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背后 6 敦节任气三拜相 沉雄凄婉两相宜

 开朵花儿等着你 2019-10-31

唐诗背后 6 敦节任气三拜相

  沉雄凄婉两相宜

                                                邺都引 张説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毗相驰逐。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
                              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
                              邺旁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
                              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

           这首七古诗,比较长,是张説(yue)最好的作品,所以,不忍割爱。张説一生,历仕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这时期,正是从武皇后期由乱到治的转折时期。朝廷动荡,政坛波诡云谲,风紧雨骤。若非有力挽狂澜之能耐,叱咤风云之气概,怕是只有沉沦下流,泯然不闻。张説仕途虽也不免坎坷,三遭流贬,但终究是又三度拜相,执掌权柄,终于迎来了有唐一代,最辉煌的开元盛世。

            这首诗就是张説开元元年(712),再度被贬,于相州所做。邺都,乃曹魏基本。当时属相州所辖。张説此诗,属于怀古之作,借缅怀古人伟绩,以抒发自己胸臆。诗分两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先赞曹氏从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的武功,次颂曹氏引领风骚礼贤下士的文治。表达了对魏武文治武功的追慕,和自己希望有所作为的理想。曹操,在正统历史的叙事中,往往是奸贼的形象。张説对曹氏的高度评价,与正统观念相左,这在当时确属难能可贵。后六句为第二层。主要叙述魏武身后,历史变迁,感叹时移世易,沧海桑田。同时也委婉的表达了诗人自己人生蹉跎,壮志难酬,功业不成的悲凉和不平。此诗以叙述魏武功业为线索,迭出画面,展开抒情,苍凉悲壮,慷慨深沉,又含蓄婉曲。语言畅朗雄健,音韵活泼灵动。一扫陈隋浮华绮丽之风,“开盛唐七古之先河”(冯沅君语)。对李白、高、岑等的影响,明白可见。

           张説,原籍范阳,世居河东,后徙家洛阳。这老头很有个性。脾气倔,好骂人。脾气倔,是优点也是缺点。这样的人,往往有骨气,有节气,有志气,有义气,有正气。人身上的最好的五气,一应俱全。但却难有人气,容易得罪人。他就是一个典型。

           他的骨气,节气表现在,面对威胁,不妥协,不弯腰。用成语来说 ,就是宁折不弯,有比松韵竹节。武朝时候,女皇的男宠张氏弟兄,要陷害宰相魏元忠,当时张説是魏元忠的部下。如果他出来做伪证是最有力的。于是张氏兄弟就找到了他,对他威逼利诱。到了朝堂,女皇问他,张昌宗说魏元忠造反,你知道吗?魏元忠一见张説进来,就先喊起来,张説,你要和张昌宗一起诬陷我吗?张説说,魏公呀,你枉做了宰相,怎么会说出这样没有道理的话呢?张昌宗一听,口风不对,忙威胁张説,不要管魏元忠,快过来作证!张説扭头鬼魅一笑,对女皇说,陛下,恁看看。在恁面前,张昌宗就敢逼我做伪证。可想而知,私下里,他是怎么逼我的,我敢不来吗?武皇是明白人,一听这话,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但是,张昌宗是她正热宠的美鸭呀,心里知道魏元忠是冤枉的,但也不能叫自己的小情人下不来台。于是就骂张説,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下令把他抓了起来,最终把他流放南海之滨的钦州。不过,这次流放,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认识并发现了一个人才,后来,这人不但成为他个人最好的小弟和朋友,还成为大唐一代名相。这是后话。

            张説的志气,表现在,他虽屡遭打击,却坚定不移,不折不挠。他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所以,就是最艰难的时候,也从不气馁,用尽一切办法站起来。比如,他被一连贬谪相州,岳州,后来又到并州,朔方,他都认真工作,勠力效劳。甚至反而把自己的一介文人,磨炼成了文武双全的英雄。文韬武略,得到了当时和后世的认可和赞扬。再比如720年(开元八年),朔方大使王晙诛杀突厥降户阿布思等千余人,引起并州的同罗、拔曳固等部族的恐惧。为了平息事端,张说只带了二十随从,安抚各部,晚上还住在他们帐中。这时候的张説,真有霸王项羽于万人敌营取敌酋头颅的英豪气概。《邺都引》就是这时期的作品,激情奔涌,沉雄慷慨,大有诗骚兴寄、建安风骨。

            张説虽有大志向,且有经文纬武之才。但也屡屡碰壁。不过,他毕竟是天生的做大事的人,屡屡跌倒,屡屡爬起。这种执着,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他爬起来的办法,倒是可以借鉴。那就是善于包装和推销自己。

             张説贪财,他一般是不会给别人送钱财的。他是有节操的文人,宁可叫铜臭气熏染了自己,当然也不屑于拿铜臭气去熏坏了别人。他就发挥自己的特长。给别人写诗作文。这种办法,既高雅,又省钱,效果还特别好。如果取个名字的话, 我看就叫“文贿 ”,挺贴切。“文贿”这个名词,大概才从我才有,其实这种事物却古已有之。而且还一直流行。现在,天朝时代,怕是“文贿”式微,钱贿、色贿盛行。一点品味,一点风雅也没有了。无论什么贿,本来见不得阳光的事物,现在竟都脱光了似的,赤裸裸了。哎,真是如九斤儿老太太感叹的那样,一代不如一代了!

          书归正传。张説第一次包装推销自己还是在开元五年(717)。当时,他从宰相岗位上,一贬再贬, 成了岳州刺史。他先进行包装:写了一首诗, 叫《岳州作》:“夜梦云阙间,从容簪履列。朝游洞庭上,缅望京华绝。潦收江未清,火退山更热。重欷视欲醉,懵满气如噎。器留鱼鳖腥,衣点蚊虻血。发白思益壮,心玄用弥拙。冠剑日苔藓,琴书坐废撤。唯有报恩字,刻意长不灭。”诗的意思也就是说,我虽然身处岳州,但是,日日夜夜忘不了长安,忘不了朝廷。我无心弹琴,也无心舞剑,因为我的一腔热血,只愿报效皇上!一句话,张说赤胆忠心的形象,包装好了,感动别人不感动不要紧,反正是感动了自己。

         可是,作为一介贬官,怎么才能上达天听呢?张说瞄上了刚刚当上宰相的苏颋。苏颋的老爸苏瓌曾经和张説同事,关系不错。按道理,这小宰相,还得叫自己叔叔哩。借助这个关系,让苏颋给自己美言几句,或许不错。可是,怎么好意思直接去求一个晚辈呢、张说想来想去,忽然了一个办法。原来,苏瓌去世好几年了,恰好忌日将到这是个机会!张说就精心构思了一组诗,题名为《五君咏》。所谓五君咏,其实就是唐朝的五个著名大臣唱赞歌,苏瓌就在其中。张说目的,当然是要把这首赞歌拿给苏颋,去祭奠苏瓌。不过,这精心制作的礼物,可要送得恰逢时机、恰到好处。张说找了送诗使者,并交代他,你提前几天去,在苏颋家附近找一间旅馆住下来。等忌日那天,你别早也别晚,一定要等黄昏时候送过去
  
诗送上去,苏颋看了,果然被打动了,当堂呜咽流涕,悲不自胜。一大群客人也都为之动容。苏小侄不能白感动,转过天来,他就在朝廷大讲特讲张説怎样怎样的正直,怎样怎样的有才,怎样怎样的忠于朝廷最后一句话这样的栋梁,怎么可以长期沦落蛮荒之地,得不到重用这简直就是浪费呀,是大唐的损失呀!宰相都这样说了,底下的大臣们当然也都纷纷附和。结果,唐玄宗很快把张说升为荆州长史了。
  可是,荆州长史
在张説眼里,算个锤子!这绝不是张说的终极目标,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革命尚未成功,老将仍须努力!张说还要接着推销自己。

          张说第二次推销自己就直接面对皇帝了。开元七年(719),张说已经担任幽州都督。有一次入朝,张说穿着一身威武整齐的军装,就来面见皇帝。玄宗本来对张説就印象不错,抬头一看,原本瘦小的老头,现在戎装肃整,雄赳赳气昂昂的,挺像那么回事,不由得大喜过望。口里赞叹,哇塞,老张这鳖孙,好像是文武双全啦。玄宗一高兴,立马提拔他为并州长史,兼天兵军节度大使了。玄宗这一次任命,虽然还没有达到张説的目标,但就等于认可了张说文武兼的身份。这距离他当宰相不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吗?
    不过,一步之遥也是距离,张说是怎么走完这最后一步的呢?这次推销的对象是谁呢?就是王毛仲。
原来,王毛仲是唐玄宗的家奴,为人聪明伶俐,玄宗两次政变他都帮了大忙,所以,成为皇上的心腹红人。从张说担任并州长史起,他就在王毛仲那里打了提前量。王毛仲是个俗人,当然也只能给他送些俗物了,金银珠宝之类。王毛仲当然高兴的不得了。看在银子的份儿上,王毛仲到张説就 分外亲热。就这样,张说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故事和高瞻远瞩的形象就通过王毛仲这个频道一一展示给了皇上。玄宗终于下了最后的决心:张説这家伙这么有才,就让他辅佐我走向大唐盛世吧!

        像张说这样处心积虑,投机钻营的行为,用天朝的话说,就是买官跑官。是明令禁止的。中国传统,文人都应该是恬淡谦让,安贫乐道。所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想出来做官,那也不叫做官,叫济世安民。而且还得像姜太公一样,故作清高,愿者上钩。或者像诸葛亮似的,高卧白云,躬耕待时。其实,从古到,为官的千千万万,而姜太公诸葛亮有几个?真多的话,太公钓鱼,也就白钓了,三顾茅庐,也就不是美谈了。积极入世,甚至用些手段,并不为耻。关键是目的是什么,追求是什么,德才是否配位。无德无才,仅仅是讲究名利地位,为了美居美味美女美金,这样的三讲四美,那才叫可耻。但是,横看竖看,古来的官场生态,这三讲四美,才是最耀眼的风景。最近不是有个书记级别的雷人,就公开大放雷语:“男人就是提‘钱’进步,女人就得‘日’后提拔。除了这,谁要是能当上官,就不是人类。”虽是雷人雷语,但为什么会出现在当下的天朝?这至少说明,在当下的天朝,官,其实就是靠跑。可惜的是,即使跑官,行贿,也没有张説雅,只剩下银子和肉色了。太俗,太俗,世风日下呀。这个话题到此打住。不然,“你懂的”。我们还是来说张説。

          张説虽然贪财,可能也很贪权。但他毕竟有才华,有抱负。如果没有他的孜孜追求,精心包装和处心积虑的推销,怕是就不会有他和唐玄宗的君臣遇合,也就不会有这一段精彩的故事了。

          张説对大唐,不可谓不忠诚不辜,他对工作,也不可谓不殚精竭力,但他脾气暴躁,容易得罪人的一面,却也实实在在给他带来了许多的挫折和磨难。他的反复被贬,就是注脚。甚至有一次,差点儿丢了性命。726年(开元十四年),催隐甫、宇文融和御史中丞李林甫一起上书唐玄宗,弹劾张说勾搭术士占星、徇私舞弊、收受贿赂。唐玄宗便命源乾曜等审讯他,结果罪状大多属实,因而下狱。亏他有个好哥哥,舍命救他。他哥哥张光,在朝堂上割掉耳朵,为他鸣冤。玄宗感动,因而赦免。

        张说三任宰弼,御封燕国公。擅长文学,执掌文学之任三十多年,有助成文治之功。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他和许国公苏颋(就是前面提到的他认为应叫他叔叔的那个),并称“燕许大手笔”。而且喜品评文章,推藉后进。张九龄,王翰等都出自他的门下。辛文房赞他,为文精壮,长于碑志。朝廷述作,多出其手。诗法特妙,晚谪岳阳,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之助。我们来读一首他后期的诗:

                                                       深渡驿

                                        旅泊青山夜,荒庭白露秋。

                                        洞房悬月影,高枕听江流。 
                                        猿响寒岩树,萤飞古驿楼。

                                       他乡对摇落,并觉起离忧。

         许多大人物,往往都有个离奇的出生故事。可能就是为了证明,大人物之所以是大人物,乃是天数。上古帝王比如尧,启,以及夏、商的始祖稷,弃。张説虽然与这些人物比,不算大,但也有个离奇的身世。传说,他母亲梦到一只燕子从东南飞来,投入怀中,因而有孕,生下张説。所以,后来张説封为燕国公。奇巧的是,他的学生张九龄也有个类似的故事。传说张九龄家,原来在一个叫石塘的小村庄里。他的母亲怀孕足月,就是不生。后来找了个算命先生说,你怀的是个大人物,此地太小,不可以容得下。他们就搬家到韶州曲江,张九龄果然顺利出生了。而且后来还果然成为一代名相。

        张説为什么文章诗歌那么牛,执掌文坛牛耳三十年?也有个故事。张説小时候,有个老人送给了他一个绀珠,也就是红色的珠子。说是拿着这个珠子把玩,就会神志开悟,过目不忘。张説接过这个珠子,转身老人就不见了。张说就将这颗绀珠秘藏于身,终身携带。果然,后来张说出将入相,经文纬武,广负盛名。

          这些离奇故事, 是不是可信。我不知道。但张説生性贪财,还闹了个笑话,这可是真的。

           原来,张説和同是名相的姚崇不对眼。经常相掐。姚崇病危时,对守在身边的几个儿子说:“张说丞相才华出众,文章妙绝天下。我死后能让他来给我写墓志。关系不好,官场是对头。直接要求怕是不答应。这家伙向来喜欢炫耀,爱好排场,尤其贪财。我死后,他出于礼貌,也一定会来吊唁。你们把我的收藏的几样宝贝拿出来如果他注意这些东西,就给他送去,乘机请他为我写篇墓志。拿到文章就赶忙镌刻,并把它送给皇帝过目。张老头考虑问题常比我慢半拍过几天后他一定要反悔。他如果要收回碑文,就告诉他皇帝已经同意,并领他看刻好的石碑。”

     姚崇死后,张说果然来了。张说看到姚家陈列的宝贝藏品,眼都直了,看了又看,脚也挪不动了。姚家人按姚崇吩咐的,张说果然收下礼物,写了一篇祭文,记叙了姚崇的生平,褒扬姚崇的政绩,详而生动。张説,一代文宗呀能得到他的文章,可是大大的荣耀!所以文章一出,姚家人连忙上呈皇帝,一边就勒石刻碑

       几天后张说果然找个借口,派人来索要文稿。当然,剧本走势是正如姚崇所设计。张说又气又,胸膛拍的啪啪响:“死去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今天才知道我不如他的呀!”

         张説还有一个典故。有点意思,虽然离题,也一并说说。开元十三年(725),唐玄宗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全权负责。按照惯例,封禅之后,三公以下所有官员都要迁升一级。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来是九品小官。张説却把他直接提升至五品,并赐绯色朝服。玄宗大宴群臣,看到郑镒,问他怎么坐了直升机了。郑镒脸红无语,有个戏子黄幡绰道:"这都是泰山的功劳啊!"后来,人们就把岳父称为泰山。

         张説和张九龄等,在诗坛上最重要的成就,就是重振了初唐四杰以及沈宋、陈子昂张扬起来的风气,高举了兴寄风骨的大纛,为盛唐的天空,图画了第一缕曙光。

         最后,再来诵读一首张説的小诗:《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