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小讲堂——基础知识】肺动脉栓塞怎么分类?

 莫言今日无知己 2019-11-04

【名医小讲堂】

主讲医生:张子曙教授

拥有美国最高级放射行医执照ABR;芬兰kuopio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湖南首位影像介入学博士。具有欧美多国放射及介入学10余年工作经历。致力于美国医疗精准化、规范化理念体系的引入,希望对长期从事放射与介入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带来帮助,现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放射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关于肺梗的治疗,我们已经写过相关的文章。但有些问题并没有讲清楚,或者说讲得不够详细。

众所周知,肺动脉栓塞(PE)分为大块型PE(高风险PE),次大块PE(中度风险PE)和低风险PE
这三种PE的划分标准纯粹依赖临床指标,不是看PE的大小/体积!
在CTA上看到的骑跨型PE, 约85%无血流动力学改变!

PE的评估标准有三种: 血压、右心(RV)功能、心肌坏死。

PE的分类最准确的是PE严重程度评分(PESI), 或者简化评分(mPESI),该评分系统较繁琐,为了便于记忆,简要概括如下:

血压标准:收缩压<90mmHg,持续时间>15分钟。

右心影像学标准:RV/LV比值>0.9, 可以是CT表现,也可以是超声心动图表现。

次大块PE患者, RV测量值5.1cm, LV测量值2.9cm, 比值远远大于0.9

次大块PE患者,超声心动图示RV横径明显大于LV横径。

心肌坏死标准:利钠肽(BNP)升高, 肌钙蛋白升高,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右束支传导阻滞,前壁ST段上抬,前壁T波倒置)。

下面简要概括三种PE的诊断要点:

大块PE诊断:PE+血压下降;

低风险PE诊断:PE, 无血压下降,无RV影像学异常,无心肌坏死。

次大块PE诊断较为复杂, 可以是PE+RV影像学异常+心肌坏死,也可以是PE+RV功能异常, 还可以是PE+心肌坏死。

由于以上原因,次大块PE可以分为次大块高风险PE和次大块低风险PE。

次大块高风险PE诊断:PE+RV功能影像学异常+心肌坏死。

次大块低风险PE诊断:  PE+RV影像学异常, 或者PE+心肌坏死。


参考文献:

1. Stephen P. Reis, et al: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endovascular therapy. Cardiovasc Diagn Ther. 2018 Jun; 8(3): 244–252.

2. Matthew A. Chiarello, et al: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for Sub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 Semin Intervent Radiol. 2018 Jun; 35(2): 122–1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