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为什么与徐志摩翻脸

 无明7782 2019-10-30

应该是性情、爱好、追求不一吧,鲁迅的文风以嘲讽、犀利见长,有人把他称为“匕首”,匕首的力量有多厉害,可刺到人的心里去。鲁迅严谨、冷静、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世界。

徐志摩是个诗人,表露出来的浪漫唯美,是一种小资、阔少的浪漫情调。鲁迅是讽刺现实主义者,他们两人对事物的态度、人生观都有囧然不同,尤其是徐志摩在对待爱情中反映出来的放荡与沉沦,估计都是为鲁迅所不能接受的。

两个性格完全迥然不同的人,不可能会在同一条轨道上交汇,只会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永远跑不到一起,就像音乐、诗歌与讽刺小品。最根本的原因是徐志摩和鲁迅在思想观念和性情上的不一致。而直接原因应该就是鲁迅和陈西滢的论战吧,鲁迅先生有时候性情过于直切,又愤世嫉俗,自然是看不惯徐志摩那样的有些小资的人的,本来就对他不满,这次论战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不过徐志摩生性温和,是想通过周作人与鲁迅和好的,但鲁迅自然又是不理睬,而且那时候周氏兄弟关系也已经不好了。古往今来,“文人相轻”是很常见的事。在民国时期,自然也不例外。一代文豪鲁迅先生,一生批驳人无数,批驳的民国文人也不在少数,徐志摩就是其中一个。

在徐志摩逝世后,鲁迅曾被问及过这个问题。他说自己当初之所以挖苦徐志摩,仅是看不惯徐志摩到处投稿而已……徐志摩到处投稿是事实,特别是在与陆小曼结婚后,由于经济原因,不得不拼命写稿、投稿。可鲁迅对徐志摩不满,甚至挖苦,真的仅是是因为他到处投稿这么简单吗?

鲁迅先生与徐志摩的思想观念的不一致。早在徐志摩追求林徽因的时候,鲁迅就有批驳之意,觉得他写的东西多是“无病呻吟”的产物;后来徐志摩写有关“音乐”的文章,文中说战场中的声音也是“音乐”,便引得鲁迅不满,因为鲁迅先生是体民苦的,在他看来,战场就是苦难的聚集地。而徐志摩却说成“音乐”,真的是不知疾苦的诗人啊……所以,鲁迅批驳他,也就不可避免了。

鲁迅不喜徐志摩,常有挖苦之意。而徐志摩却未公开反驳过,不过,传说徐志摩在给鲁迅兄弟的信中,有提过一笔,说他兄弟性情古怪等。而且徐志摩相对鲁迅,性情较为温和,对鲁迅似有求和之意。只是,两个思想观念完全不一致的人,怎么可能“和”呢!

鲁迅先生虽常批驳徐志摩。可在看到徐志摩坐飞机失事的新闻时,还剪下了那份报道……可见,在鲁迅先生心里,徐志摩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鲁迅和徐志摩之间,本身存在着师承上的历史矛盾。鲁迅等从师章太炎,而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学生。章太炎和梁启超当年的论战也是血肉横飞的,是真的肉搏过。后来,清华给章太炎发聘书时,章太炎直接以耻与梁启超为伍给回了。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有人曾问鲁迅中国谁最有实力获得诺贝尔奖,鲁迅脱口而出,梁启超不配。然后,再接了一句,当然我也不配。所以鲁迅这伙布袍乡绅,和徐志摩那帮西装革履,历来都是格格不入的。周作人曾有一段时间和西装革履们交游,最终还是发觉不是一路。

鲁迅和徐志摩矛盾的源头,根本是件小事。当时,中国文化界有一件大事,就是迎接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来访。还有一件,就是徐志摩的失恋。徐志摩抛妻弃子苦苦追求的林徽因,在和徐志摩一起接待了泰戈尔之后,便与梁思成订婚双双赴美留学去了。徐志摩当时的心情是这样的:“离别!怎么的能叫人相信?我想着就要发疯。这么多的丝,谁能割得断?我的眼前又黑了…… ”

鲁迅本来就不大看得惯这些西装革履们”阿呀,阿唷,我要死了”的诗文,便模仿张衡的《四愁诗》用白话文写了首《我的失恋》来调侃徐志摩。“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我觉得这后一段,其实也不乏带着一些诚恳的归劝:由她去罢。

时任《晨报副刊》主编的孙伏园便拿了去要在《晨报副刊》发表。《晨报》最早是梁启超和汤化龙办的《晨钟报》,后来改叫《晨报》,所以包括副刊,大多数都是西装革履派的,而孙伏园是鲁迅的死忠,所以时不时受到一些排挤,也是可以想象的。这一次,已经排上版的鲁迅的这首诗,却临时被徐志摩的好友陈勉已给撤了下来,终于让孙伏园厚积薄发,打了陈勉已一耳光,愤然辞职。

自己开个玩笑,便闹出这么档事来,还让小弟丢了饭碗,这当然让鲁迅不快,但是鲁迅也没怎么发作。只是和周作人林语堂等,帮孙伏园办了一个新杂志《语丝》,《我的失恋》后来首登在了《语丝》上。

其实,按徐志摩那憨憨的诗人质,《我的失恋》即使发表,应该也不会对他有多大打击的,陈勉已实在是多此一举。之前徐志摩对鲁迅还是比较推崇的,曾经非常热心地把鲁迅的《小说史略》推荐给他德国朋友,还自豪地称作者是“我的一个朋友”。这次《语丝》创刊,这个憨憨的家伙也高高兴兴地拿了篇稿子来捧场。这便是翻译的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中《死尸》一首,在译诗之前,徐志摩写了一段“译者按”,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感知感受,其中有一句:……我不仅会听有音的乐,我也会听无音的乐……“

本来按鲁迅的意思,是不想再答理徐志摩的,不愿意《语丝》发徐志摩的稿,毕竟《语丝》的创办和徐志摩还是有前因后果关系的。但孙伏园是个报人,从办报的角度来衡量,终于还是发了。随后鲁迅”就做了一篇杂感,和他开一通玩笑,使他不能来……”鲁迅针对徐志摩的“译者按”在《语丝》上发了个贴说:能听到没有声音的声音,那是有病,得治,得送到疯人院去治。这回徐志摩再憨也能咂出些味儿来了,“他也果然不来了。

徐志摩和鲁迅原本难以出现正面交锋,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一类人,生活的天地和结识的人群存在很大差异。但在一本刊物上,由于各自不同的观点,他们终于有了次不愉快“相逢”。

鲁迅与徐志摩风格不同,鲁迅大多是写现实主义手法描摹那些草木般无声地产生、无声地消失、在几千年的中国旧文化中受尽侮辱和损害同时自己也在损害和侮辱着他人的普通中国人,在形式上取大家常见的各种普通人的典型事例。而徐志摩大多是写爱,自由,美的

简而言之就是人生观的不同导致冲突。而徐志摩又是当时中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所以鲁迅当然会找他啦。想想当年儒家与道家的冲突,也是几个代表人物之间的对骂,但是其实质是对对方的思想与哲学的否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