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MON1114 2019-11-04
上图可见,膜迷路通过自身的延伸部分 - 内淋巴管和囊与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进行液体交换,这种内淋巴液的流动是单向的,即朝向后颅窝;其中,之所以能够保证内淋巴液的这种朝向脑侧的单向流动,除了膜迷路内存在的瓣膜外,与内淋巴管外周存在的骨性结构有关,后者便是前庭导水管。在内淋巴液朝向内淋巴囊的流动过程中,膜迷路侧的内淋巴液主要是细胞内液,即低钠高钾。内淋巴管内的粘膜含有钾-钠泵,与通过其内的内淋巴液进行钾-钠交换,使得原来富含钾的内淋巴液逐渐地变成高钠溶液,接近于脑脊液的钠含量,即成为细胞外液。显然,内淋巴液从膜迷路经过内淋巴管到达内淋巴囊的过程中,其成分由高钾变成了高钠溶液,换句话说,就是由细胞内液变成了细胞外液,这种改变更接近内淋巴囊内侧的脑脊液,便于内淋巴液的吸收。这种内淋巴液的单向流动和成分改变确保了膜迷路内听觉细胞的代谢与压力环境的稳定,也就是说确保了脑脊液的压力改变不能够影响膜迷路的压力稳定;同时,内淋巴液的单向流动也使得内淋巴囊侧的高钠溶液不能够返流到膜迷路,避免了听觉细胞的中毒。前庭导水管,存在于内淋巴管周围的颞骨裂隙状结构,形成了内淋巴管的狭窄部分,起着限制管内溶液流动和压力传到作用,确保了膜迷路规避脑脊液压力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