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高正是爆肚时︱您知道地道的爆肚为什么有十三样吗?

 wheatfa 2019-10-29

191029北京的秋天2爆肚十三样 来自徐徐道来话北京 25:09


夹杂着一丝丝凉意,北京的秋天,那抹秋色最为动人,火焰般的红叶,金灿灿的银杏,将北京装扮得犹如人间仙境。当然,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北京到了秋天,有太多的时令美食不能辜负,今天自然是离不开吃了。
正所谓“秋高正是爆肚时”,每年入秋之后,老北京的街头及庙会里,都有卖爆肚的摊子,并且,每个摊子都有一套独特的制作方法。老北京人还有一句话,“要吃秋,有爆肚”。


爆双脆

梁实秋

记得从前在外留学时,想吃的家乡菜以爆肚儿为第一。后来回到北平,东车站一下车,时已过午,料想家中午饭已毕,乃把行李寄存车站,步行到煤市街致美斋独自小酌,一口气叫了三个爆肚儿,盐爆油爆汤爆,吃得我牙根清酸。然后一个清油饼一碗烩两鸡丝,酒足饭饱,大摇大摆还家。生平快意之餐,隔五十余年犹不能忘。

这段文字不仅提到了爆肚的多种吃法,洒脱的行文里更是流淌出了对生活的美好感受。
也许很多外来朋友更糊涂了,北京很多小饭馆或是小摊上,不是都有爆肚吗?黑糊糊一大盘,甚至有的还说是爆百叶。告诉您,那您吃的可都是假爆肚。

只有牛的胃才叫百叶,爆肚儿主要吃的还是羊肚儿。如果您去吃爆肚,第一盘是牛百叶,第二盘是牛百叶,第三盘还是,服务员就知道您肯定是不会吃的人,但如果点了便宜的“羊四样”,估计店主就得对您加以注意,因为肚板、食信、蘑菇和葫芦,一点都嚼不烂,全是囫囵吞的,那您肯定是老行家。
爆肚的“肚儿是羊肚儿,口北的绵羊又肥又大,羊胃有好几部分:散丹、葫芦、肚板儿、肚领儿,以肚领儿为最厚实。馆子里卖的爆肚以肚领儿为限,而且是剥了皮的,所以称之为肚仁儿。爆肚仁儿有三种做法:盐爆、油爆、汤爆。”

▲ 从左到右:芫爆、油爆、汤爆

说说北京的爆肚老字号


北京,曾经有两家爆肚冯,冯国明家的这家爆肚冯原来的全名是“爆肚冯金生隆。”现在“金生隆”餐厅的全名不好叫了。为什么?冯国明的爸爸名叫冯金生,民国时在东安市场里开了这间买卖,取名“爆肚冯金生隆”。

老北京都知道,前面一种食物,后面加着姓,这样的叫法是老百姓对没有招牌的小摊贩的称呼,现在北京街头很多饭馆都是以类似“爆肚冯”这样的结构来命名,显得特别有老北京味儿。冯金生的父亲当年在东安市场街边开爆肚小吃摊时,人称“爆肚冯”,后来从游商变成了坐店经营,正正经经给自己的店取了个名号“金生隆”,连起来很巧妙,把“冯金生”三个字嵌在正中间。

创自清光绪年间的百年老店“金生隆”人称爆肚冯,素以爆肚脆嫩,作料爽口为人称道。水爆各色羊肚为老店一绝。“水爆”为烹饪中的爆法之一,爆肚又是水爆牛羊肚的总称。其中爆牛肚有四种:肚仁、厚头、百叶、百叶尖;爆羊肚有九种:肚仁、散丹、肚领、蘑菇头、肚丝、肚板、食信、蘑菇、葫芦。


据爆肚冯第三代传人冯国明介绍,由于当时“在旗”的许多“贝勒爷”都曾在爆肚冯处吃过爆肚。各位的口味不一样,喜好爆的“部位”也不尽相同,所以逐渐形成了十三种不同品种的爆肚。

都有哪些名人来吃过爆肚冯?

马连良在东安市场的吉祥戏院演出,常去爆肚冯吃饭,不用马连良开口,冯老板必上一盘羊肚仁。他的这盘羊肚仁与众不同。何谓肚仁?用医学名词来说,即为羊的储胃冠状沟,是一条“棱”。一条百十来斤的大羊,这条“棱”不超过四两。把“棱”分成三段,最后一段叫“大梁”。一段“大梁”有多大?也就大拇指大小。把这块拇指大小的东西,再剥皮去膜,剩下的也就几钱肉了。马连良吃的就是这几钱。难怪冯老板无限感叹地说:“马先生的吃就和他唱的戏一样,前者精致到挑剔,后者挑剔到精致。”马连良当年在家请客,还曾经打发下人从东安市场端爆肚到西单他家。客人来啦,他说:“进屋吧,今儿吃爆肚,东安市场爆肚冯的,我保证这冰凉的爆肚块块儿脆。”

北京巨富那桐,原是清朝的中堂,当年上冯家吃完爆肚,问:“你们家一天挣多少钱?”知道钱数后说:“这钱我出了,明天关门给我家做去。”从此,冯家就按日子上门给他做。

据冯国明当年向媒体介绍:“裘盛戎常到我们家吃饭,差点儿没收我当徒弟。”原来啊,冯国明小时候整天折跟头打把式地“淘”。京剧艺术大师裘盛戎的夫人找他妈,说:“裘爷看上一人不容易,喜欢你们二儿,让他去吧。”父母坚决不同意,那会儿叫‘打戏’,怕他挨打。

音乐大师指挥家李德伦,打小就好这口儿,冯国明的爸爸去世后,他给冯家写了幅字:“昔余幼年时,常往东安市场,听品正三后吃爆肚冯,今金声先生无常未及七日,来新爆肚冯就食,不失当年滋味,回忆近七七年旧事,感慨系之。”署名“冯国明知音存”

为此,冯国明曾经说过:“我可承受不了,老爷子是象牙塔尖里的人物,对音乐界大腕儿都没称过知音。”后来,李德伦去世周年音乐会时,李家给他发了请帖,“11排1号,最好的位置。李氏家风我永远不忘,从不轻看市民朋友”。

著名作家刘白羽和冯家的交情没的说,老得不能动了,打电话来:“小冯,我又馋啦……你给我拿两盘涮肉来。”冯国明带着肉、家伙、作料到刘家,老爷子乐了:“就想咂吧这滋味……”

爆肚的功夫除了原料新鲜外,全在一个“爆”字上。水要量大、滚开,火力要极旺。材料入汤,三几秒钟便熟。像肚散丹5秒钟、肚板7秒钟,肚葫芦、肚领、肚蘑菇8秒钟……如果爆过了火就会老硬。

吃爆肚还需蘸作料,作料用酱油、米醋、芝麻酱、香油、豆腐乳、虾油等配成,还要加葱花、香菜、蒜汁和辣椒油。吃爆肚时一般一口只夹一块,要抹着碗底托着香菜葱蘸起调料入口。


同时吃爆肚要讲究“齿感”,如果邻座的人听声音以为您在嚼一块嫩黄瓜,那不用问了您已经是一位吃爆肚的老行家了。羊肚仁:食客戏称此菜:“白如堆雪嫩如花,叫我如何不想他。”
鲜嫩嫩的肚仁上桌,不需要再涮,直接蘸着调料入嘴,筋斗易嚼。细细问来,才知道肚仁是羊的四个胃中某一段的隆起。把那一小块片下来,有四两重。在去掉外皮及多余的筋肉,就剩下一两重了。每一盘肚仁需要5只羊左右,可见珍贵。 

可惜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爆肚冯”三个字被别家注册了,“爆肚冯金生隆”这个招牌没法再用,冯家人想了个招,拿纸贴上了“冯”字的右半边,只露着两点水。“有时候在店外边听客人打电话,‘我到了,就是那个被贴上的爆肚冯’。这是他们家里人的急中生智,一定只贴一半,让你想叫叫不出来,倒成了一噱头。”

说到金生隆就不能不说前门门框胡同的爆肚冯,这家店开在那里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味道不错,环境一般。当年因在前门一代,梨园的名角们经常光顾。1995年这家爆肚冯注册了商标,北京就只有这家爆肚冯了。


爆肚在过去几乎全部是回民经营,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比较有名的老字号爆肚馆子有天桥的爆肚石、东安市场的爆肚王、后门的爆肚张,其他还有爆肚杨、爆肚冯、爆肚满等。
早先,爆肚讲究必须回民宰杀,收拾得也十分干净,有异味的肚子弃之不用,因此食材十分新鲜。除了牛羊肚要新鲜外,决定爆肚好吃与否的因素全在“爆”的功夫上。做爆肚要求水量大、滚开,火力要够旺。爆的时间也要恰到好处,材料入汤,几秒钟便熟。对于制作爆肚,《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记载着:“入汤顷刻便微温,佐料齐全酒一樽。齿钝未能都嚼烂,囫囵下咽果生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