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眩晕 | 张庆教授:眩晕反复发作,可能是耳石症惹的祸

 李金荣LWD 2019-11-01

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伴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感,可有视物不稳、晃动感、跌落感等,和一般的头晕、头昏、发沉、发胀与发紧感不同。患者常形容“天旋地转感”,发作时不敢睁眼,常伴恶心、呕吐及全身出冷汗,有些还伴有胸闷、腹泻等自主神经症状,极易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恐惧。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是由于人体内耳的耳石脱落引起的短暂的眩晕,这种眩晕与头部特定位置相关。“耳石症”是导致眩晕发作的最常见的疾病,约占眩晕发作的1/3左右。男女比例为(1.5~1)∶2,40岁以后高发,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


何为耳石,它是如何导致眩晕发生的呢?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听到“耳石”二字时,首先想到的是“耳屎”,会问是不是跟经常掏耳朵有关系。其实 “耳石”不是掏耳朵掏出的“耳屎”,耳石存在于人体的内耳椭圆囊和球囊中,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结晶,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平时耳石黏附在内耳的椭圆囊囊斑上,当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脱落,进入到负责平衡感觉的半规管中,当人体头部位置突然变化时,脱落的耳石在半规管中移动,从而产生短暂的眩晕。耳石的脱落可能与人的年龄逐渐增长而致自然退化、内耳血循环障碍、半规管炎症或头部外伤等因素有关。


耳石症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改变头位或体位后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的眩晕,伴特征性眼震。患者来就医时常主诉躺下、床上翻身、低头或仰头时出现短暂眩晕,持续时间数秒到1 min左右不等,可伴恶心、呕吐、出汗等。耳石症的间歇期多无任何不适,也有部分患者眩晕发作后可出现头昏乏力、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耳石症的诊断主要是行位置试验检查,位置试验可诱发眩晕及特征性眼震。

耳石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规范化耳石复位治疗,包括手法复位和仪器复位,在一定的角度转动头部、身体,把脱落的耳石从半规管倒回到椭圆囊中,眩晕就可以消失,治疗有效率在90%左右。原则上药物并不能使耳石复位,但眩晕严重不能耐受复位的治疗患者可先临时应用前庭抑制剂,如地芬尼多、异丙嗪,但因前庭抑制剂可抑制或减缓前庭代偿,故不推荐常规使用。耳石复位后有头晕、走路不稳等症状时,可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如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物等。当合并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该类疾病。研究表明,一部分耳石症患者的疾病发生与缺钙、缺乏维生素D有关,这部分患者可适当补充钙剂。



耳石复位后的注意事项包括:

  • 复位后3 d内采取高枕卧位(头抬高30度),健侧卧位或平卧位,3 d后恢复正常卧位。

  • 避免剧烈运动,如:跳绳、打球、仰卧起坐、颈部按摩等。

  •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

  • 部分患者复位后有走路不稳、轻度头晕、恶心、呕吐等反应,系耳石刺激的残留症状,一般会随时间推移消失,个别患者复位后出现其他症状,请及时就诊。

  • 患者应在复位后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

  • 大多数患者在复位治疗1~2次后痊愈,少数患者需要多次复位。

  • 少数患者痊愈后可能再发,继续复位治疗即可。


如何预防耳石症?
导致耳石脱落的原因被认为是耳石老化,当然,头部外伤、慢性中耳炎、耳毒性药物等也会导致耳石脱落。目前青年人的耳石症也较常见,生活节奏快、疲劳、熬夜、睡眠不佳、不适当的运动、饮食不当等因素可能也是耳石易脱落的原因。因此,预防耳石症,避免眩晕发作的方法主要是生活规律、适当体育锻炼、避免烟酒刺激、清淡饮食、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等。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眩晕疾病的诊疗水平,使更多的眩晕患者得到系统规范全面的治疗,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于2017年底引进了国内先进的SRM-IV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设备,能精确定位各半规管耳石,并进行有效的耳石复位治疗,该仪器还可以用于评估双侧水平半规管功能、运动病治疗及协助诊断及鉴别其他眩晕疾病如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2018年1月至今,耳石症复位治疗1000余例,复位有效率达98%以上。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在张庆主任的带领下,建立了眩晕诊治团队。2017年、2019年先后委派1名主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赴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眩晕病研究所研修,多次参加全国眩晕规范化诊疗培训班及全国各种眩晕学术会议,大大提高了总院神经内科对眩晕疾病的诊治水平。2018年4月被授予“全国眩晕医学专科联盟单位”,2018年5月开设眩晕专家门诊,吸引了大量宁夏区内及周边地区的眩晕患者前来就诊,为眩晕患者解除了病痛。

当您出现眩晕症状,不要恐慌,及时到眩晕门诊就诊,寻找专业的医生,得以规范化、系统有效的诊治。 

本文作者: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  陈建红  张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