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撕下这个标签,你将无所不能

 金麟167 2019-10-30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文章,来自作者水湄物语。

可能有人要问:水湄物语是谁?

她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也是一位资深理财达人。

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三家公司的经营者;

她不仅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更帮助众多曾处于困境的宝妈们走向财务自由。

爱情、家庭、事业,普通人眼里难以兼顾的三项,在她这里却统统轻松斩获。

△ 水湄物语的幸福一家人

如果你正巧为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家庭资产而焦头烂额;

如果你还在为自己收入太低担心未来养老而烦恼不安;

如果你依旧为如何在家庭和事业间寻求平衡而迷茫困惑。

不妨一起来听听她的日常故事吧。

小熊碰到最多的问题

在教大家投资的时候,我最常碰到的问题就是:

  • 1、小熊老师,我是个投资小白,我能学投资吗?

  • 2、小熊老师,我数学很差,我能学得会投资吗?

  • 3、小熊老师,我……不行,我能做到……吗?

永远是类似的句式,我的回答永远是:“你怎么知道你数学很差?你怎么知道你……不行呢?

你身上的“数学很差”、“逻辑不行”标签,是谁给你贴上去的呢?

标签学

女大学生去卖淫,报纸上会写:斯文败类,堕落的女大学生。

妓女坚持读完了大学,报纸上会写:励志的小姑娘,自强不息。

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偷偷喝一杯酒,是违反教义,要下地狱。

一个酒鬼每周去教堂礼拜一次,是幡然悔悟,可以上天堂。

唐僧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修成正果,错一点点就万劫不复。

十恶不赦之人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

再来一个恶心点的例子:

装过屎的碗,洗的再干净,你也不愿意再用了。

装满屎的大肠,洗一下,大部分人却愿意吃。

以上这些例子还不是最离奇的。最离奇的是,你就算现在读到了这些例子,你理智上可能觉得不对,但感情上还是忍不住赞同。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在贴标签:碗是用来吃饭的标签,稍微脏一点就不行;而大肠是内脏,洗洗干净就好。

唐僧是十世修行的僧人标签,清规戒律不能错一点;而恶人,我们早就知道他是坏人标签了,能做一点好事,甚至只是不做坏事,就很好了。

为什么我们喜欢给自己贴标签?

很多人喜欢给自己贴负面的标签,有可能是为了社交润滑,也有可能是为了示弱增加对方的好感。

甚至只是为了造成反差萌装B,比如给自己贴上数学不行的标签,然后再在大家面前轻松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但当你给自己贴了负面标签,你就会慢慢的变成这样的人了。

“感觉身体被掏空”的标签

无所谓何种理由,这么多标签中,最要不得的标签是“身体被掏空”。

近几年听到身边人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我好忙啊”、“我好累啊”、“我的精力被用光了”、“我的毅力用完了”。

人会有这种感觉,主要是因为“注意力损耗”效应。

人类一直以来认为:人的注意力或者叫毅力,就像一个油箱,早上爬起来是满油的,然后各种事情会消耗毅力。到了晚上就用完了,需要回去休息和娱乐来加油。

但是,2016年,斯坦福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Carol Dweck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两种完全对立的情况:

1、实验中的某些人的毅力,的确存在着自我损耗现象。

当时参与实验的人,在完成一些自控任务后,他们的“注意力资源”或者就叫“毅力”减少了。他们的注意力、敏捷度等都产生了下降,而且一定要在休息后才能得到恢复。

2、但是,另一些人的毅力却一直可以保持,完全没有损耗的现象。

那这两种人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就是,第一种人对于“注意力损耗”效应深信不疑。他们一直认为自己的毅力像个油箱一样消耗。但第二种人却认为,自己的注意力是无限的,不会损耗完的。

所以我们对于自己毅力的看法,其实是给自己在贴标签,或者说是自我催眠。

我给自己贴上了这种标签,我们定义自己是毅力有限的人,那我们自然而然就成为这样的人了。

再仔细想想,自己为什么数学不好呢?是不是因为从小被人贴上了这样的标签,直到有一天我们自己开始主动贴了呢?

当你撕下你的标签,你就会发现,自己其实无所不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