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病一气丨《黄老之学》解读与临床运用

 为什么73 2019-10-30

黄/老/养/生/之/学

01

人们常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西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常常会顾此失彼。
中医治病的特点,是有整体的观念,
强调的是整体阴阳的平衡。
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是,
中医治的是气,西医治的是形,
中医是通过改变气而改变形,西医是直接治形。
东汉思想家王充所著《论衡》一书中说“物随气变”,
意思就是我万物都会随着气的变化而变化。 
中医治病是治本,就是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本就是阴阳二气。
 
在举痛论中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素问》疏五过论,治病之道,气内为宝。中医治病,以气内守为贵,是在气的层面,去寻求阴阳二气的偏盛偏衰。

▲ 火神派鼻祖郑钦安

清代著名医学家火神派鼻祖郑钦安,在他著的《医法圆通》中说:病有万端,发于一元。一元者,二气浑为一气者也。一气盈缩,病即生焉。有余即火,不足即寒。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转成生机。发病损伤,即有不同,总以阴、阳两字为主。阴盛则阳必衰,阳盛则阴必弱,不易之理也。
从上面可以看出,再多的病不外乎阴阳二气失调而已,所以中医治病最重要的就是把人体阴阳二气调理平衡。 

02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道德经》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者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黄帝内经》和老子的《道德经》有很多相同之处,要想学好中医,一定要学习黄老之学。
 
“高者抑之”适用人体阴阳失调,阴盛阳虚,格阳于上,上热下寒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为痤疮,牙疼、咽痛、口腔溃疡等病,同时会伴胃寒、下肢凉甚则腿痛,大便不成形,女性会出现小腹凉、痛经等,这是由于阳气浮于上,下焦阳气相对不足所至。治疗的法则就是高者抑之,可以用郑钦安的潜阳丹把浮在上的虚阳潜下去,使之上不热,而下不寒,上下的疾病皆自愈。
下者举之适用于阳气虚阳气下陷,阳气陷于下,则下热,阳气陷于下,而上不足则上寒,下热可表现痔疮,溃疡性结肠炎,脱肛,脏器下垂等;阳气下陷,长期下焦热还容易得膀胱癌,直肠癌,前列腺癌,女性更容易得子宫癌、卵巢癌等。
 
得癌症的原理是,下焦热造成局部的温度升高,温度高出正常则细胞容易产生增生变异,从而形成癌症,这就是王充所说的“物随气变”的原理。同时因为阳气下陷,上焦的阳气自然会减少,上焦的阳气不足则阴盛,阴盛则寒。所以阳气下陷的病人大多数会伴有鼻炎、过敏性哮喘、甲状腺结节等。心阳不足,则出现心慌、胸闷,甚至得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疾病。头部的阳气不足,会出现头晕、头痛,严重的还会脑梗。

▲ 部分补中益气汤药材

中医采取“下者举之”原则治疗阳气下陷,具有代表性的方剂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发明的补中益气汤。它的作用是把人体下陷的阳气升上去,则下不热,而上不寒,从而达到阴阳平衡。这种整体的治疗方法可以使上下的疾病同时得到治疗,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所以中医是平衡医学,这是中医的特色,也是中医的优势。
 
有余这里的有余并非是正气有余,人的正气不存在有余,是邪气有余。比如吃了很多辛辣大热的食物造成了上火,出现大便干燥,口腔溃疡,牙齿疼痛等等,这都是有余,就是邪气的有余。可以用一些寒性的药物,直接去灭这个火。
 
不足者补之,适合于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气短胸闷、畏寒肢冷、腰酸腿软等症状的疾病,属于中医的虚证。还有很多慢性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银屑病等免疫系统疾病,大多和正气不足有关,也就是经典中所说的“久病必虚”。这一类的疾病,中医采用补法,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这是中医的优势,也是中医的强项。

03

比如气虚引起的发烧,对中医来说比较简单,这类疾病大多和人体的正气不足有关,只要去护正气温度就会降下来。这种病如果去看西医一般很难查出原因,因为西医没有气虚的概念,也没有补气的药物。这类的病去看西医就走弯路了,对于西医来讲,他就是疑难病,因为西医没有一个仪器可以查出气虚来,也没有补气的药物。
 
面对这类疾病西医通常只能使用激素,激素是什么?激素就是把我们身体储存的元阳激发出来抗病,人体元阳的作用是把食物的水谷之气激发转换成能量。这个元阳是有数的,就像蓄电池一样,它能打多少次火那是有数的,假如能打一万次,那么一万次以后就该换电池了,这个就叫“气数已尽”。
通过激素把元阳激发出来抗病确实很有效。人体的元阳是人的正气,它对很多疾病都有效。用了激素当时就能把烧退下去,但是这样会出现外强中干的现象,最终会伤害元阳折我们的寿,身体也会越来越差。激素把阳气都激发到外面,则形体越来越胖,出现满月脸,水牛背。人的阳气储存在肾及骨头中,阳气外发,内在阳气就会减少,大量用激素后会出现股骨头坏死,因为气都跑于外,内在的阳气不足,就会坏死。
 
遇到这样的疾病适合去看中医。不是说中医就比西医好,二者各有优缺点,但是治疗这类疾病,尤其是正气不足引起的疾病,中医是强项。

▲ 上工治未病

我们治病一定要在阴阳二气失调的时候就要赶紧调理,不要等到形成器质病变才去治疗,那样就太晚了。《灵枢经》官能篇:是故上工之取气,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己成,因败其形。就是说真正好的大夫,是在他的病还没在成形的时候就去治了。比如说,病人心气不足的时候,就应该马上补心气,不要等到已经形成成冠心病了才去治疗,最后不得不去做支架。干嘛非要等到去放支架呢?本来开始吃一段时间中药就好了,把心气补足了,心的动力就强劲了,怎么会有瘀血堵上呢?所以说,上工就是取气,还没到形的层面,就开始治疗;下工守其成,因败其形,下工就等到已经成了冠心病了才去治疗。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04

患者张先生38岁每天清晨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眼痒,气短易疲乏,精神不振,每年春秋季发病,并伴有便秘、痔疮,排便时出血,十余年,在某医院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经中西医治疗未见明显疗效。2018年4月,经朋友介绍前来就诊,现症状同前,舌淡红苔白,舌根苔厚,左右手寸关脉弱,尺脉略数。综合舌脉,辨为气虚阳气下陷。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30克, 党参15克,当归5克,白术10克,升麻5克,柴胡5克,生甘草5克,防风5克,陈皮10克,火麻仁15克。
十四副,每日两次饭后半小时服用,以此方加减调理两月余,鼻炎症状消失,同时痔疮便血再也没有犯,随访至今鼻炎未再复发。


明医简介

罗宗美 大夫

【道医、妇科炎症、皮肤病

道医,华山派二十代玄裔弟子。多年来潜心研究道医学,医道贯通。临床针药结合,注重整体的调理,治病必求于本,治一病而诸病自愈。擅长治疗以下疾病:痤疮,黄褐斑、银屑病、湿疹、荨麻疹、红斑狼疮、顽固性口腔溃疡、扁平苔癣、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头痛头晕、心脑血管病、失眠、抑郁证、颈肩腰腿痛、咳嗽哮喘、脾胃病、鼻炎、甲亢甲减、蛋白尿、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炎症、不孕、产前产后调理、小儿反复感冒、痔疮、肿瘤等其他杂证。

出诊时间:周三、周四 10:00-12:00

出诊地点

【美仑店】北京市朝阳区科荟路51号院美伦堡小区西门13号楼

【广渠店】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41号雍贵中心B座301室

预约方式

电话预约:400-898-507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