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心学修习方法之静坐

 八一方阵 2019-07-15

大凡学习了王阳明心学,对于其修习方法“静坐、立志、省察、改过”这八个字也是知道的,但对静坐有什么好处?与道家、佛家的静坐有什么区别?王阳明倡导的静坐又是如何练习的呢?等等,弄清这些问题对我们更好地练习静坐有一定帮助。为此,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整理出来这篇文章,希望能供初学者借鉴,还望各位老师指教。

王阳明心学修习方法之静坐

首先,看一看静坐有什么好处。静坐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放松方法,但不同的静坐方式所产生的效果却又不一样。一般而言,静坐的好处不外乎心理上和生理上两部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好处:一是静坐能够强健身体,修复身体的亚健康状态,提升五脏六腑的功能,特别对于慢性疾病和顽固症状。二是静坐可以提升生命的气质,塑造健康、美丽的体态。三是静坐能缓解压力,释放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使整个生命感受到平静、喜悦、自在和安心。据现代学者研究印证,静坐会使得呼吸次数减少(每分钟约4—6次),皮肤带电反应减少70%,心跳次数减慢(每分钟约24次),增加脑波中的α波,并降低肌肉紧张的程度(有兴趣的可以上网查具体有什么好处)。四是静坐能够开启内在的智慧,引导人们反省自我,觉知生命的存在,达到解脱。

其次简要介绍一下儒释道三家静坐的区别。道家, “忘我”的境界是道家追求的“道”的境界,按庄子说法,只有“忘我”,才能心无执着,心无执着、无分辨,才能平等看待是非、生死,乃至最终与万物融为一体。道教的“静坐”尤其注重养生之术,在“呼吸”上大做文章。他们追求“胎息”乃至辟谷,即杜绝饮食,通过微弱的呼吸将身体的能量消耗降到最低限度,以达到长生久视之功效。佛家,如果说道家的静坐要诀在于“忘”,佛家的静坐要诀就在一个“空”字。只有“空”化外物,才可获得宇宙之大智、全智,进入“佛”的涅槃状态。其要旨乃是通过坐姿调整呼吸,辅以“数息”,以求进入“无念”的状态。明代诗僧苍雪大师有诗云:“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可谓写出了禅家对“空”的理解。儒家,亦重视“静坐”,只是其目的在于成就圣贤人格:一是内省而有得;二是体味中和之道。儒学本质上是成人、为己之学,即成就君子人格、提高个人修养。这就要求人们在具体的事务中提高自己,在“静坐”中反省检察自己的行为。只有在静坐中,才可能让心停下来,回归其“定”、“止”之处,就是静坐中体验“喜怒哀乐之未发”。王阳明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这个“心之体”或叫良知,或叫儒家的中和之境,无疑可在“静坐”中体悟。宋代儒家学者“静坐”的目的并非在于“养静”,而在于去人欲、存天理,体悟“喜怒哀乐之未发”的未被污染的“纯性”状态。

王阳明心学修习方法之静坐

最后来看一看王阳明倡导的静坐是怎么练习的了。方法步骤是:百会(头顶)、颈椎、尾椎成一条直线,可以调整头的角度。一是息思虑,也就是让自己的心进入空寂境界。让心空,佛家和道家会念口诀,儒家没有口诀,但“天人合一”“阴阳变易”“贵和尚中”“知行合一”都是最好的口诀,念口诀时须念念相随连绵不断。如此可取得以一念代替万念的作用,时间一久,自然入静。二是省察克治,先省察哪些是私欲,良知会干脆地告诉你答案:好色、好货、好名都是私欲。然后是克治,以前有这些私欲不要紧,现在我就把它灭了,斩钉截铁,绝不姑息。当然,不能总盯着这些私欲不放,还要想天理。尧舜气象、仁、义、礼、智、良知,这都是天理。三是把“诚意”和“谨独”四字诀:诚意,就是诚实地践行良知给你的答案,一个念头出现,良知自然知道好坏,好的保留,坏的去掉,这就是诚意。谨独,即使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严于自律,我们静坐时就是谨独时。王阳明说,静坐时只要把这些要素一一排列,就是谨独工夫了,即:我有什么私欲;我要通过什么手段克掉这些私欲;我要坚信自己能克掉这些私欲;必须具备强大的意志力,一日不成就两日,两日不成就三日,不可半途而废;在克私欲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为克而克,更不能想克掉私欲的目的,一旦有这种心态,就是新的私欲了;所谓学习只是通过各种手段光明自己的良知,以良知的巨大力量来帮助自己完成自我管理;当你确定自己把私欲克掉后,要去实践中检验;我为何会有这种私欲,这一私欲产生的基础是什么。你只有反思到位,才不会再犯同一错误。

如果在静坐过程中没有诚意和谨独,那不坐也罢。如果一个人不能通过静坐诚意和谨独,那他就无法光明良知,自然不能知行合一。这样的人就会失去自我,随波逐流,永不可能获取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