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常丢三落四手忙脚乱,想孩子做事有条理,这2个心智工具要用好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1-01

'妈妈,我的袜子去哪里了?'给孩子找出袜子后,又听到孩子大喊'妈妈!我的水壶落在教室了怎么办?'答应孩子会在路上买瓶矿泉水,叮嘱孩子出门前检查书包,东西有没有带上了,之后,孩子又开始问:'妈妈我的铅笔在哪啊?'无奈给孩子拿出一直新的让孩子去削铅笔,孩子开始翻找卷笔刀在哪。

急急忙忙在一堆衣服中找到了自己要穿的袜子还是没有找到卷笔刀,再跑去客厅一阵乱翻,才找到卷笔刀,连笔都不削全部丢进书包急急忙忙跑去上学了。你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整天丢三落四的。这个毛病什么时候能改?'

有家长给我来信,她的女儿刚刚上小学,每一次放学她整理书包是最慢的那个,无论什么时候全班她最慢出来,去接她的时候书包拉链也没有拉上,手上老是拿着作业本拿着水杯,回到家一开始写作业,总是这不见拿不带。当家长和老师沟通的时候,才发现女儿每次收拾东西都是手忙脚乱的,但是又是全班最慢的。

不是这件事忘记做,就是把东西给丢了,自己的东西老是忘记放在哪里,甚至第二天要用的东西也可以弄丢,课堂用的书包作业本或者铅笔橡皮是经常不见的。看到孩子这样丢三落四,我们只好跟着他们身后收拾,不听的叮嘱他这个放回原位了吗,那个收拾好了吗?久而久之,孩子的坏毛病没改好,我们却越来越操心了。

但是,我们习惯给孩子千叮咛万嘱咐的时候,孩子也觉得我们这样会让他们很烦躁。习惯于跟着孩子身后收拾的时候,孩子却觉得我们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在他们需要寻找某一样东西的时候,又急急忙忙求助自己。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经常丢三落四手忙脚乱,想孩子做事有条理,这2个心智工具要用好

孩子丢三落四?是因为脑内容量尚未开发

为什么孩子会养成这样的坏毛病?明明自己的教育没什么问题。人的记忆会经历感知-暂存-长期保存的过程。

通过人的身体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感知到的信息会被暂存起来,暂存的区域称为'工作记忆',工作记忆会对这些信息暂时储存,经过大脑的调节才能保存到长期记忆中去。这些工作记忆是大脑中暂存信息的中转站,相当于桌面上的便签条,当你需要送个东西给某人,怕自己忘记便把这件事写在便签条上,等完成任务后,就可以把这张便签条撕掉,你就可以不再记住这个事了,于是你就会把这件事忘掉。

经常丢三落四手忙脚乱,想孩子做事有条理,这2个心智工具要用好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记忆库存往往有限的,生活中的许许多多从'便签条'会让大脑处理运作速度下降。这就是孩子存在记性不好、丢三落四的问题的原因,小孩子本身的工作记忆容量就比大人小,早上起床要去刷牙洗脸、吃饭、穿好衣服、带上书包,书包里面要放好作业、铅笔、尺子等等,这么多的东西一股脑丢给孩子去处理,就算是大人自己也可能会忘记。

有研究表明,工作记忆的容量与人的认知有着直接的关系。5岁以下孩子的工作记忆能力比智商能更好地预测他接下来的学习成绩。

孩子的工作记忆越好,他的计算、学习能力就越好,反之,如果孩子的工作记忆越查,他的学习能力越差,他就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阅读障碍或者是数学成绩较差。有些家长为了急于提高孩子的成绩,就会想办法提高孩子的记忆力,然而万物都有着它的发展规律,孩子的工作记忆到成年之后才能达到大人的水平。

即使是作为大人的我们,精力也是有限的,脑部能力天生就有,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去刺激开发,才会使我们思路清晰,做事才有条理。

经常丢三落四手忙脚乱,想孩子做事有条理,这2个心智工具要用好

作为家长该如何去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

作为家长,看到孩子丢三落四甚至影响到孩子的生活了,也有点着急想让孩子做事有条理,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小编教你两种最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帮助孩子。

我们会通过一种心智模型工具去帮助孩子高效处理脑内的信息,让孩子有条理地去规划自己的行为。所谓心智模型工具,就像我们的大脑系统一样,在你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时候获得的信息中,完善信息整理信息,不断去完善你的大脑。

心智模型就好比一个指导老师,指导孩子去理解周边的事情,让孩子正确的做出决定,如果掌握了一种新的心智模型,就相当于学会一种理解世界的方法。下面就来介绍两种高效的心智模型工具。

  • 说出来

美国杂志《记忆力》上的一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一个记忆事情的最佳方法——大声说出来。这项研究针对接近100名志愿者,研究发现,让他们记忆一个单词的时候,如果使用听、说、读的方式结合起来,那么这个单词会停留在志愿者的脑海里越久。

随后,研究人员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方法测试记忆的牢固性,包括自我默念,听录音以及自己大声朗读等不同方法,在各种各样的方法里面,其中大声朗读的记忆效果是最好的。

经常丢三落四手忙脚乱,想孩子做事有条理,这2个心智工具要用好

而儿童在记忆过程中的自言自语并不是孩子在乱讲话,自言自语可以帮助孩子去调节和理顺逻辑思维,通过和自己沟通,自我调节引导自己的行为变化。'我接下来要去奶奶家,奶奶家没有大葱了,奶奶让我去市场的时候买一块钱的大葱,我刚刚好家里有一块钱的零花钱,带上然后去菜市场买一块钱大葱给奶奶。'

家长其实不用担心孩子自言自语是不是孩子出了什么毛病,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的大脑发育也逐渐成熟,他的心智年龄也会递增,他们会把自言自语慢慢转变为心理的活动思考。

人一出生就有种与生俱来的记忆能力,在我们说话的时候会将所感知的事情记录下来,将思维转换成词汇刻在脑海里面,大脑在思考的同时同时也会将脑海里的词汇进行加工,记录在大脑里面。这就是为什么大声朗读比自己思考的印象更深刻,因为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会使自己的思维更有条理。

经常丢三落四手忙脚乱,想孩子做事有条理,这2个心智工具要用好

  • 画下来

维果斯基认为:写或画下的符号比即时的言语对孩子的自我调节帮助更大。对于低龄儿童,他自己的逻辑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对于很难理解的东西他会很难用口头表达出来,难以用自己的言语去描述事情的状况。这时,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孩子思考和记忆。

意大利著名的瑞吉欧幼儿教育提出'儿童有一百种语言':各种艺术(绘画、雕塑、舞蹈、音乐、戏剧)都是儿童表达的'语言'形式,各具特色,都能传达独特的'信息'。孩子会对画下来的符号比即时的话语的调节能力更大。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请来一批志愿者,让他们去听一段无聊无比的会议记录,其中一部分志愿者被要求使用画笔和纸张,一边听一边画下所听的内容,另外一部分需要志愿者在心理默记。三分钟的记录听完后,要去他们复述记录的八个人名和八个地点名字。

统计发现画下来的平均能记住7.5个名字,在心理默记的平均只记住了5.8个。由此可见,画下来对理顺思路更有帮助

杰基·安德雷德教授说:'如果让一个人听一段无聊之极的电话,他就有可能做白日梦。白日梦会分散他的注意力,最终听的效果也不好。做点简单的事情,比如涂涂写写,就能阻止他们再做白日梦,也不影响记忆的效果。'

经常丢三落四手忙脚乱,想孩子做事有条理,这2个心智工具要用好

我是小E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的一点建议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