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两次关键转折 | 恪守能力圈有多重要?by秦小明

 九彩飞翔 2019-10-31


小明提示:文末有我的故事,吃瓜同学请备好勺子。

狮子死了,死于池塘。


没看明白这句话?没关系,一会儿你就明白了。

1


巴菲特曾多次提到,如果一项投资他在五分钟之内不能决定,那么给他五个月时间,依然无法做出决定(If we can't make a decision in five minutes, we can't make a decision in five months)。


这个话的逻辑,很多人初一看,其实非常疑惑。为什么给你更多时间,你也不能做出决定呢?

其实关键不在于“更多”时间,关键在于五分钟与五个月的对比。在巴菲特眼里,五个月依然不足以充分了解一个投资标的,进而形成自己在这个标的领域的“能力圈”,因此五个月时间依然不足以做出一个投资决定。


众所周知,巴菲特一生的重要投资哲学原则之一便是“恪守能力圈”。在超出其理解范畴的行业领域,他始终如一地保持了克制和保守,哪怕在上世纪末科技股泡沫最严重阶段投资界众多声音批评其已经落伍。当然,不止一次地,人们见识了什么叫远见卓识。

2


巴菲特践行的道理其实很简单,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不懂不投”。所谓的恪守能力圈,其实包括了不同的三层意思:


1)能力圈的建立,
2)能力圈的恪守,
3)能力圈之外的克制。


第一条,能力圈的建立,其实并非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比如说,在我们最常见到的散户投资行为里,大多数个人投资者买卖股票决策都非常简单:要么听消息,要么听别人推荐,要么看市场图表追涨杀跌。他们以为在很短的时间里(几天甚至几十分钟),就能形成对一个股票的了解,然后据此作出投资交易决定。


然而事实上,巴菲特对市场、行业和公司的研究,都经历了长达数年的持续跟踪。在此基础上,如果出现一个投资机会,他当然能迅速作出判断。就好比一个开了几十年车的老司机,碰到路口有障碍怎么办,根本不需要思考,下意识就知道怎么避让。


换句话说,能力圈的建立,是需要长时间的刻意投入的,它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说五分钟不能决定,五个月也不能。因为五个月的时间,对于能力圈的建立,依然太短了。


能力圈的建立,更多要求的是对事物理解的深度不断进步。

它要求的是,一个人在一个领域“专家式”的成长,而不是在诸多领域的广泛尝试。工业革命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几乎已经没有可能再有“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人们要做的,应该是在自己的专长领域不断进步,而非想着在好几个领域同时发力。


第二条,一旦能力圈开始建立,那么人们应该学会恪守它。


换句话说,你不应该轻易跳出你的能力圈去盲目尝试“新事物”。这一点上,很多人容易产生理解偏差,认为这是“保守”和“不够开放”的表现。


事实上,保守与开放,更多是指一个人的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而非表面上的接触了多少以前毫无了解的新东西。


比如说,作为投资者,我有自己评估投资机会的交易系统,我这个系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最重要的是,它能不断提高我投资交易决策的胜率和风险收益比,那么我的系统就是开放的就是在进化在不断适应市场新情况的。

并不是我一定要去追区块链的概念,才表明我是开放的,不是吗?


更多场合,很多人根本就不是保持开放心态和追求新事物,而是在自己原有的领域表现不好,幻想换一个新东西就能快速“弯道超车”。这种心态本质上是一种懒鬼思维,跟开放和保守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恪守能力圈,意味着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深入,不断精进,并与时俱进地不断进化。它绝非意味着守残抱缺,原地踏步和不思进取。


恪守能力圈代表的是清晰的自我认知(我的优势是什么?),强大的自我约束(我到底应该做什么?)以及长远的战略眼光(我到底靠什么取胜?)。对能力圈的恪守,还意味着自律、禁欲与聚焦。


做到这些,哪怕你只在一个细分领域深耕,最终你的优势也会变成一把利剑,所到之处,无坚不摧。


第三,对能力圈之外的东西say no.


这一点太tm难了,你看看股民们炒股,经常瞎几把乱买乱卖就知道了。


我常常说,做,是本能;不做,才是智慧。所谓的不做,就是对能力圈之外的东西say no的能力。没有符合自己交易系统的机会,就不要乱动。自己不了解的公司,就不要乱投。自己不懂的行业,就不要随便进入。


这些都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但恰恰是这些非常简单的道理,能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从这个意义上,投资更重要的,是对人性的把控。

3


无论之于个人还是组织,人们本能上往往都有“做”的冲动。对新鲜事物的渴望,似乎根植于人类基因。人们总觉得别人的生活更开心,公司也总想着跨界发展。最后,很多人尝试之后才发现,原来都差球不多。


你比如说我,之前也经历过这样的轮回。


从一开始,我的能力圈就应该建立在金融领域,因为我从大学开始,就是学金融经济专业的。但我毕业做了几年投资之后,因为关注的领域是互联网科技公司,所以我前些年一直觉得金融没意思,要搞这些科技公司才觉得更酷更容易赚钱(上个市拿个原始股啥的)。

一个形象的比方,我本来是个狮子。但我总觉得鳄鱼在水里捕猎更酷,所以我总想扎进水里搞点事情,后来我就真的去实践了。

当然,实践的结果很残酷,很多老读者都和我一起经历过那段时间,那段艰苦的以后随时想起都可能唏嘘和感慨的岁月。

狮子跳进水里,死了,我的跨界完美失败了


再后来,我又重新回到了金融投资领域,开始聚焦金融和市场写现在大家在看的这个公众号。事情才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包括我的第一个一百万,都是在此之后才发生的。


回想起来,

我事业的第一次转折点是什么?是当我再重新回到我的能力圈之后。


经历了2017&2018两年聚焦金融的写作之后,我在2019年开始聚焦在金融市场的交易上。之后的结果,是比较彻底地实现了我理解的自由,量级规模远超第一个“一百万“。


这样来看,

我事业的第二次转折是什么时候?是当我回到能力圈,并继续深耕两年之后。


事实上,如果以我大学开始学习经济金融起算,我对经济金融的学习和运用,已经十年了,这个时间并不算短。


很多人对我的印象,可能是一个”公众号小编“。但本质上,我的能力圈主场应该还是在经济金融领域。首先,我是一个分析师是一个交易员。其次,我才是一个新媒体写作者,是一个创业者。这个顺序不能错,一切的其他东西,都是围绕我对自己专业的理解展开而来。


如果说十年的学习实践逐渐形成了我以金融为主的能力圈,那么不断的对市场的跟踪和交易,通过交易的结果不断进化升级自己对市场乃至对世界(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理解以及自己的交易系统,便是我自己对能力圈的恪守过程。


事实上,在最近这两年当中,除了金融领域,我也面临过很多其他诱惑。比如有人开价很高要买我的号,隔三差五就有人找我出书,有人要打造我成为下一个XXX(网红),还有人让我去xxx公司负责新媒体部门......


但从根本上,我知道自己擅长的是什么,应该长期坚持的是什么。哪怕以后我做了看起来与金融不相关的东西,它的内核也一定是我对金融理解的自然延伸。


如果说巴菲特的案例距离大家过于遥远,那么我自己的经历,就是一个更真实的也更接地气的例子。我这些年的摸索和实践,如果说证明了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两句话:


1)知识的威力是巨大的。
2)恪守能力圈是必要的。


以上,希望对你有用。


拒绝白瞟,看完请点”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