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安门城楼上的大红灯笼,原来有这么多故事!

 闲云野鹤qpab3u 2019-10-31
它们永远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在中国,红色象征着温暖和喜庆,火红的灯笼也因此成为各种庆典活动中的必备之物。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中,大红灯笼格外引人注目。那么,天安门第一次挂上大红灯笼是什么时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1949年7月7日,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七七”抗日战争十二周年大会。为了迎接这场盛大集会,天安门城楼被精心装饰了一番。负责这次布置工作的北平艺专(后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们为了增添喜悦的气氛,特意设计在城楼上悬挂了七盏红灯笼,这也是天安门城楼首次挂上红灯笼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在天安门举行。此时天安门城楼上的灯笼和三个月前有了些许不同,数量、大小上都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些改变是为何呢?
1949年9月2日,周恩来签署文件,明确将天安门城楼作为开国典礼的主席台。在随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天安门城楼的布置工作迅速展开。
1949年9月,曾参与设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著名书法家、美术家钟灵,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总务处的办公室主任,并兼任会场布置科科长。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天安门的会场布置,当时有明确的分工:城楼两旁的大标语、会议的横幅、红旗、大灯笼等由我们会场布置科负责;天安门前、观礼台、车队、升国旗的设备由华北军区政治部张致祥主任负责;阅兵式、包括飞机飞过天安门广场、放礼炮等由聂荣臻将军负责。我和张仃教授事先绘制了天安门城楼的布置图样,包括大典横标、两旁的标语、八个大红灯笼、两边的八面红旗等。”

天安门城楼设计方案呈报给了开国大典筹委会主任委员周恩来,周恩来迅速对呈报上来的十多个布置方案进行了审批。两天后,周恩来在这十几幅图里就选定了有八盏大红灯笼的天安门城楼设计方案,批示“同意”后,签署了一个“周”字。

设计方案通过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灯笼的制作问题。由于在比例上需要匹配天安门城楼宏大的体量,一般的灯笼根本没法满足设计方案的需求。

在设计完成灯笼的尺寸后,钟灵曾经用过这样的比喻来形容灯笼之大:“这八盏大红灯每个直径都达到两米五以上。等到灯笼做好了以后,我甚至觉得,每一个灯笼的里面可以坐得下四个人一起打扑克。

钟灵和华北军区的舞美队队长苏凡等人为此很着急,他们迫切地寻找着会做灯笼的艺人。苏凡还专门跑到了故宫求助。然而,故宫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很想为开国大典出把力,可灯笼要求的尺寸,他们却无能为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满城工匠们无人敢接的状况,负责布置天安门的钟灵与苏凡等人压力也是与日俱增。但是危机,往往就是转机的开始……
 
钟灵等人终于在前门外的一家做红木家具的作坊里找到了一位尹师傅。尹师傅名叫尹作滨,师从京城的木雕小器作名匠。尹作滨出师以后在前门外廊坊二条创立了“永顺成小器作”。

会场布置科长钟灵登门找到尹师傅说明来意后,尹作滨激动地说:“共产党是恩人,解放军都是好人,又是为新中国开国大典,我一定尽心竭力把灯笼做好。”
 
天安门前悬挂的大红灯笼必须依靠手工,经历十几道工序,四个人一起用时二十个小时左右才能够完成一盏。而当时留给尹作滨等人的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
 
由于灯笼太大,作坊里的场地愈发显得局促。尹作滨想到了一个与时间赛跑的好办法,那就是把材料事先搬运到城楼上的大殿中现场施工。尹作滨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会场布置科负责人钟灵的肯定。第二天,尹师傅就带着一班徒弟们到天安门城楼上忙活了起来。

9月30日,周恩来到天安门城楼上检查开国大典布置工作。这时,扎制八个大红灯笼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尹作滨等人勇于承制大红灯笼的事迹获得了周恩来的赞许。

大典前夕,有史以来最大的八盏灯笼终于扎制成功了。它们每个高2.23米,直径2.56米,重量大约是80公斤。然而接下来,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这么大的灯笼究竟要怎样才能够挂上去呢?
当时没有先进的吊装设备, 工作人员把灯笼一步步地抬到了大殿前的指定位置,再通过梯子才把它们升起来,最后悬挂在廊柱间上方大梁的位置固定好。由于灯笼的体积和质量实在太大,当时天安门城楼上的工作人员忙活了好一阵子,最后竟然是用抬轿子的方式,才把这八盏大红灯笼挂到了十根廊柱之间

开国大典上,八盏大红灯笼在阳光下显得分外耀眼,它们和天安门城楼完美地融为一体,让古老的城楼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随后,“大红灯笼”的图案又被钟灵和张仃设计进了《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邮票中,也就是新中国编号为“纪1”的第一枚邮票上,它的中心图案就是大红灯笼在天安门城楼上迎风飘扬的景象。

1994年9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天安门城楼修饰一新。城楼上的八盏大红灯笼光荣退役了。
随着八盏大红灯笼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改用了一种新型钢结构折叠式的灯笼,它们具有便于运输、吊挂和收存三大优点。除了骨架换成了钢结构,灯笼的其他工艺没有变化。从1994年至今,新型灯笼里面的钢质骨架一直没有变动过。

2019年8月,北京市美术红灯厂的师傅们完成了灯笼重新裱糊灯面的工序。9月30日,八只拥有崭新外表的大红灯笼再一次挂上天安门城楼,它们和全国人民一起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它们永远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本文转自公众号:CCTV国家记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