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小幼考点预测背起来,命中率极高!

 裤裤兜兜 2019-11-03
马上就要考试!今天中人君要放大招,中小幼考点预测,背熟考试就能拿高分!
先收藏再分享
考前临时查看更方便!

幼儿园考点


1. 简述皮亚杰的发展阶段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① 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② 认知能力逐渐提升,从对事物的被动探究发展到主动探究;
③ 儿童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
④ 开始在头脑中用符号来表征事物,但是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
① 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
② 儿童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③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
④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

2.简述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从思维发展的方式来看,总的来说,婴幼儿思维的发展趋势是由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
(一)直观行动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水平低,更多依赖于感知觉和动作来进行,因此皮亚杰称之为“感知运动思维”。2岁前的婴儿头脑中几乎没有多少表象和经验,也不会进行逻辑推理,他们必须而且只能通过自己的动作才能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可以说2岁前学前儿童的思维就属于这个类型,这个年龄段的学前儿童离开了实物或不对实物进行动手操作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
(二)具体形象思维(表象思维)
3-7岁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或称为表象思维。即学前儿童依靠事物在头脑中储存的具体形象(表象)和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思维活动。因此该阶段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内隐性,可在头脑中操作而不必表露在外显动作中但思维活动还需借助具体的事物进行。并且学期儿童能预见到自己行动的结果,也开始计划自己的行动,但往往容易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思维。例如:学前儿童开展角色游戏,扮演各种角色和遵守规则时,主要依靠他们头脑中的有关角色、规则和行为方式的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是在直观行动思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三)抽象逻辑思维
六七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开始进入了初步的逻辑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是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它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学前儿童阶段的抽象思维仅仅开始萌芽。

3.如何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
(1)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丰富安全知识;
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
(2)融于一日生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问题伴随着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时,要随时抓住契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3)演习训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定期举行全园安全演习,教会幼儿防触电、防火、防走失、防拐骗等自我保护的技能,从而强化幼儿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
4.游戏材料的投放
(1)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
(2)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提供游戏材料;
(3)提供与阶段教育目标、内容相匹配的游戏材料;
(4)尽量提供无固定功能的游戏材料;
(5)多提供中等熟悉和中等复杂程度的游戏材料;
(6)将游戏材料放在可见位置;
5.如何贯彻实施学前教育的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要求幼儿教育以活动为主导,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以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贯彻实施活动性原则,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
(2)鼓励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活动是多样的;
(4)活动不是装饰品;
6.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
(1)情绪的社会化。
①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②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③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2)情绪的丰富化和深刻化
(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这种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②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③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7.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①目标导向性原则
②发展适宜性原则
③幼儿参与性原则
④开放性原则
⑤经济性原则
⑥安全性原则

8.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
①在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②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③在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④在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⑤在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

9.幼儿园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①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②培养独立性
③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④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3)做好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①缩小与小学差异程度
②开展适应小学的教育活动
③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
④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10.学前教育特殊原则之“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
①教育生活化:加强教育同生活的联系,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内容纳入到课程领域。
②生活教育化:将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中已获得的原有经验,加以系统化、条理化,在生活中适时引导,促进学前儿童发展。
③一日活动的整体性原则。发挥一日活动整体功能,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1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①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②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③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小学考点

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能力”维度包括哪些领域?
(1)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2)组织与实施能力。
(3)激励与评价能力。
(4)沟通与合作能力。
(5)反思与发展能力。
2.简述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情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3.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
(2)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
(3)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渐提高。
以下为材料分析题的重点内容

4.教学规律
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
③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④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5.导入设计要求
①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即针对性;
②导入要有启发性;
③导入要有趣味性;
④导入要考虑语言的艺术性。清楚明白、富有感染性。
6.对提问设计的要求。
①问题设计不要过于简单和琐碎;
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来设问;
③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④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逻辑性;
⑤提问的语言表达要明确。
 
7.课堂小结的要求。
①课堂小结要有计划性;
②课堂小结要及时性;
③课堂小结要有针对性;
④课堂小结要有引导性;
⑤课堂小结要具简明性。
 
8.作业布置的要求。
①内容符合课标和教科书的要求,有代表性;
②分量适当,难易适度-数量和难度;
③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④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反馈。
 
9.一堂好课的标准。
①目标明确
②重点突出
③内容正确
④方法适当
⑤表达清晰
⑥组织严密
⑦气氛热烈
 
10.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①有效性原则;
②客观性原则;
③教育性原则;
④可接受性原则;
⑤冷处理原则。
 
11.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
①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
②非言语警示或停顿。
③适时表扬正确行为。
④言语提醒、反复提醒。
⑤直接提问。
⑥执行结果,注意慎用批评与惩罚。
 
12.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①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
②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③做好课堂监控;
④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13.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贯彻要求。
①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
③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

中学考点


1.感觉的基本规律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联觉效应;
(4)感觉后效;
2.知觉的基本规律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恒常性;
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恒性;
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不守恒、不可逆、自我中心;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守恒、可逆、去自我中心;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4.行为主义理论
泛化是指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
分化是指辨别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中小学都可以背】4.影响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
(2)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4)定势作用。
(5)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
【中小学都可以背】5.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该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与方法。
【中小学都可以背】6.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拟订研究计划。
(3)实施行动研究。
(4)进行总结评价。
【中小学都可以背】7.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选择有良好知识组织结构的教材。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3)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各种思维方法来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5)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
(6)提高元认知能力,教会学生思维策略。
【中小学都可以背】8.简述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中小学都可以背】9.简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1)坚持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统一;
(2)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
【中小学都可以背】10.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定向,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2)操作模仿,即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
(3)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
【中小学都可以背】11.如何激发与培养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控制作业的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表达明确的期望
(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惩
(7)有效运用表扬
(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以下为“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重点

辨 析 题
1.一定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此观点是正确的。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政治经济制度通过上面四个方面作用,直接决定了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
综上,该说法正确。
2.由于教学活动以间接认识为主,因而直接经验相对来说可有可无。
此观点是错误的。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不能偏废其一。
综上,该说法错误。
3.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题,因此学校德育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一定要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此观点是错误的。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综上,该说法错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