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明朝墓出土,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一行字,专家惊喜:老外该闭嘴了

 无事不登三宝殿 2019-10-30

距离现今比较近的两个朝代是明清两朝,相比后来衰败的清朝,人们更喜欢明朝,而且明朝的服饰也深入人心,明朝期间有不少疑案,一是因为清朝期间许多史书不知所踪,另一方面是人为的遮拦,以至于今日不得不借用考古来求证历史,找寻曾经出现过的痕迹。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期间最为光辉的事件,但在世界上也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有史料记载,郑和船队中的宝船大的长达44丈4尺,阔18丈;中等宝船长达37丈,阔15丈,意思是说大宝船有137.72米长,着实让后世惊叹,国际上也因此对郑和下西洋产生了些质疑。

外国学者认为明朝以木质造船,无法做出如此庞大的船只,也无法顺利操纵这么大的船,郑和七次下西洋,还去过那么远的地方,根本不太可能,他们觉得英国在1416年建造的排水量1400多吨的卡瑞克帆船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

因为属于明朝的造船资料已经不复存在,外国学界更是理直气壮的认为他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直到一座属于明朝太监墓出土,我国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一行字,专家惊喜道:这下老外该闭嘴了。

这座墓的墓主人便是郑和下西洋时的随从太监洪保,为正史身份,洪宝和郑和不仅是老乡,他么还是一同在1382年被明军俘虏,后进入皇宫当了太监,洪保还在靖难之役中为明成祖朱棣立下汗马功劳,这才提名为洪保。

洪保在郑和下西洋时无疑是郑和的左膀右臂,因而也对郑和下西洋时的情景最为了解和清楚,当考古学者发现洪保之墓,无不大喜过望,即使洪保的墓已经被盗贼大多掏空,但却留下了对考古学界而言最为重要的东西:洪保墓的寿藏铭。

寿藏铭刻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洪保65岁,清楚的记录了洪保跟随郑和下西洋时的情景,其中有一行字:“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赍捧诏敕使西洋各番国、抚谕远人。”

“五千料巨舶”吸引了所有考古人员的眼球,“料”在古时是一个计量单位,“五千料”相当于现今2500多吨,意味着郑和下西洋时的大船的排水量达到了2500多吨,这远比卡瑞克帆船要先进很多,只是郑和下西洋后并开始禁海,我国的造船行业便没有得到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