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七律《将赴成都草堂…五首》读记

 小河西 2019-10-29

杜甫七律《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读记

(小河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处处青江带白蘋,故园犹得见残春。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荆州赏更新。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过客径须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

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

此诗作于代宗广德二年(764)二月,时杜甫正计划携家从阆州沿嘉陵江出峡,听闻严武再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的消息,决定重还成都。这组诗是杜甫由阆州还成都途中所作。严郑公:严武。【《旧唐书-严武传》:“广德二年,破吐蕃七万余众,拔当狗城。十月,取盐川城,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新唐书-严武传》:“还,拜京兆尹,为二圣山陵桥道使,封郑国公。”】据本诗,严武封郑国公在广德二年正月镇蜀之前。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文翁:(前187-前110),字仲翁。汉景帝末年蜀郡守。兴水利,办教育,政绩卓著。详见《汉书-循吏传》卷62。

剖符:兵符一分为二,主与将各执一。后因以指分封或授官。《战国策》秦策三:“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裂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奉汉中王手札》(杜甫):“剖符来蜀道,归盖取荆门。”

闾(lǘ):门户。古代以二十五家为闾。阎:里巷门。后以闾阎泛指平民百姓。《复愁》(杜甫):“胡虏何曾盛,干戈不肯休。闾阎听小子,谈话觅封侯。”

揖(yī)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汉书-礼乐志》:“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咏怀》(魏-阮籍):“揖让长离别,飘飖难与期。”

丙穴:地名;指嘉鱼。《蜀都赋》(晋-左思):“嘉鱼出于丙穴。”刘逵注:“丙穴在汉中沔阳县北。有鱼穴二所。常以三月取之。”《太平御览》卷937引张华《博物志》:“江阳县北有鱼穴二所,常以二月八日出鱼,鱼名丙穴。”

郫(pi)筒:酒名。出自郫县。《天中记》卷44引《成都记》:“郫筒酒,成都府西五十里。因水标名曰郫县。蜀王杜宇所都。以竹筒盛美酒,号曰郫筒。”又引《风俗录》:“郫人刳竹之大者,倾春酿于筒,包以藕丝,蔽以蕉叶,信宿馨庭于林外,然后断之以献,俗号郫筒酒。”《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宋-苏轼):“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五马:太守代称。《陌上桑》(汉乐府):“使君从南乘。五马立踟蹰。”《送长沙陈太守》(唐-李白):“长沙陈太守,逸气凌青松。英主赐五马,本是天池龙。”

潜夫:隐士。《后汉书-王符传》卷49:“王符字节信,…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余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后以“潜夫”指隐者。《山中言事》(唐-方干):“潜夫自有孤云侣,可要王侯知姓名。”

大意:回归草堂改赴成都,直接原因是严武再次镇蜀。(实话。)只要能使百姓得到教化,岂敢再说草堂松竹已长期荒芜。(为使“闾阎还揖让”,冠冕堂皇。)知道嘉鱼的味道从来很美,想起郫筒酒还有不用去酤。节度使的车马曾熟悉草堂小径,也读过你的几封欲与俺相见的来书。

处处青江带白蘋,故园犹得见残春。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荆州赏更新。

蘋(pín):一种多年生水生蕨类植物。夏秋开小白花,成片浮在水面上,古人称“白蘋”。春天不开花时也称“青蘋”。古人常以表达离愁、对远人的思念。(与表达漂浮不定的“萍”不同。)《江南曲》(梁-柳恽):“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斥候:也作“斥堠”,侦察兵。《从军中行路难》(唐-骆宾王):“朝驱疲斥候,夕息倦樵歌。”《五城道中》(唐-李益):“五城鸣斥堠,三秦新召募。”

逢迎:迎接。《滕王阁序》(唐-王勃):“千里逢迎,高朋满座。”《采桑》(梁-张正见):“人多羞借问,年少怯逢迎。”

延:邀请。《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习池:习家池。位于襄阳城南。东汉习郁的私家园林。西晋永嘉三年山简出任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镇襄阳。不久,加督宁、益二州军事。山简常在习家池宴饮。《晋书-山简传》:“简镇襄阳,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高阳池。”《高阳池送朱二》(唐-孟浩然):“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荆州:指代山简。

大意:处处清江上都有白蘋,俺回到草堂正值暮春(借“白蘋”表达思念。)成都百姓欢庆有了主人,西山侦察兵发现已没有入侵的敌人。(赞严武。)别责怪孩子们招引粗俗来客,不再让鹅鸭惹恼住处近邻。(写想象中的草堂待客。首章三联也写待客,言丙穴鱼郫筒酒,此言环境。)前几次草堂饮宴还没过瘾,如您像山简光临习池再次赏光草堂,草堂更是焕然一新。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过客径须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

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竹寒沙碧:竹碧沙寒。或竹映水中,水中沙碧。

径须:一定会。《月下独酌》(唐-李白):“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将进酒》(唐-李白):“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酤取对君酌。”

不自:不能自己。《道德经》第22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慈姥矶》(梁-何逊):“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情不自禁,力不自胜,人不自安,乐不自禁,罪不自证。】

药裹:指药包。书签:指书籍。《酬郭十五受判官》(杜甫):“药裹关心诗总废,花枝照眼句还成。”《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杜甫):“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

山:山野。山桥:野桥。送:迎送。

岂藉:怎能凭借。《偈》(宋-释克勤):“意气不从天地得,英雄岂藉四时推。”

判:通“拚”,不顾一切。《离别相去辞》(先秦):“三军一飞降兮所向皆殂(cú),一士判死兮而当百夫。”《采珠行》(唐-元稹):“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

大意:春日的浣花溪竹碧沙寒,菱刺横生藤梢蔓延草木峥嵘咫尺之间路易迷。外来客人一定不知如何出入,当地居住者也不是自然能辨明东西。(夸张。对“咫尺迷”进行具体描述。写草堂外部环境。)还有俺那些书签药包全都布满蛛网,宾客来怕要到野外店桥迎送马蹄。难道就凭现在荒凉草堂的春草之色,先来拼个烂醉如泥?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沙崩:沙岸崩塌。《上莲山》(梁-萧总):“沙崩闻韵鼓,霜落候鸣钟。”《江行无题》(唐-钱起):“牵路沿江狭,沙崩岸不平。”

药栏:芍药栏,花栏。《和竹斋》(梁-庾肩吾):“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宾至》(杜甫):“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湍(tuān):湍流;冲刷。《抽思》(屈原):“长濑(lài)湍流,溯江潭兮。”《望水》(南朝宋-鲍照):“流驶巨石转,湍回急沫上。”《登大伾山》(明-王守仁):“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生理:生计。《引水》(杜甫):“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得弟消息》(杜甫):“生理何颜面,忧端且岁时。”

黄阁老:指黄门侍郎严武。【《资治通鉴》广德二年正月:“癸卯(初五),合剑南东、西川为一道,以黄门侍郎严武为节度使。”《唐六典》卷8门下省:“黄门侍郎二人,正四品上。”《唐国史补》卷下(唐-李肇):“两省相呼为阁老。”】

紫金丹:一种丹药。《云笈七签》卷69金丹部七:“将赤金变化为砂,伏火鼓成紫金,至紫金即是第七返。灵砂之金,而含积阳精,真元之气足矣。而将紫金变化为砂,运火烧之一周,迥然通彻洞耀即成紫金还丹。”

行路难:古乐府有《行路难》曲。《行路难》(唐-李白):“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意:常担心沙岸崩塌损坏药栏,也担心急风激流冲落江边栏杆。新栽的松树希望它高千尺,随处乱生的竹子应斩万竿。以后俺的生计全凭“黄阁老”,衰老的身体托付给紫金丹。俺漂泊梓州、阆州三年只剩下皮包骨,现在真的相信人间行路难。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

生事:家当。《和王护军秋夕诗》(南朝宋-鲍照):“生事各多少,谁共知易难。”《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唐-李白):“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

几:坐时用以靠身的家具。《说文》:“几,坐所以凭也。”乌皮几:乌色羔皮裹饰的几。《慕容承携素馔见过》(唐-王维):“纱帽乌皮几,闲居懒赋诗。”

乱兵:指徐知道之乱。《资治通鉴》宝应元年:“秋七月癸巳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反。”

邻人非:邻居物是人非。《王子乔》(唐-宋之问):“遗庙今在而人非。”《商山路有感》(唐-白居易):“所经多旧馆,大半主人非。”

侧身:置身。侧身天地:置身于天地之间。《蜀道难》(唐-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嗟。”《巫山高》(唐-戴叔伦):“故乡回首思绵绵,侧身天地心茫然。”

息机:息灭机心。熄灭巧诈之心、功利之心。《楞严经》卷6:“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唐-李白):“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唐-方干):“寸心似火频求荐,两鬓如霜始息机。”

总戎:唐人称节度使为总戎。《赠张相镐》(唐-李白):“虎将如雷霆,总戎向东巡。”《塞上》(唐-高适):“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云鸟阵:兵阵名。《六韜》:“凡用兵之大要,当敌临战,必置冲陈,便兵所处,然后以车骑分为鸟云之陈。此用兵之奇也。所谓鸟云者,鸟散而云合,变化无穷者也。”

芰(jì)荷:菱叶与荷叶。《离骚》(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宿荆州江陵驿》(唐-罗隐):“风动芰荷香四散,月明楼阁影相侵。”

大意:锦官城西的草堂家当不值一提,喜爱的乌皮几一直带在身边可还是思归。过去离开草堂是忧虑叛军侵入,现在回来又担心周围物是人非。置身天地间更怀念古代的太平日子,反思宦海及战乱,便甘愿息灭功利之心。大家都说严武得云鸟阵很了得,客居他乡的游子不妨仍穿芰荷衣。

本组诗首章首联写回草堂直接原因:严武再镇蜀。次联写回草堂深层原因:“闾阎还揖让。”(不忘“再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冠冕堂皇。)三联想象招待严武。丙穴嘉鱼,郫筒美酒。末联写严武再来草堂理由。一年多前,“五马”曾经来过草堂;最近又几次来信邀俺入幕(“待潜夫”)。全诗表达十分喜悦的心情。诗中没有“扁舟”、“浮云”、“钓竿”之类的词汇,反而要使“闾阎还揖让”。

次章首联是想象中的草堂。暮春时节,江上处处白蘋。次联想象严武到蜀后受到的欢迎和可能的变化。百姓欢迎领导,吐蕃不敢入侵。三联想象草堂待客。不要再怪孩子们带来俗客,也不再让鹅鸭惹恼邻居。末联想象草堂饮宴。同首章一样,表达的仍是十分喜悦的心情。从末联看,首章是邀请,次章是再邀请。喜悦之外,也有急迫意味。长期漂泊的杜甫感觉到政治气候变化,其急迫心情表露无遗。

三章前三联写草堂环境。浣花溪边,竹寒沙碧;菱刺横生藤梢蔓延咫尺路迷。过客愁出入,居人迷东西。室内书签药裹布满蛛网。只能到野店野桥迎送客人。末联流露出忐忑不安的心情。荒庭春草如何请客?难道在这荒庭春草中饮宴?比较前两章尾联,其急迫见面、急迫请客,欣喜若狂的心情似乎有些收敛。

四章首联想象草堂状况。一是忧心药栏或已损坏,二是忧心江槛或已落江。次联写回草堂打算。但愿新松千尺,恶竹应该斩除。(用词感情浓烈,或另有寓意?首联写的或并不仅是草堂乱后的自然遭遇,也暗指当时社会现状。次联写的也许并不仅是整理草堂环境,而是要协助严武清理剑南官场,该扶的扶,该砍的砍。扶啥砍啥,只能读者自己想象了。)后二联写自己感受。以后生活只能依靠严武照顾,身体只能依赖“紫金丹”。三年奔走已经穷得皮包骨,真的感受到人间行路难。这首诗似是写邀请严武再至草堂的原因(组诗首章写邀请;次章再邀请;三章不具条件也要“醉如泥”。这首诗已没有组诗前两章的欣喜若狂。)

末章前二联写回草堂感受。重回草堂不是因草堂有什么家当。去草堂是因兵乱,回草堂又担心邻居物是人非。忐忑不安。后二联写回草堂打算。很怀念古代的太平日子,想象这宦海生涯及战乱岁月,俺宁愿“息机”,大家都说严武善用云鸟阵,鸟散云合,变化无穷,俺愿在严武庇护下“游子芰荷衣”。(这首半律半古。)

整组诗思想情绪有较大变化。前两章欣喜若狂,非常急迫见面。还在说“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三章始冷静。四章甚至提到了生活困难,年事已高。直到末章竟然又回归“息机”、“芰荷衣”。杜甫对严武有很高的期望。前年送严武回朝,送了又送,也是期望严武在新的政治环境中有更高的位置(自己也水涨船高)。现在严武回来了,杜甫一定想有机会一展抱负。但杜甫明白,自己的想法不一定与严武想法一致。如在严武手下做一个普通幕僚,亦非所愿。也许在严武关照下过隐居生活更现实。本组诗以“剖符”起,以“总戎”结,寄望与严武。而杜甫回草堂有两手准备:一是在严武支持下干一番事业,把“恶竹砍万竿”,使“闾阎还揖让”。二是退而求其次,在严武庇护下“芰荷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