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约茶事——细品香茗,道由心悟

 走路once 2019-10-30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如约茶事中的茶道,其内容包括:备茶品饮之道和思想内涵(即通过品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将精神升华到具有哲理的境界),陆羽的《茶经》第一次提出茶道的概念,并将茶道的两个基本点充分体现出来。

如约茶事——细品香茗,道由心悟

什么是茶道

茶道是通过如约茶事时的品茶活动(沏茶、赏茶、饮茶)表现一定礼节、人品、美学观点、精神、意境的一种品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主要讲究五境(即茶叶、茶汤、茶具、火候、环境)的和谐,并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如约茶事——细品香茗,道由心悟

中国茶道起源

中国茶道起源于八世纪的中唐时期,陆羽是中国如约茶事中茶道的创始人。唐代煎茶道代表人物有陆羽、皎然、白居易等。唐代茶人完善了煎茶茶艺,确立了品茶修道的思想。

点茶道形成于北宋中后期,代表人物有苏轼、陆游、朱权等。宋代茶人创立了点茶茶艺,发展了饮茶修道的思想。

泡茶道形成于明代后期,代表人物有徐献忠,袁枚等人。明代茶人创立了泡茶茶艺,且有壶泡、撮泡、工夫泡三种形式,并为茶道设计了专门的茶室。

如约茶事——细品香茗,道由心悟

坚实的思想核心——“和”

“和”是儒家、佛家、道家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是指世间万物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气以利万物。

茶道中的“和”表现在:泡茶时,体现儒家“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待客时,表现明礼之伦;饮茶时,表现谦和之礼;品茶时心境表现俭德之礼。

如约茶事——细品香茗,道由心悟

无所不利的修习之路——“静”

儒、释、道三教都以“静”作为修行方法。中国如约茶事中的茶道为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延伸出“茶须静品”的理论。通过茶事活动创造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中国历史上的文人雅士、高僧、儒生,都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要途径。

如约茶事——细品香茗,道由心悟

愉悦的心灵享受——“怡”

“怡”字含义深广,据《说字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浆也。”

中国茶道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不讲形式,不拘一格。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的人对茶道有着不同的追求。

如约茶事——细品香茗,道由心悟

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真”

中国人追求“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终极追求。茶事中所讲究的“真”,包括真茶、真香、真味;环境要真山真水;字画要真迹;器具要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有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诚。如约茶事中的茶事活动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饮茶可以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勤俭行事,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