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钱能买到快乐吗?

 乐康居 2019-11-02

这是一个计划用金钱换取快乐

却换来监禁的故事。

当你银行账户突然多了一大笔钱,你准备怎么做?

上个月的新闻,https://edition./2019/09/09/us/bank-deposit-error-couple-spending-spree-trnd/index.html

对家住美国宾州蒙图斯维尔的罗伯特和蒂凡尼夫妇来说,这变成了现实。今年五月份,他们银行户头莫名其妙多了12万美金(折合人民币约85万元),没有人知道原因。随后,他们对警方表示:已经把这意外之财用在购买SUV车、四驱车、露营车和其它,并给了一万五到需要帮助的朋友那里。

他们面临盗窃和大额透支银行现金的重罪指控

很可惜,他们短暂的肾上腺素飙升得到的快感,不能够持续下去。

https://www./article/pa-couple-goes-on-spending-spree-after-bank-s-mistake-now-they-owe-120-000-robert-tiffany-williams/28979473

“我们当时误信了一些糟糕的法律建议,导致现在的结果” ,罗伯特在事发后首次露面如此向媒体说。

人类社会行为研究表明,我们不应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到意外,但我们也不应过快地对人性得出愤世嫉俗的结论。

人们倾向于公平

为了财富的诱惑而为私利剥削他人,是公认为下作和不道德的。而且,不劳而获相比公平争取得到的感觉,的确是要差很多的。

心理和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天生就对与人合作、选择公平,以及为大众服务有着强烈的渴望。我们可以从很小的孩子身上看到这一点:大部分小孩都会喜欢和友善、乐于助人的人亲近而不是坏人;另外,就算不提醒和夸奖小孩子,他们也会自然地帮助陌生人。

友谊也可以跨物种

多亏了一种叫催产素的肽类激素,人们会构建信任的朋友关系,并且通过触碰来与彼此传递友善、鼓励和慰藉——这些都是为了促进和维持长期和有支持力的社会纽带。当人们变得慷慨,做事公正,互利互赢,那么大脑里的通路会以愉悦感回馈他们。第10对颅神经可以传达大脑和身体的重要信号,是连接个人平静感和互助互爱人际关系的通路。纵观世界不同国家中,人民越热衷慈善,国家的整体幸福水平越高。

幸福感与金钱无关。今年,曾经经常光顾杭州图书馆的一位拾荒老人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他认真读报的样子,让许多网友动容,许多人都为他追求知识的精神点赞,老人家不自觉成为杭州城的网红。可是,老人在意外去世后,他的故事才一一被揭开,他的遗产震惊了世人。老人真名叫韦思浩,是上世纪60年代老杭大中文系的毕业生,他在退休前是中学的一级教师。老人每月5000多元退休金,本应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却生活拮据,还要捡垃圾过日子。原来,老人省吃俭用,把所有钱都捐助给了贫困学生。老人的遗物当中,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每一样都是无价之宝:泛黄的捐资助学凭证,希望工程的救助报名卡,读之潸然泪下的受助孩子的来信。

幸福感与金钱无关

杭州已故拾荒老人,韦思浩

人类是一种深度社交物种。我们先天具有的“亲社会”渴望,会促使我们关心自己和他人的福祉,关爱社区,享受慷慨、公平和公正的环境所带来的快乐。这和我们数万年来集体发展进化有关。

同时,人类也会从经验中学习,会适应多变的物理和社会环境。比如说,当我们感到受威胁时,相对于要维持社会连接,我们生物系统的自保本能则会优先反应。

在做决定时,我们会被事物发生的规律以及周围环境定义的“正常”所深深影响。另外,语言引导能够影响行为:比如一个叫“社区游戏”的社区实验,对比另一个同样的项目但名字为“华尔街游戏”的实验,前者的实验人群就会比表现得比后者更慷慨、合作。而且相对于更孤立的环境,在合作的环境下如果人们看见别人做了错误的选择,也会倾向于跟随大流。

羊群效应

考虑到日常情况和选择的复杂性,人们更倾向于根据他们当时的感觉,以及他们认为自己可能会收获或失去的东西,来分析其选择的成本效益。遗憾的是,这一点都不可靠。

我们对未来的预测(好的或者坏的)都不一定会如实发生。开车到沙滩比海洋里的鲨鱼危险概率大得多;赢了乐透奖也不会让人们更快乐。当涉及到帮助他人时,我们会对自己所能够提供的帮助作出误判——很可能会因为担心帮助所需的努力会耗尽我们,从而放弃帮助他人。如果有旁人在观察我们,那么我们会更加努力。但如果其他人在旁边却没给予任何反应,就算泥菩萨自身难保了,也会去帮助别人。

通常,人们倾向于过度关注眼前的威胁和欲望,以及维护良好的个人和社会身份。这能增加我们安全感,也会源源不断地提供我们社会经验。但在一些情况下,如果没有旁观者的注视和合作的投入,大脑会让我们迷失。

人什么时候会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所以,威廉姆斯夫妇的内心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当然不会知道。但是科学指出可能有几种力量在起作用。

第一,意外之财来自银行机械化的错误,而不是某个真实的人,所以与人有所关联的同理心就失去了作用。如果他们想到他们的获利是来自于另外一些人的损失,他们可能会做不一样的选择。另外,这个银行的错误问题让人感觉没有人会看见,让他们的责任感降低。有真实实验证明,当人们有机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作弊,同时又不伤害他人且不会被发现时,大多数人都会这样做。

我们看见五花八门的考试作弊工具,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第二,人们做关乎道德的选择时,通常低估了他们在未来被抓到的风险,且会陷入“欺骗高潮”的短暂愉悦中。有一种偏见会让我们感觉自己比他人更幸运。对能够侥幸成功的吸引力,会让威廉姆斯夫妇觉得更满足,并且以消费来掩盖证据。

第三,当今的媒体不停地宣扬快乐来自于消费主义和娱乐。主流媒体更是灌输大众——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及时享乐,这包含:占有的新物品、增加的社会地位、可以用奢侈品的尊贵感。可是研究表明,通过这些途径追求的快乐只会让人们更不快乐。威廉姆斯夫妇很有可能觉得买更多新东西会比做其它正确的事更能让他们快乐。

同样,我们处在由社会媒体促成的FOMO时代(FOMO,Fear Of Missing Out 错失恐惧症,比如一直刷朋友圈就是错失恐惧症的一种症状),会因其它人的特权和机会比自己更多而产生仇视、憎恨的心态。那么这时候很多人就会用“买买买”来减轻这种不安和不平衡感。

第四,威廉姆斯夫妇也做了一点好事——他们把一部分钱给了需要的人。回到“付出收益”等式中,这个举动支撑了他们深藏于心的道德正确感。这种行为让他们有一个自己在做好事的幻觉,能抵消心中因偷盗造成的罪恶感。

让人难过的是,在这个社会,处处都可以看到掌握权力的人在做出无耻的行为后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不同社会阶层的政治信条也时刻面临冲突,很难辨别孰真孰假,国民信任、社会良心日趋减少,这种分歧和不信任的大环境是整体道德堕落的温床。也许威廉姆斯夫妇也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否认、欺骗和夸夸其词来逃避这个明显是银行错误所造成的意外之财。

过往经验、社会风气、条件反射、观察他人,都会影响社会中每个人的行为表现

简单来说,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被外境所影响。如果这个影响是积极的,我们会做出正面的决定,如果不是,像威廉姆斯夫妇说的那样“误信了一些人糟糕的法律建议”,那么我们都会在通往犯罪的路上。

快乐和社会良善

如果花光12万美金也不能让人快乐,那到底什么才能?

最新科学表明,真正获得快乐的途径包含有意义的社交、利他的行为、以及有目标感,简而言之,就是要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是有存在意义的。很幸运,现在有很多被科学支持的实践、项目、活动来帮助人们。

比如正念练习,帮助我们对内心和外界环境生起觉知,减少我们过于重视自我、习惯妄想、充满偏见的思维模式,同时也让我们做的决定有更多善良和道德的成分。正念,是以温柔的姿态对对当下情绪、思想、感觉、身体感受、以及周遭环境的保持觉知。正念练习能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更多美好、正面的事物。

感恩,是另一个研究显示能增长快乐的练习。它意味着我们承认生活中充满良善,并知道美好的源头就潜藏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它会使我们变得坚强、积极和乐观,并通过互助的方式让我们每个人联结。

道歉和原谅可能是威廉姆斯需要学习的,这也能助长快乐。道歉和原谅能带来的愉悦感,通常很持久。它对健康和长寿有帮助,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享受关系,让人生更圆满。那些拥有更高薪酬的人,往往社交感更佳,并且能为周遭的人带来快乐。

UC Berkeley的Greater Good科学中心还总结了5条有科学依据的快乐助手,大家可以借鉴:

1. 每天记录3件愉悦的事件、

2. 有觉知地呼吸、

3. 写感恩的信给生命中重要的人、

4. 善举多多益善、

5. 成为一名好的聆听者



你对这则新闻有什么样的感受?就算威廉姆斯夫妇没有被抓住,即使他们把一部分钱拿去帮助人,他们短视、自私和欺诈的行为也会窃取他们的快乐。但错真的完全在威廉姆斯夫妇吗?

当下的流行风气和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听到的“糟糕的建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威廉姆斯夫妇只是很多有同样想法的人群中的两个人,他们的行为能反映出很多现在社会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