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怎么认识中风病

 烟云红雨hhj980 2019-10-31

    中医自古以来认为,“风痨鼓膈”,四大顽症。风就是中风(脑梗死、脑出血之类),排名四大顽症之首,中医认为中风为万病之首,就是从这里而来。自古中医很诚恳的承认,不是所有的病都可以治好的。比如痨,也就是如今说的肺结核,古时候是没多大的办法。林黛玉家境够好了吧,天天人参养荣丸保养身体,还是没治好肺结核,英年早逝了。普通老百姓家就更没办法了。这种诚恳的态度是十分难得的,比那些爱吹牛的医生好太多了。

    中风有三“高”的特点,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就目前医疗水平,高发病率解决不了,高致残率有所改善,高致死率大幅度降低了。高发病率为什么解决不了呢,从《黄帝内经》里头,透露了很多秘密。

    1年龄。年龄是中风病最大的、单一的、不可逆的危险因素。“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时光的流逝都是很伤人的。“朱颜辞镜花辞树”,太感伤了。所以,秦始皇为了寻找长生不老的药,派徐福带领3000童男童女去东海神岛寻找,还是白费心机了。人到生命的末端,也就是老年之后,六分之一的人会患上中风,发病率非常的高。就算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老了之后,也难以避免患上中风病。

    《黄帝内经》认为“年过四十而气血自半”,意思是年纪到了中年,气血亏虚,损及一半了。俗话说,男人四十一枝花,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或者根本不是从生理学上去考量的,而是社会学,事业有成的大叔们有车有房比较有魅力而已。

    中年以后,很多慢性病开始出现了,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血压,如果不知持满,不自量力,很容易就会损及身体健康。《黄帝内经》认为四十以后,气血亏虚,容易患这个中风病。医圣张仲景也是这个观点,他认为内虚邪中,气血亏虚了,外来的邪气侵犯经脉,就会发生中风。

    2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这句话信息量很大。《黄帝内经》短短一句话,概括了中风病发病的很多道理。

    肥,肥胖。肥胖容易患中风这个观点现在是常识了。中医认为肥人多痰湿,肥人多气虚。气虚则血瘀,痰湿盛则痰瘀互结,堵塞血管。

    贵,达官贵人。这种人是不需要劳动的,甚至连运动都没有。有钱的古人,比现在的有钱人舒服得多。比如去青秀山,我们需要停车到山脚。古代有钱人停车山脚后,还有人抬轿上去游玩,非常的舒服。

    缺乏运动,缺乏劳动,会导致“三高”过早出现。缺乏运动,气血不行,慢性病就容易找上门来。

    膏粱是指食物,膏就是肉食,梁就是谷物之类。总的来说是饮食因素。古人可没现在的物质丰富,无肉不欢也就是现在的人才唱起来的。记得我初中的时候,很多同学周末都不回家加菜,他们说回去也照样是青菜饭。在古代,也就是达官贵人才经常能大鱼大肉的。后人骂纣王,酒池肉林,过分吗,一代大帝,也就是现在某些有钱土豪的基本生活模式而已。

    经常的大鱼大肉,按现在的认识,容易导致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血压高、这些都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呢。

    3风者,善行而数变。这体现出中风病的发病特点,必须是突然发病的。发病缓慢的不是中风病。突然发病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特点,突然是指数分钟内疾病达到高峰,这种发病形式往往是外伤和急性脑血管病所具有的,排除了外伤,考虑是急性脑血管病是很合理的。

    4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古人会养生的,特别会避开风邪,所谓“圣人避风如避箭石”。《黄帝内经》提到了,风邪是百病之长,是最大的致病因素,不得不提防的。风邪还可以夹带其他邪气致病,比如风寒致病,风热致病,风湿致病。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可以留言探讨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