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年,阳明心学越来越为现代人拥趸,不过,阳明心学究竟讲的是什么,阳明心学该如何去践行?事实上,阳明心学是世界观,更是方法论,这位心学大师不仅仅是要告诉人们该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更是在指导人们如何去做。如此,要彻底领悟阳明心学,势必要弄懂这四句话,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什么意思?讲个故事。 一年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之时,王阳明于天地之间为弟子讲学。此时,山间一老农求见。因为家境窘迫急需用钱,所以他决定要将自家的一块田地卖给王阳明。王阳明当即拒绝,他告知老农,田地是你的衣食父母,没有了田地如何生存。我买了你的地自然可以解一时之急,可是今后的生活怎么办?最终,王阳明借给老农他所需的钱财,还款日期不必局限,老农感激涕零的离去。 故事如此圆满,却远不足以阐释四句教,所以,故事后面还有故事。 几天之后,王阳明同弟子于山水之间游玩踏青,行至一处风景如画之地,王阳明指着一块山间田地大加赞叹其为风水宝地。一弟子问道:老师喜欢这块田地?王阳明答道:自然喜欢,良知能知善恶,良知告诉我这是“善”的,如何能不喜欢呢?但是随即,抱憾之色溢于言表,可惜不是我的。 此时弟子说:它本应该是您的,可惜您舍了。王阳明不解,弟子说:这块地就是前些天老农要卖给您的田地! 几乎是脱口而出,王阳明喊出一声“哎哟”,语气中充满了懊悔之意。可是迅速的,王阳明立刻扼腕顿足说道:我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呢?随即静坐,许久,王阳明解释道:刚才我的懊悔即是私欲,所幸被我克服了。 到这里,故事才算终结,也完美诠释了阳明心学的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当王阳明和弟子在山水之间游玩踏青之时,他的心坦荡无挂碍,是无善无恶的状态,这是心的本真面目。 “有善有恶意之动”,可是当他得知那块田地差一点就成为自己的,并且产生了懊悔之心的时候,说明他的意动了。 “知善知恶是良知”,但是很快,王阳明扼腕顿足,也就是说他迅速发现了这个动了的意是错的,因为这个意指引他想将田地据为己有。而能知善恶是非的良知告诉他这个意错了。 “为善去恶是格物”,错了怎么办,要静坐,要反思,要去掉这个错误的“意”。 从小到大我们常说世界观方法论,阳明心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这四句话,正是阳明心学的精髓所在,是理解王阳明的门户所在,弄懂了这四句话,便洞悉了践行阳明心学的程式和法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