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张讲师讲《道德经》第二十章之心得分享

 在下不敏 2020-11-29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于阿,相去几何?善之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
忽兮其若海,漂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学习张庆祥讲师讲《道德经》第二十章之心得,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上一章老子要我们拿掉内心对圣、智、仁、义、巧、利等的贪执,维护本心本性的清真。
而本章老子又开宗明义的提出绝学无忧”。
这个绝学无忧”的“学”到底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绝”呢?
通过张讲师的讲解才知道原来这个“学”并非指的是我们头脑里的知识,而是指的内心的对待,也就是好与不好、善与不善……等等的好恶分别。
那么什么又是对待呢?
老子用唯之于阿,相去几何?善之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对待。
唯之于阿,相去几何?”,“唯”与“阿”代表两种不同的语气与态度,“唯”与“阿”彼此究竟有怎样的差别呢?
善之于恶,相去何若?”,“善”与“恶”它们的差别又在哪里呢?
这两句是说外在的人事物皆有其差别,对于这样的差别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畏”的本意有畏惧和敬畏两种意思,但老子这里要表达的不是畏惧,也不是敬畏,而是指对外在人事物的两种态度即对待。
这句话是说众人皆会对“唯”与“阿”、“善”与“恶”有所分别,这种对外在人事物的好坏、善恶的分别是可以,也是必须的。
荒兮其未央哉”,“荒”除了荒芜、广大无边的意思外还有空、虚的意思(什么是空跟虚呢?张讲师在前面的章节曾经讲过空跟虚不是说内心什么都没有,而是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分别对待的知见)。“未央”本意是未尽、未毕的意思,这里是指本心本性尚未被熏染的意思。
这句话是在说攀附在内心的分别对待应该拿掉,空掉,让内心回归到原始的、未曾被熏染的本心本性上来。
老子这段话让我们明白了以下三点:
一、分别对待有内心与外在事物之别
二、外在事物的分别对待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
三、而内心攀附的分别对待是我们烦恼挂碍的元凶,是可以卸除掉的,也是必须要卸除掉的。 
这段话老子既为我们解开了“学”的谜团,又告诉了我们为何要“绝学”,也即“绝学”的重要性。那么“绝学”后回到原始的,未曾被熏染的本心本性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子接着为我们画了两幅画像,一幅世间众生像,一幅为“绝学”后的“无忧”之像。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熙熙”是形容快乐的样子,但这个快乐不是真的快乐,只不过是内心随外在事物起伏时的快感,人们误以为自己所要的就是这个快感,因此而快乐,殊不知这样的快乐常常随着感觉的变化而转瞬即逝。故老子用“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来比喻沉溺于吃喝玩乐享受的众生。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泊”原意是停靠的意思,这里比喻内心的安宁与自在。“未兆”原意是没有任何端倪显现的意思,这里比喻内心的平静。“未孩”原意是指从初生至开始牙牙学语之前这个阶段的婴儿,这里比喻尚未被后天所熏染的赤子之心。
这句话是说唯独我内心自在安宁不随内在感受翩翩起舞,就如同初生婴儿般没有贪执之心,也没有嗔厌之心。
乘乘兮,若无所归”,第一个“乘”原意是乘坐的意思,第二个“乘”原意是船或舟的意思。
这句话是说我对内心的感受就像大海中没有任何控制随风飘荡的小舟,即内心没有任何的对待,对感受既不助长,也不打压,而任其自然。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有余”原意是指多出来的部分,这里是指对感受的助长。“若遗”原意是好像被遗失,这里是指不被感受所捆绑。
这句话是说众人皆被感受所捆绑,不断追逐,而唯独我没有被其捆绑,因而逍遥自在。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我的心就像愚人般,没有任何贪嗔分别。“沌沌”浑沌无知的样子。
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昭昭”、“察察”比喻精明能干,是非分明。“昏昏”、“闷闷”比喻稀里糊涂没有分别心。
这两句话是说众人皆精明能干,是非分明,而唯独我却糊里糊涂,毫无分别对待之心。
忽兮其若海,漂兮若无所止。”,“忽”这里是变化的意思,忽大忽小,忽高忽低。“漂”这里是漂浮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内心的感受就好像变化无穷的大海一样,一会儿波涛汹涌,一会儿风平浪静,漂浮不定,不会停止。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有以”以此的意思。“顽”愚钝、混沌未开。“鄙”作为形容词有质朴的意思。
众人皆有以”是说众人皆以“忽兮其若海,漂兮若无所止。”这种不断变化又不会停止的感受误为是自己,对好的感受不断追逐,患得患失,烦恼也由此而生。对不好的感受拼命逃避或者抵抗,最终因为无法逃避和抵抗而烦恼甚至痛苦不堪。
这种对感受的知见和习性就是老子要“绝”的“学”,只有将此“学”“绝”了以后才可以无忧。
我独顽且鄙”是说唯独我护持着我的本心本性,不对内心的感受产生分别对待,没有了这样的“学”自然就“无忧”了。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我之所以能够不像众人那样烦恼挂碍,其原因就在于我能够通过“绝学”而保持内心的清真,当心不对性产生干扰的时候,内在的气机便开始向着返本还原的方向造化。这个造化便是老子说的“食母”。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吧,感谢您的阅读!让我们一起来“绝学”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