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释微》——第二十章

 新用户5477KoTe 2023-06-08 发布于浙江



《老子》

RECOMMEND

作者:老子

推荐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01

绝学无忧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以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02

译文

摒弃知识就能消除对自己的烦扰。

应诺和呵声,相差很多吗?

美好和丑恶,差距很大吗?

众人所畏惧的,我也不能不有所畏惧。

空旷啊,好像没有一个尽头

众人都兴高彩烈的,好像要去参加丰盛的筵席,又如同在春天登台远眺美景。

我却独自淡泊恬静啊,没有显现的样子,就好像不知嘻笑的婴孩;

劳形苦心,好像无家可归。

众人都有盈余,唯独我好像若有所失的样子。

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浑浑沌沌啊!

世人都炫耀光彩,唯独我暗暗昧昧

世人都精明灵巧,唯独我茫然不知。

心胸开阔,好像无边无际的大海;心绪飘逸,好像无休无止的飓风。

众人都有所施展,唯独我顽固又愚钝。

我和众人截然不同,重视对生命本根的养存。

03

正文释微

这一章表达的是得道者在面对人世间的不理解所产生的孤独感。

“绝学无忧”

意思是摒弃知识就能消除对自己的烦扰。老子并不主张过度追求知识,认为这是对原初状态的戕害。在他看来,过分追求知识只会增加人们的欲望和竞争心理,使人们迷失于物质世界的表象当中,无法领悟道的存在。

关于这点,并非是老子所独有的哲学洞见,《庄子·养生主》写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旧约·传道书》曾言:我又潜心研究智慧、疯狂和愚昧,然其结果也令人沮丧。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烦恼:增加知识就是增加忧伤。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意思是应诺和呵声,相差很多吗?

这里的“唯”是恭敬的答应,后辈在聆听长辈的教诲时,要“唯”,而“阿”则是怠慢的答应,这是长辈回应晚辈的声音,这里主要是用以区分赞誉和斥责,和前文的“宠辱若惊”相似,都是人被外界的评价所规训,失去自己主动性的体现。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美”,王弼本原作“善”,但帛书甲、乙本皆作“美”,此从。意思美好和丑恶,差距很大吗?

与前文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同理,美与丑事实上都是人类对于事物的主观限定,是相对价值体系中的臆断,二者并无本质区别。

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如果这个世界上只剩下一个人,那么“善与恶”“美与丑”这类的判断和区分还存在意义和施展的对象吗?可见,世界上的所有价值判断或概念,并非基于绝对化的衡量标准,而是由人类的共同偏见所塑造。它们只有在某一个具体的,有限的,特定的场景中才能呈现出偏向性的区隔,因此说,“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意思是众人所畏惧的,我也不能不有所畏惧。此处稍有异议,帛书甲本残缺,然乙本句末多一“人”字,作“亦不可以不畏人”,引起颇多猜测和质疑,连帛书的整校者也注曰:“人,各本皆无,疑是衍文。”因此这里我仍从旧本。

两句的差异大概就在于,“今本作'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帛书本作'人之所畏(甲本以上二字残缺),亦不可以不畏人(甲本'可’字以下残缺)’。下句句首多'亦’字,'可’下又多'以’字,而'畏’下多'人’字。今本的意思是,别人所畏惧的,自己也不可不畏惧。而帛书本的意思却是,为人所畏惧的——就是人君——亦应该畏惧怕他的人。两者意义很不同,前者是一般的道理,后者则是对人君者所说有关治术的道理。”(刘殿爵《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初探》)

“荒兮,其未央哉!”

意思是空旷啊,好像没有一个尽头。高亨说:“荒兮其未央,犹云茫茫其无极耳。”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意思是众人都兴高彩烈的,好像要去参加丰盛的筵席,又如同在春天登台远眺美景。

“熙熙”就是众多沉迷于表象世界的人们追名逐利的身影,如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而“享太牢,春登台”描述的是陷于表象世界的人们如何纵情声色,乐此不疲并迷失自我的表现。如王弼注云:“众人迷于美进,惑于荣利,欲进心竞,故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也。”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

意思是我却独自淡泊恬静啊,没有显现的样子,就好像不知嘻笑的婴孩;劳形苦心,好像无家可归。

这里的“我”开始就是老子以第一人称表达自己的精神境界,与道相互对话,相互体认。与众人的狂热相对的,是我的淡泊宁静,如同婴孩一般,无欲无求,就好像无处可去一样。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意思是众人都有盈余,唯独我好像若有所失的样子。“遗”通“匮”,即不足,若有所失之意。世人所追求的东西,是金钱,名声等等这些身外之物,因此说众人都有盈余的样子,而此时的“我”已经学会了中虚执守,就像是中空的山谷一般,空无一物却能容纳万有,因此好像不足的样子,而这种不足却恰恰是对于物质追求的正视和反思,是回归本真和理解自我的开始。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意思是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浑浑沌沌啊!所谓大智若愚,此时的“我”已经不再区分事物的对错与否,不再被事物的相对性所拘束,而是化为无形无分之混一,对世俗的一切都能做到坦然处之。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意思是世人都炫耀光彩,唯独我暗暗昧昧。世人都精明灵巧,唯独我茫然不知。

世人看似清醒,实则被表象所迷惑,在梦中久矣,将洞穴中的影子当作了真实世界的实有,而“我”看起来愚昧,实则知道大梦一场终须醒,心中无所牵挂,无所滞有,不再受限于物质和欲望的束缚。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意思是心胸开阔,好像无边无际的大海;心绪飘逸,好像无休无止的飓风。表达的是破除一切具有之执着,心灵之壁障,化相对为绝对,最终达到的无比辽阔,无所不包的精神境界。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以鄙”

意思是众人都有所施展,唯独我顽固又愚钝。

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以有用作为价值的标准来衡量事物,唯独“我”,以无用作为处世之根本,在世人的眼中,这样的人必然是愚笨,无知且落寞的,但正是这种不被常人所接纳的孤独,是得道者所必须承受的,无以言说也无法被理解。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意思是我和众人截然不同,重视对生命本根的养存。“母”,王弼注:“食母,生之本也。”在世俗生活中的人,太过注重身份地位和物质追求,殊不知,对于名利的追求实际上戕害了生命的本根,而“我”则与众不同,“我”重视的是道的存焉和保有真我,因此得以洞悉生命的本来面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