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学兴起与佛教衰落

 一起成长一起学 2019-11-03

        宋代理学的兴起直接导致了佛教的衰落。不同学派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唐代佛教之所以能登峰造极,是因为大量的人才流入了佛教,但中国人的特点就是非常善于学习,很快就把佛教的精华吸收了,到了宋代儒家已经脱胎换骨,形成了理学为主流的新儒家。外来的佛教对读书人的吸引力大为减弱,因为佛教的核心内容已经存在于理学之中了。从此以后佛教就逐渐衰落下去,宗教色彩日趋浓厚,理性之光渐渐遮蔽,到了明清两代,净土思想广泛流行,并且一家独大,禅风不振,教理研究越来越小众化,而脱胎于理学的心学却大放异彩,产生了全国性的巨大影响。

        中国人就是崇尚简约,这三藏十二部经文太过浩繁,四书五经就简单多了,但内容也颇为艰深琐碎,能不能再简单一点呢?禅宗在唐代鼎盛就适应了这个需求,的确没有比禅宗更简单的了。然而禅宗到底来源于佛教,多少带有域外色彩,这让本土意识浓厚的中国人有点接受不了,于是新儒家理学就应运而生了。理学跟禅宗差不多简单,格物致知就可以了,不一定需要皓首穷经。理学非常本土化,一点宗教色彩也没有,绝口不提天堂地狱,前世来生,专注于此身此心。理学多少还有经学的影子,发展到了明代的心学,就完全摆脱经典了,在核心上跟禅宗完全一个样,只是更加个人化,也模糊了出世入世的界限,将心灵的自由主义发挥到了极致。佛教对知识分子的吸引力越来越低了,越来越成为一种民间信仰了,禅宗的独特性也不存在了,不必皈依佛门,在儒家的系统中同样能获得觉悟与解脱,而且没有一丝一毫的迷信成分,完全是实证主义。

        所以反观今天宗教界的乱象越来越严重,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能吸纳到的人才越来越少,很多好吃懒做,消极颓废的人乃至投机分子混入其中,而科学日益昌明,旧的宗教教义和形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这必将是一个长期衰落的过程。儒学在当代显然也衰微了,很多人就停留在三字经弟子规的理解程度上。以后会怎么样呢?在如今的时代,不必再披着宗教和儒家的外衣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还是理学心学和禅宗,它们的核心部分,其实指向的都是同一的心灵,后人就是要把这个学问发扬光大,不必再立门户。所谓文化传承,并不是传承表面的东西,而是内在的核心,这核心其实没法创新,因为这是无法超越的终极存在。能够创新的就是形式,不必再活在传统文化的语言表达里面,要用现代的语言表达内心最真实的领悟,不是照本宣科,不是满嘴的概念名词,而是只说自己的话。

        永远不做传声筒,经典是有意义的,但谁照着经典念书那是毫无意义的,把这称做弘扬传统文化,那叫滑稽。事在人为,过去那些文化都衰落了,就是人们只会依葫芦画瓢,实证的人太少了。历史上每一个学派的大师,无一不是自身修为高深之人,将来也概莫能外。所以我觉得那些整天囔囔要弘扬这个复兴那个的人很可笑,好像有钱有势就真的无所不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