦泽后的避难之所。斗子文后人,斗辛、斗怀、斗巢三兄弟在郧地,其中斗辛为郧国公,“平王杀吾父,我杀其子,不亦可乎?”斗怀要杀楚平王之子楚昭王,斗辛强力制止,和斗巢一起把楚昭王护送到随国。

《春秋左传》起自公元前722年、隐公元年,止于公元前468年、哀公二十七年。以鲁国为纪元,记载了春秋254年间的历史故事,既是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是公认的高古典籍。

我把《春秋左传》中的历史故事,尤其是涉及到郧国,即古安陆地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放在《春秋左传时光轴》上去标挂,然后去有可能是历史故事事发地的地方去进行田野考察,这种全景式、系统性的考量,时间的唯一性,地域的不变性,节点的关联性,使我强烈意识到安陆的历史文化太丰厚,构架在古云梦泽泽北以“云山”(辛榨乡高庙山)为地标的“汉阳文化”,无处不显现“古文化因子”的光芒。随便一个看似平淡,很是平凡的地方,就会是很有历史底蕴的所在。因为,安陆北纬31度的自然气候维度,云梦泽北的浅丘陵地理维度,筏桴川泽的人文历史维度,决定古老的安陆在有人类以来,就是繁衍生息的乐土,留下了云山、女儿港、虎乳岩、伍家营、落楚塆、烟墩塆、王古溜、夏家寨、晒书台、蒲骚台、女儿台、花台、鲁班堤、踢脚山等带有浓厚先秦因子的地名极其传说故事。在这个意义上说,安陆处处皆大美。

安陆目前在考古发现方面没有什么可以道论的,没有能够上台面的古村落、古城址、古墓葬等。但我坚信,只是暂时没有发现而也,历史终将给出回答。因为从地质地理地貌上,在环云梦泽区域范围内,安陆能够自豪地说:不缺失任何时代,而且是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枢纽之地,西周的漳水水域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带,是早期的随枣历史文化走廊。随枣历史文化走廊缺少白兆、大安南麓区域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个区域有郧、曾两个西周姬姓封国,曾国都城2018年已经考古确定在漳河上游的京山平坝苏家垅,2019年的最新考古发现“曾随同体”。曾国是“汉阳诸姬”的首领国,保“金道锡行”畅通,“君此淮夷,临有江夏”。华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原院长王玉德教授就是如此认为的:安陆历史还可上推到新石器时代的聚落时期,六千年前的安陆人与京山屈家岭人、天门石家河人、襄阳雕龙碑人都有亲缘关系,构成了鄂北云梦泽北沿的文化带,是文化的摇篮,文化的交融之地,在中华文明发生的历史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安陆先秦历史文化,郧国300年、郧邑400年,是不可能没有痕迹的。历代以来,人们都在涢水以东,以安陆城为中心来找寻郧国、郧邑的踪迹,这是一个方向性的误判,一直以来毫无结果。根据《春秋左传·桓公十一年·蒲骚之役》:“郧人军于蒲骚”、“郧人军其郊,心不诫”、“君次于郊郢”,以及漳河上游苏家垅是西周曾国都城的考古发现来推论,郧国都城在漳河流域的巡店桑树一带是很有可能的。这只是一个“积极思路”和“大胆假设”,一切必须等考古来作结论。

朱绍斌主任说,《春秋左传》与安陆有关联的,大体上有五处。公元前701年,郧楚间发生“蒲骚之战”。公元前664年,斗子文出任楚国令尹。公元前605年,斗子文家世道论。公元前584年,郧公钟仪率郧师参加攻打郑国,被俘。公元前506年,“吴入郢”,郧邑是主战场;楚昭王落乱到郧邑。我认为,这些是安陆史学专家对《春秋左传》涉及到安陆明面上的认知。

我通读《春秋左传》后认为:安陆乡贤第一人,斗子文家族贯穿整个春秋时代,且不缺代。

其谱系为:楚君若敖·郧姬—斗伯比—斗子文—斗般—斗克黄—斗韦龟—斗成然—斗辛。

郧姬,西周末春秋初人,楚君若敖妻,生子斗伯比。若敖公元前763年去世,在位27年。郧姬携幼小的斗伯比回到母国生活。郧姬是安陆有史记载第一人。

斗伯比,生于公元前763年前。“畜于郧”,很小随母亲在郧国生活长大。斗伯比是斗氏始祖,有说是封于“斗”地而为姓氏,这在《春秋左传》中是很普遍的存在。斗伯比是楚武王倚重的“谋臣”、“心腹之臣”。在《春秋左传》中,公元前706年,楚武王第一次伐随;公元前704年,楚武王第二次伐随;公元前699年,楚屈暇伐罗,斗伯比是直接出现,有言。公元前605年,楚庄王有“子文无后,何以劝善?”作为“劝善家族”有交代。斗伯比是郧国外甥,还是郧国姑爷。

我把斗伯比在时光轴上标挂后,生发两点断想:

一是公元前740年,楚武王弑杀侄子上位,斗伯比是主要谋划参入者。若敖之子,公族身份。年龄接近30岁。长期保持“心腹谋臣”位置。儿孙被重用:斗缗,“初,楚武王克权,使斗缗尹之。”斗丹,公元前704年,“随侯逸,斗丹获其戎车。”斗廉,公元前703年,“夏,楚使斗廉帅师及巴师围鄾。”斗祁,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卒于樠木之下。令尹斗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营军临随。

二是安陆历代学者都说斗伯比与表妹是“青梅竹马”之恋,我认为是“老牛吃嫩草”,是否表兄妹关系很难说。由斗伯比和斗子文的年龄、史籍说法不难推论。斗伯比公元前763年以前出生,斗子文公元前664年为楚国令尹,公元前627年去世,“淫于郧子之女,生子文焉。郧夫人使弃诸梦中。”“淫”、“弃”之间是什么联系?“郧子”和“斗伯比”又会是什么关系?斗子文的母亲“郧子之女”很年轻,而斗伯比已经是50多岁的老人了。这种春秋版的“萝莉爱大叔”与孔子的出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或许是孔子周游列国来到郧邑,同斗氏兄弟相见恨晚、相谈甚欢的情愫。要知道,公元前505年,斗伯比第七代孙斗辛是郧公,三兄弟同时受到楚昭王的赏赐。孔子是公元前489年周游列国来到楚国负函(今河南信阳),然后在“汉东游历”,这与斗伯比在第一次伐随之言是一致的:“汉东之国,随为大。”两者相距的时间只有16年,孔子团队走的就是“吴入郢”的战略大通道,从虎乳岩到晒书台,也就是“半渡而击”的东、西渡口。

斗子文,斗伯比之子,楚成王令尹,。斗伯比与郧公女私生子,被弃于云梦沼泽,被虎乳,故谓斗谷于菟。公元前664年,为楚国令尹,在位长达28年。《论语》有“三仕三已”,但《春秋左传》只有“一已”让令尹位于子玉的记载。卒于公元前627年左右。斗子文具有优良品德和卓越才能,备受尊崇和赞扬。公元前605年,令尹斗椒(子文侄子)和楚庄王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斗氏家族遭到灭族之灾。楚庄王作“子文无后,何以劝善?”的“德行”及“劝善”定位,留下了斗子文孙子斗克黄一脉。孔子在《论语·公冶长》篇中对斗子文作“忠矣”的高度评价。

斗般,斗子文之子,楚穆王令尹。“及令尹子文卒,斗般为令尹”。

斗克黄,斗般之子,楚庄王箴尹。公元前648年生于斗子文帅师灭黄之时,王赐名“克黄”。公元前605年,楚庄王9年,令尹斗椒与楚庄王武装对峙,子文家族遭到“灭族”之灾。斗克黄在出使齐国的归途,在宋国听到“楚灭若敖氏”的消息,不听随从规劝,毅然归楚,“复命,自拘于司败(司法拘所)”。楚庄王以“子文无后,何以劝善?”留下斗克黄一脉。

斗韦龟,斗克黄之子,楚大夫。在公元前540年—公元前529年楚灵王时期,斗氏很受压抑。“王夺斗韦龟中犨,又夺成然(斗成然)邑而使为郊尹。蔓(斗)成然故事蔡公(公子弃疾)。”“斗韦龟属(嘱咐)成然焉”,效命公子弃疾,也就“蔡公”。斗成然助公子弃疾诈杀二王而夺位,是为楚平王。

斗成然,斗韦龟之子,楚平王令尹。公元前529年,斗成然为楚平王夺位立下汗马功劳,为令尹。公元前528年,由于居功自傲,贪心大被楚平王所杀。

斗辛,斗成然之子,楚平王、楚昭王郧公。公元前528年,父亲斗成然被杀。楚平王“使斗辛居郧,以无忘旧勋”,斗辛为郧公。公元前506年(楚昭王十年)冬,吴军入郢都,楚昭王亡命云梦泽中,辗转于郧。二弟斗怀以父亲被杀,要杀楚平王之子楚昭王,被斗辛强力制止。随后,郧公斗辛和三弟斗巢一起,护送楚昭王到随国。公元前505年末,楚昭王还都郢,对9位有功之臣进行了赐赏,斗辛列第一,斗巢列第六,斗怀列第九。楚大夫子西不同意赐赏斗怀,但楚昭王以“大德灭小怨,道也。”坚持赐赏了斗怀。后来还让斗怀接任郧公。

由以上史籍记载,我们不难看出,劝善家族,即子文家族,起于春秋初年,延续至春秋末期,纵跨整个春秋时代。

安陆历代史者从《春秋左传》中梳理的有:

公元前701年,楚武王40年:郧人军于蒲骚。

公元前664年,楚成王8年:秋,申公斗班杀子元,斗谷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公元前605年,楚庄王9年:初,若敖娶于郧,生斗伯比。若敖卒,从其母畜于郧,淫于郧子之女,生子文焉。郧夫人使弃诸梦中。虎乳之。郧子田,见之,惧而归。夫人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谓乳谷,谓虎于菟,故名之曰斗谷于菟。以其女妻斗伯比。

公元前584年,楚共王7年:秋,楚子重伐郑,师于汜。诸侯救郑。郑共仲、侯羽军楚师,囚郧公钟仪,献诸晋。晋人以钟仪归,囚诸军府。

公元前506年,楚昭王10年: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史皇以其乘广死。吴从楚师,及清发,将击之。夫槩王曰:“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蔑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败诸雍澨。五战,及郢。

楚子涉雎,济江,入于云中。王寝,盗攻之,以戈击王。王孙由于以背受之。中肩。王奔郧,钟建负季芈以从,由于徐苏而从。郧公辛之弟怀将弑王,曰:“平王杀吾父,我杀其子,不亦可乎?”辛曰:“君讨臣,谁敢仇之?君命,天也,若死天命,将谁仇?《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唯仁者能之。违强陵弱,非勇也。乘人之约,非仁也。灭宗废祀,非孝也。动无令名,非知也。必犯是,余将杀女。”斗辛与其弟巢以王奔随。

就是上述记载,对于一个县市级区域来说,“惜字如金”的《春秋左传》已经是对安陆十分厚爱的了。要知道,在典籍中“一字”留国名的比比皆是,绝大多数古国被烟消于历史长河之中。如果说把“子文劝善家族”这条没有间断的“暗线”翻转上来,安陆春秋历史文化就会更加的厚重起来。如果能够将现实大地上孤立的地名、地标、传说故事,同典籍记载结合起来,相互的关联起来,安陆的先秦历史文化就会更加的灿烂辉煌。如果能够在典籍的引导下,把300年郧国、400年郧邑的踪迹考古出来,安陆就能够穿越千古,在乡村振兴战略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出更加璀璨耀眼的时代光芒。

如此道来,《春秋左传》是部写给安陆的书,应该不是“天方夜谭”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