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学辅导教学”与“有指导的自主学习”(三)

 书写自我 2019-10-31

文:刘良华

二、“有指导的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简称“指导—自主学习”或“有指导的自主学习”)实验研究由福建王永、余文森、张文质三位学者在个别成功的数学教学经验基础上提炼而成。

其中,“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它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多年来我们所致力开展的‘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就是以宏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主体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理论依据。”[ 参见余文森:《主体性与自主学》]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有指导的自主学习”以“先学后教、超前断后”为基本特征。

即课前让学生超前于老师的教学进度(至少一节,多不封顶)进行独立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课堂教学——师生合作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促使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断然取消课后作业,从而解放学生,解除他们的课业与精神负担,让他们都为明天的课堂生活作准备,自由自主、积极主动地发展。

这种“先学后教、超前断后”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跟随性的(老师教什么、教多少,学生就学什么、学多少)、同步性的(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进度学完同样的内容,这是学生产生分化的重要原因)、复制性的(即学生的课后作业和练习是对教科书和老师教学例题的复制)。

“有指导的自主学习”强调超前性(即学生在教师上课前先学)、异步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学习的进度与方式)、建构性(即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生成与重建)。[ 参见王永:《“指导—自主学习”课题的理论框架与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初步探索》]

在师与生的关系上,“有指导的自主学习”强调师生人格平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既参与学也参与教。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分展示其求知欲、表现欲与创造欲;

教师只作画龙点睛般的启发、引导、讲解、延拓,力求满足学习自主发展的需要。师生双方都从共同营造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中得到自信、智慧、发展与欢乐。

“有指导的自主学习”从1995年正式提出,并在少数初中校和完全中学初中部的一些班级数学科开始实验研究以来,凭藉着成功的实验个案、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景观和迅速有效地提高师生素质等显著效果,以及许多青年教师摆脱当前普遍存在的机械、冷漠、被动、低效的课堂困境的强烈愿望,迅速在全省各地得到传播,并在传播中获得发展,形成由个别经验变为群体探索,从初中向小学和高中两头延伸,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迁移的可喜局面,取得了相当可观的阶段性成果。

“有指导的自主学习”除了是一种教学模式,更多地显示为一种理念:[ 参见余文森:《“指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必须牢牢把握的几个基本观点》]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个学生,这是所有教改追求的共同目标。

我们的实验,中心是学生,一切要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研究,因此应该牢牢把握几个基本观点,这是我们课题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基本特征,要明确地作为我们的方向。

首先,独立性高于依赖性。

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读、自己思考自己动手的,就要毫不犹豫地把时间让给学生。要有个基本公式:不管课堂课后,个人自主学习重于小组学习,小组学习重于教师讲授;独立学习能解决的就不讨论,小组讨论能解决的教师就不讲;教师的讲,有些稍加点拨可以自学的就稍加点拨,只有不讲不懂的教师才具体地讲。要让学生逐步摆脱对小组的依赖,对老师的依赖。

先学要落实,要充分体现出来。难度不大的,都可以放在课内进行。刚刚起步的,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先学一定要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

通过反馈,好的学生可以放手让他进行拓展性自学;让中差生将自学中的困惑充分地暴露出来,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指导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现有发展区得到发展。

刚开始可能要花很多时间,影响一点进度,这是必要的代价。一旦学生掌握了先学的方法,进度也就上去了,更何况我们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发展,是一般发展高于特殊发展。

其次,过程重于结论。

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反对以教科书为中心,不是说可以不要教科书,不要例题,而是要以教科书为工具,让学生去自己探索知识、结论的获取过程。

数学课的例题,要把它作为一个切入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独立思考,或在教师指导下懂得某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有时必须像电影慢镜头一样,一步步分解,甚至退回到他原来的知识起点上,然后指导他一步步推导过来。这个过程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比起简单地灌输给他一个结论更为重要。

其三,超越高于接受。

不要满足于学生记住了老师讲的课本内容,要鼓励与教师、教材不同的理解。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课程教材的多元化、多样化;注重学生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强调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每个孩子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不相信统一的结论,因而不可能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我们不能把成年人的理解强加给孩子,而要鼓励学生学语文怎么想就怎么说,做数学题怎么想就怎么做,鼓励超越课本,超越老师。

第四,开放高于封闭。

从管理的方面来说,一定的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一个过程,应该就整个过程进行管理,而不能只就一节课的课时计划、预先设计完成情况来论是非。

新的课程标准,语文两年、数学三年为一个阶段,我们的实验教师心态要平静,要相信一节课任务没有完成,并不影响学生三年的发展。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境界,这需要一个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