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的“内观法”

 勇敢的芯2 2019-11-02

       阳明学之大成,一是他多年来持之以衡的探索思悟,二是他多年来的静心之功夫。王阳明是喜欢静坐思考的大哲,是静思产生的灵感,造就了阳明学的理论特色。本篇文章想分几个部分,简单介绍一下王阳明的“内观自省”方法,供朋友们参考。

(一)、内观要求的基本条件

首先,要有个好环境,这个环境不受外界干扰,如此才能比较容易静下来。

其次,要将身体安放好,也就是静坐的姿势。坐姿可有多种,盘坐、立坐皆可。佛家和道家喜欢用盘坐。立坐就是“正襟危坐”:双手平放膝上,背挺直,全身放松。王阳明心学用的是此法。

最后,调整呼吸。不能张着嘴,应纯用鼻呼吸。一面数呼吸的次数,最后让呼吸平稳。

做好这三件事后,王阳明说: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佚其心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枯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搜寻出来,……才有一念萌动,既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

(二)内观自省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是“息思虑”,也就是让自己的心进入空寂境界。让心空,佛家、道家会念口诀,儒家没有口诀,但“天人合一”、“阴阳变易”、“知行合一”,都是最好的口诀。念口诀时念念相随连绵不断。如此可取得一念代替万念的作用,时间一久,自然入静(无论是念口诀,还是“内观疗法”的三项,起的都是集中思维的轨道作用)。如果仅止于此,那就是枯禅。

第二步“省察克治”,先省察哪些是私欲,良知会干脆地告诉你答案:好色、好货、好名都是私欲。然后是“克治”,以前有这些私欲不要紧,现在我可以除掉它,斩钉截铁,绝不姑息。当然,不能总盯着这些私欲不放,还要想天理。阴阳五行、良知良能、仁、义、理、智、信等等,这都是天理。

在脑海里不停地过这些画面,时间一久,心胸自然是廓然大公, 必有“浩然之气”贯注其中,个中妙不可言,只是实践才能体悟于心。

(三)内观克守的两个意识

       大部分学“静坐”的人,都在此留步。他们认为静坐无非就是这两个步骤。王阳明认为,如果仅仅如此,不如不坐。因为要做好这两步,必须在内心中,强化两种意识:一个是“诚意”,一个是“谨独”。这是为两个步骤保驾护航的“武器”,你不严守这两点,静坐仍然可能成为枯禅。

诚意,就是正念头,诚实地践行“良知”给你的答案,一个念头出现,从“良知”的角度自然能分辨好坏,好的保留,坏的去掉,这就是“诚意”。王阳明说,诚意就是“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喜欢善如喜欢美色,厌恶恶如厌恶恶臭一样。

听上去简单,做起来难。比如一念虽知好坏,然不知不觉就流走了。我们知道不义之财是坏的,可有时候经不起诱惑去取了,月旦取了,这就不是“好善恶恶”的心了。正是因为我们把持“诚意”有难度,王阳明才大力提倡“诚意”。

从另一个角度讲,静心内观的过程也需要守“诚意”,这就是心中树立的对用功的“信念”,并用这种“信念”严格持守自己。保持自己在静心内观过程中的始终如一、不偏离。

(四)内观过程中的精神管理

在静坐中,我们揪出一个私欲,马上克服它,这就是诚意;

在静坐中,“心猿意马”一闪念,立刻阻止它,这也是诚意。如果我们揪住了私欲,觉察到了“心猿意马”,却姑息它,甚至不想克服它,这就不是诚意了,我们的“内观”也无法继续。

谨独就是慎独。其原意是,既使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严于自律。我们内观时就是谨独时,在王阳明这里,谨独就是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包含了诸多要素,王阳明说,静坐时只要把这些要素一一排列,就是谨独了。

(五)自我管理的基本要素

第一、目标:静坐内观,要观什么,主要的目标是什么,一定要清楚。

第二、分析:在头脑里,对要内观的问题,要有意识的有一个由粗致精的分析。

第三、信心:我一定能克掉私欲,把正内观的舵向。

第四、毅力:必须具备强大的意志力,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一天不行两天,两天不行三天,不达目的不罢休。

第五、心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不能为克而克,更不能为克私欲而“克”私欲,一旦有了这种心态,就是新的私欲了。

第六、调知:既把自己内蓄的知识(良知)进行有序的调动,为“内观”过程提供思维的材料。

第七、检验:当你确定自己完成目标后,要去实践中检验。

第八、是反思:我为何会有这些私欲,我为何会有这样的问题?其基础是什么?只有反思到位,才不会重蹈覆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