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按: 发热(发烧)是全科医学服务中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它既可以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也是很多疾病的表现之一,包括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而且,发热表现出各种缓急、程度、时间、波动方式等特征,并伴随其他各种躯体和病理表现。全科医学服务是从症状入手的,对表现为发热的未分化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考验了全科医生临床技能的基本功。Murtagh教授在本病案研究中,以感染性心内膜炎为例,与中国的全科医生探讨怎样从病史和检查的线索中,提出诊断假设和初步诊断。 病史 患者KC先生,36岁,从事办公室工作。他来全科医学诊所看病的主诉是,4个星期来疲劳、乏力,并伴有很轻微的力不从心感,还伴有发热。他经常感到全身各处疼痛。最近他的体质量减少了3~4 kg。他说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因为他以往一直保持着很健康的状态。 进一步病史 进一步采集患者的病史,发现以下这些情况: ▶这些症状是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不是突然发生的; ▶疼痛主要发生在关节处,特别是肩部、腰部和膝盖; ▶过去一周来夜间盗汗;在看病的前3天,出的汗浸透了睡衣; ▶在过去的一年中,偶尔出现暂时的心悸,特别是最近几天。 在采集的病史中,还获得如下信息: ▶未发现胸部疼痛、气短、躯体僵直、背部疼痛; ▶患者没有使用通过静脉点滴的药物,也没有海外旅行史; ▶患者目前没有使用任何药物; ▶最近他没有看过医生,不过最近因为牙痛看过几次牙医,包括根管充填; ▶他没有有意义的既往病史,比如风湿热。 提问 问题1:针对这例患者的情况,你手头的信息还是比较有限的。那么到目前为止,你可以考虑做出什么可能的诊断假设? 问题2:对于这种病例,会有哪些有关联的躯体检查的结果特征? 解答 答案1:对这种有发热病史的疾病,很难给出明确的诊断。不过全科医生应该留意到患者最近看牙医的病史。虽然各种并发感染的可能性都存在,但比较恰当的考虑是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答案2:对这例患者进行躯体检查,比较有关联的躯体检查结果特征是: ▶一般表现:患者看上去明显不适,动作缓慢; ▶生命体征:脉搏88次/min,规律,血压135/55 mmHg(1 mmHg=0.133 kPa),体温38.5 ℃,呼吸15次/min; ▶双手和皮肤:没有发现感染、栓塞、指甲下小灶性出血(splinter haemorrhages)的证据; ▶口腔和牙齿:正常; ▶心血管系统:收缩期喷射样杂音(ejection systolic murmur)和延长的舒张期杂音(long diastolic murmur),左二肋间隙最明显; ▶呼吸系统:正常; ▶腹部触诊:可触及脾(肋缘下2 cm); ▶尿检:发现蛋白和血细胞。 进一步的提问 问题3:你的初步诊断是什么? 问题4:你应该考虑做哪些进一步的检查? 进一步的解答 答案3:虽然有很多可能的原因造成发热性疾病,但你一定要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因为躯体检查发现的体征提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ortic valvular incompetence)。其他可能的诊断包括淋巴瘤或其他肿瘤、结核、脓胸等。不过在做出这些诊断之前一定要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因为它是威胁生命的严重疾病。 答案4:对这例患者,你要及时地安排进一步的辅助检查,这些检查包括: ▶血液培养检查(至少3次); ▶心电图检查; ▶胸部X线检查; ▶全血检查,血沉检查,C-反应蛋白检查; ▶尿液镜检、培养和敏感性检查; ▶超声心动图:通常采用胸部超声心动图检查,不过经常加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 随诊 KC先生的血液培养结果显示链球菌感染。 全科医生把患者转到医院接受治疗,主要治疗策略是抗生素(苄青霉素、氟氯青霉素、庆大霉素)联合治疗。 译者注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内膜表面的感染,并伴有赘生物形成,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上。除了发热外,往往可以检查出心脏杂音。一部分患者心内膜有基础病变(如瓣膜病)或做过瓣膜手术。感染部位的坏死会造成小血管栓塞,从而出现肢体上的出血斑点等。首要的治疗策略是抗生素治疗,最好让患者住院治疗。 指甲下小灶性出血: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表现之一,在指甲下可见线性的和暗红色的条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