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第二十章解说

 江山携手 2019-11-02

   

绝学无忧。

唯与阿,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大牢而春登台,我博焉未佻,若婴儿未咳,儽兮,似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憃憃兮。鬻人昭昭,我独若昏兮;鬻人察察,我独闵闵兮。惚兮,其若海;恍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闶以鄙。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解读这一章,要想在每字每句上都得到公允,怕是不可能的。因为从“荒兮”起,全部后文都是诗,而诗是无“达诂”的,何况还有字的通假和版本的取舍问题不好解决。所以我建议读者,把握到这一章的主旨和基本观点就行了,个别词、句的“微言大义”,就留给爱钻牛角尖者去发现吧。——因此,“荒兮”以后的一大段话,我不做解说、辩析和翻译了。

【解说一】绝学无忧

1、关于本章这头一句,高明先生说,“经学者考证,多认为当属十九章之末。”最初提出这个看法的可能是马叙伦,高亨则作了最详细的论证,他在讨论十九章时说:“亨按马说是也。请列三说以明之:‘绝学无忧’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句法相同,若置在下章,为一孤立无依之句,其说一也。‘足’、‘属’、‘朴’、‘欲’、‘忧’为韵,若置下章,于韵不谐,其说二也。‘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文义一贯,若置在下章,则于文意远不相关,其说三也。《老子》分章多有乖戾,绝非原书之旧。”——我以为,只有第三条理由作为理由是过硬的,但又正是这一条本身未必能够成立:我认为这一句与下文不是“远不相关”,而是密切相关,并且此句正是全部下文论说的主旨。

2、“绝学无忧”究是何义?这要从后文获知,就等到解读完接下几句后再讨论吧。

辨析

1、“绝学无忧”,任先生翻译为“抛弃所谓文化学问,才能免于忧患。” 他像是处理为条件复句,即以为“绝学”后略去了一个“则”字。《今注》翻译为“弃绝异化之学可无搅扰”,也像是看作条件复句,又认为“忧”为“扰”的借字;“学”为什么是指“异化之学”,“异化之学”又是什么,译者未作说明。——且不说别的,我先要问:凭什么断定这是个条件复句?认为“绝学”和“无忧”是并列关系,即此句与上章开头的“绝圣弃智”等三句结构相同,不也可以吗?也许,老子本来是要将这四句相提并论的,只因此句的内容有点特别,才把它放到后面来专门加以论述呢。

2、这一句,沈先生的译文一定让你莫名其妙:“君主不要以榜样自居,不要听拍马奉承。”——他必是为了让这一句与下文有联系而想出这个理解的,因此,也要解读完下面几句后,才能讨论他这理解能否成立。

【解说二】唯与阿,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  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能对这三句做出合乎事理逻辑的解释,是理解这章内容的关键。

1、从后句“美”与“恶”无疑是一对反义词可知,前句也是把“唯”与“阿”当作一对反义词的。“唯”是表示恭敬的应答之词(故有“唯唯诺诺”这个成语);“阿”是弯曲义,用于描写人,是指阿谀逢迎(因为人在讨好拍马时多半是弯着身子的),但这意义的“阿”不是“唯”的反义词而更像近义词;因此,这个“阿”必是 “呵”或“诃”的借字,大声斥责义(“呵”和“诃”是异体字)。所以前句字面上是问:同人交谈时,恭恭敬敬地回应,与大声呵斥地作答,这二者有多少差别?—— 注意:“其”字在这里是代词,相当于“此二者”;“几何”是问“有多少”,由于是着眼于量的差异(“相去”即“相差”:“去”相当于“距”),故问话者心里想的和预期的回答往往是“没有多少”;所以此句其实是问:“唯”与“阿”这二者并没有质的差别,是吧?言外之意是:当然无须重视那点区别。

2、第二句不是问“几何”,而是问“何若”,这说明:问话者是针对前一提问预设了的回答,就进而问:那么,“美与恶”的差别又如何呢?他预定的从而也是期待的回答则正好相反:这二者的差别可就大了,是质的区别了。言外之意自然是:就必须加以重视了。

——“何若”就是“若何”,直接是问“像什么”,此处其实是“又该怎样说”的意思,而且是针对前面谈及的问题而发,表达相反的观点、态度。

3、接下的第三句更难懂,我的思路是:

我从第二问想起:为什么这一次是问“美与恶,其相去何若?”想必是因为问话人提出前一问时就预定了:“唯”与“阿”之间的差别,尽管从某方面看无关紧要,但从另一角度说,却关涉到是“美”还是“恶”的大问题 。不然的话,此句与上文就毫无关联,此问就来得突兀了。于是我领悟到,原来,这三句存在递进关系:发第一问是为了引出第二问,说出第二问其实是“启发式地”告诉听话人,你怎样看待、处置“唯与阿”,却关涉到“美与恶”,就是说,足以说明你的“待人处事的方式”是美还是恶;第三句,则是进而得出行为指令,教诲听话人在“唯与阿”这问题上千万要注意什么(句头上的“亦”字是表示加强的语气,相当于“的确”)。——于是也就明确了:这里,设定的听话人必是被人“唯”且对人“阿”的“权势者”,也就是君主;所以第三句用“人之所畏(者)”来指称他了。

让我详细解释一下:臣下对君主应该“唯”,君主对臣下可以“阿”,这从“君臣有别”的角度看,有必要,大家也习惯了,因此不必加以指摘和要求改变:这是第一问真要表达的意思。但说这意思是为了引出话题,所以接下说,要是君主自己也这样想,并因此就只喜欢别人对他唯唯诺诺,听不得半点不同意见,对不同意见者总是“阿”,则必将误国害己,那就是“恶”了。相反,君主要是反此道而行之,远佞人,纳忠言,自是利国利己,就该称为“美”了。这就是第二问隐含的意思(用“美”来赞誉君主的正确言行举措,这在老子时代可能是“美”字的常规用法之一,《论语·学而》中就有“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的提法)。这个“美恶观”蕴含的或者说提示的具有行为指令意义的认识,自然是:君主自应选“美”去“恶”,因此就必须……。这就是第三句要予表达的意思。——注意:“唯”无疑与“畏”相联系:对某人总是“唯唯诺诺”必是因为“畏(惧)他”;但“畏”与“敬”也有联系,特别是讲下对上的“畏”时,故有“敬畏”这个合词(《荀子·不苟》:“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第三句中的两个“畏”字理当同义,所以意带双关,兼有“唯”、“敬”二义。故第三句的具体含义是:所以,被人敬畏,臣下在他面前总是唯唯诺诺的君主,对臣下也要有适当的敬,不可一味地呵斥。

4、现在,“绝学无忧”该怎样理解,我以为很清楚了:

这句话四个字确实是同上章开头三个“绝XY”句相提并论的,由于那三个都是申说君主“绝弃”了什么就会使得“民”怎样,而这一句是说君主“绝弃”了“学”与“忧”自己就会怎样,所以不好放在上章一起论说,就单独用一章来论述了。——据此可知:这个四字句乃是本章的论题,故而一开篇就摆出来;这是个祈使句,从前几章看,是继续对君主作教诲;此句的“无”相当于“弃”;“绝”、“无”二字表明,此句是从否定的方面,即从不可以做什么的角度,概括地表达下面三句从肯定方面,从应该怎样表现的角度阐发的意思。——我说到这里,你一定想到了:

原来,在这里,“学”不是“学习”的意思,而是相当于“教”(《国语·晋语九》:“顺德以学子。”韦昭注:“学,教也。”)因此,“绝学”实为“绝教”,是教诲君主不要自以为是,总把自己摆在教育者的位子上;这无疑是委婉地表示,不可以老是只接受别人的“唯”,认为自己对别人则只需要“阿”;这自然也就暗示了“亦不可以不畏人”。

“无忧”似乎可以做两种理解:一,就是字面义,即是暗指如此“绝学”了,也就避免了接下第二问说的那种“恶”,从而也就“无忧”。这样理解,“绝学无忧”当然是条件复句,“无忧”也可解释为“弃忧”。二,认为这个“忧”与“学(教)”密切相关,故是借作“优”(“优”者才能教人,教师理当有优势),故“无忧”与“绝学”同构同义(“无”通“毋”,是表示禁止,相当于“别”,“不要”)。这样,“绝学无忧”则是联合词组。两解倒是并不矛盾,即可以相通,但从此章与上章有上述联系看,自然是后解更为可取。

辨析

1、这三句,有些版本两个“与”字前都有个“之”字,没有两个“其”字,末句无“亦”字和“以”字,王本“美”作“善”。这些差别并无伤文义,但《今注》有注曰:“‘唯’与‘阿’都是回应的声音,‘阿’的声音高,‘唯’的声音低,在这里表示上下或贵贱的区别。”我不知道这样作解的训诂根据是什么。——《译注》的注释则是:“唯之与阿:应诺与训斥。”(“之”字起增加音节的作用。)

 2、这三句,注家们的理解可以《今注》的译文做代表:“应诺和呵声,相差好多?美和丑相差好多?众人所畏惧的,我也不能不有所畏惧。” 我不明白的是:按这译文,这三句就简直互不相干,不能成为“一段话”了,老子怎么会放到一起说?只要这样自问一下,就会改换思路,寻求新解的,可竟然将这种译文写在了书中。——《译注》的稍有不同,但未必好一些:“应诺与训斥,相差几何?美德与丑恶,差别几多?让别人感到畏惧,自己也不能不畏惧。”

3、这三句,连同开头的“绝学无忧”,沈先生的译文是:“君主不要以榜样自居,不要听拍马奉承。奉承与谄媚,从表面上看差别能有多少?而实质上,好坏的相距是多么的大啊!让周围的人畏惧的君主,也不能不反过来惧怕他周围的人。”——这里,沈先生的贡献是指出大家忽略了原文中的一个明显的标志:对“唯”与“阿”的区别,老子说“几何”,实是强调差别很小,“能差多少”之义;对“美”与“恶”的差别,则说“何若”(或“若何”)。他这译文体现了他的努力:想从这三句获知头上“绝学无忧”四字在老子心中的含义。 

   译文

            [做君主的人]务必不要以导师自居,不要以为自己比谁都高明。

与人交谈时,顺从恭敬与呵斥责备这两种态度,从某个角度看并无大的差异,是吧?但从体现的是美还是丑看,其间的差异又该怎样说呢?由此可知,受人敬畏的君主,一定也要以敬畏之心待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