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志摩“失恋”林徽因,痛感“天茫茫、地茫茫”,引来鲁迅嘲讽

 新用户8926AVU2 2022-12-26 发布于北京

近代浙江,盛产文人,五四运动以来,浙江文人占据了文坛半壁江山。比如鲁迅和徐志摩,都是浙江人,也都是现代文学史上绕不开的人物。

他们之间,有很多的相同点,比如,他们都是留学生,他们都受新思想影响,都是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都为白话文的流行作出了重要共享,他们都冲破了包办婚姻的藩篱。

但是,在这些相同点之外,投射在他们身上的,更多都是不同。鲁迅是批评家,是呐喊者,而徐志摩是诗人,是歌唱者,一个是“匕首投枪”,一个是“花间蝴蝶”,两个人对于文学的定位、实名和作用的认识完全南辕北辙。

文章图片1

而在1920年代,因缘际会之下,因为一些“小事”,反而积累了恩怨,乃至发生了1920年代著名的论战。

两位来自浙江的“老乡”在北京大开论战,这里面的缘由很多,可能还要从五四运动后新知识阶级的分化和分裂、梁启超主导建立的“研究系”的政治立场变化等等说起,这就要从1920那个激荡的年代抽丝破茧,颇费时间。

今天,笔者想从两首诗说起,反映当时两人相争的一个片段。

徐志摩“苦恋”林徽因

这还要首先从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恋情”说起。

徐志摩出生于1897年,1920年8月份,徐志摩中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习,转而来到英国,因为英国剑桥有徐志摩最向往的现代文学。

文章图片2

两个月以后,23岁的徐志摩,到伦敦拜访他的老师梁启超的好友林长民,第一次见到了16岁的林徽因。

徐志摩对林徽因应该是一见钟情,因为在认识林徽因后不久之后,就开始写情诗。炙热的情书,把16岁的林徽因吓了一跳,甚至把情书交给了家长——林长民。

文章图片3

1922年8月,徐志摩学成归国,受聘在北京大学任教。此时,先期回国的林徽因却开始逃避徐志摩,因为她还有另一个男人梁思成——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和她的父亲早就为他们订下了婚约。

林徽因不得不在两个青年才俊之间作出自己的选择。她的选择不是徐志摩。

而她作出这个让徐志摩痛苦的决定的时候,徐志摩正处于自己人生的巅峰。

1924年4月,泰戈尔在讲学社的邀请下访问中国,本次邀请的主要联系人是梁启超和徐志摩,徐亲自担任泰戈尔的翻译,一时风头无两,并因此获得了“诗哲”的名号。

5月17日,林徽因单独找徐志摩聊了会,告诉了她自己不久后就要跟梁思成一起到美国念书,直接宣判了徐志摩在这场疯狂而炙热的追求中的“死刑”。

5月20日,这原本应该甜蜜的“五二零”,徐志摩却经历了痛不欲生的离别,他要陪着泰戈尔去太原,而林徽因将很快启程赴美国念书。林徽因到车站来送别泰戈尔和徐志摩。

火车开动的时候,徐志摩从巅峰急剧坠落。徐志摩彻底崩溃了。他后来形容说,自己“仿佛一个在俄国吃了大败仗往后退的拿破仑,天茫茫,地茫茫,心更是茫茫,叫我不掉眼泪怎么着”。

在泰戈尔5月20日的日记中,有过这样的记录:我眼前这个年轻人,向她美丽的女孩求爱不得,看到他那消沉与痛苦的样子,我的心也碎了

徐志摩的“失恋诗”《去罢》

徐志摩天旋地转般“失恋”了。

都说失恋出诗人,更何况徐志摩本来就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诗人。

1924年5月22日,徐志摩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失恋诗”《去罢》:

去罢,人间,去罢!

我立在高山的峰上;

去罢,人间,去罢!

我面对着无际的苍穹。

去罢,青年,去罢!

与幽谷的香草同埋;

去罢,人间,去罢!

悲哀付于暮天的群鸦。

去罢,梦乡,去罢!

我把幻景的玉杯摔破;

去罢,梦乡,去罢!

我享受着山峰的海涛之贺。

去罢,种种,去罢!

当前有插天的高峰;

去罢,一切,去罢!

当前有无穷的无穷。

这首诗,有着徐志摩独有的“建筑美”和“意象美”。如果只是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或者寄给自己的心上人,大概都不会有后来的故事,但是,连外国人泰戈尔都能看出的感情,徐志摩更不畏惧让全天下都知道,他把这首诗发表在了6月17日的《晨报副刊》。

鲁迅先生开了一个玩笑

《晨报副刊》可谓当时北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徐氏的失恋诗一刊登,有叫号的,也有同情的,但是,也有人对于他这种在公众舆论阵地浪费版面到个人的情情爱爱颇为不满。

这个人就是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早就对鸳鸯蝴蝶派之类的才子佳人情爱小说颇有不满,而对徐志摩失恋后这种病恹恹的样子也很厌烦,于是就用戏谑的手法写了一首拟古的打油诗《我的失恋》:

我的所爱在山腰;

想去寻她山太高,

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

想去寻她人拥挤,

仰头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

回她什么:冰糖壶卢。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

想去寻她河水深,

歪头无法泪沾襟。

爱人赠我金表索;

回她什么:发汗药。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写好以后,鲁迅先生把这首诗发给了他的学生、《晨报副刊》主编孙伏园。

鲁迅先生的这首“诗”,山腰、闹市、河滨与徐志摩的高峰、苍穹、幽谷一一相对,讽刺之意颇为明显。明眼人也都能看出这是一首讽刺徐志摩的诗,例如当时《晨报副刊》的校对孙席珍就直言:“这首诗是用游戏的笔法写出来的严肃的讽刺诗,讽刺对象是《现代评论》派的干将徐志摩……整天哭丧着脸,'阿呀,阿唷,我要死了’地嚷嚷不休。先生对之很是厌烦,就写了这首《我的失恋》,跟他开了个大玩笑”。

鲁迅先生当时的作品主要都在《晨报副刊》发表,他是主编孙伏园的“流量密码”。对于鲁迅先生的“这个玩笑”,孙伏园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欣然排版。

然而等到发稿时,《晨报副刊》的代总经理刘勉己看出这明显是嘲讽徐志摩的,他可不愿得罪徐志摩,甚至还在撺掇邀请徐志摩来任主编,顶走孙伏园。刘勉己趁着孙伏园外出,强行把稿子抽了下来,孙伏园闻讯找他大闹了一场,第二天就提出了辞职。

对于这位把《晨报副刊》打造拥有成上万份的发行量的大功臣,《晨报》管理者并没有慰留,反而让徐志摩顶了他的位置。

后来鲁迅回忆说:

我当然要问问(孙伏园)辞职的原因,而不料竟和我有了关系。他说,那位留学生(刘勉己)乘他外出时,到排字房去将我的稿子抽掉,因此争执起来,弄到非辞职不可了。但我并不气忿,因为那稿子不过是三段打油诗,题作《我的失恋》,是看见当时“阿呀阿唷,我要死了”之类的失恋诗盛行,故意做一首用“由她去罢”收场的东西,开开玩笑的。这诗后来又添了一段,登在《语丝》上,再后来就收在《野草》中。

这添的一段是:

我的所爱在豪家;

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

摇头无法泪如麻。

爱人赠我玫瑰花;

回她什么:赤练蛇。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文章图片4

后话

原本两位文人的这一段龃龉,原本不过是一个善意的玩笑。然而,随着孙伏园的辞职,鲁迅和周作人兄弟从此放弃了《晨报副刊》平台,鲁迅更是由此发起创刊《语丝》杂志,《晨报》的竞争对手《京报》也趁机邀请孙伏园担任《京报副刊》主编。在周氏兄弟的鼎力支持和副刊大王孙伏园的出色编辑下,《京报》的销路急剧增加。

然而,周徐两人的梁子也就此结下了。一场《晨报副刊》和《京报副刊》的论战即将到来。我们留待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