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楚文化

 道法自然工作室 2019-11-04

经常看到新闻,专家一直在争议,是否应该将湖北的简称“”还原为“”,理由是“”更能代表湖北的文化渊源。

今天,小熊跟大家一起扒一扒湖北楚文化。

从文化性质来看,楚文明更多地保留了中原姬周文明的特色,同时也吸收了少量蛮夷文化的特点。

楚文化精神上无碍于物,“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不服周”,这个词相信湖北人都不陌生,几乎是口头禅,常用于不服气和不甘心的时候“老子就问你到底服不服周?”'老子就是不服周'......

为啥湖北人这么喜欢自称老子呢?我想除了继承的那一点点蛮夷文化外,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因为道教创始人老子是楚人吧,大家纪念祖上伟人的方式就是把他挂嘴边。

“不服周”这个词很能体现湖北人民的个性,那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为此,小熊学习了楚国的历史,跟大家分享一下;

商朝末年,黄帝第三十六世裔孙鬻熊,辅佐周文王推翻殷商,建立周王朝,立下大功,但其曾孙熊绎因不是周王室的直系王族,只被封为第四等爵号,并不给席位。

熊绎不服周天子的忘恩负义,且不甘于现状,于是带领楚人艰苦创业,开山辟林,奋发图强。

从熊绎开始,“不服周”的源头就已经开始出现了。

 
这时候大家知道了吧,“不服周”的周指的就是周天子、周王朝。

楚人与周王朝的恩怨也就此拉开,现在常用来形容湖北人的“九头鸟”,最初源于楚神话《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极天桓,海水北住焉。有神九首,人而鸟身,名九凤”。

战国时期九头鸟成为楚人先祖的图腾,那时的“九头鸟”为九凤神鸟,属性是凤;

在楚民心目中,“魂归来,凤翔只”,凤是图腾崇拜,是至真、至善、至美的象征。

但在周朝时,演变成了带有妖气色彩的不详之鸟,又名“鬼车”。楚国与周朝的恩怨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自身的不断强大,楚国渐渐不把周天子放眼里了,周天子想给小弟一点教训,于是派兵来打,未果。

过了三年,周昭王又亲自率军南征。这一次他带了久经沙场、个个骁勇善战的御林军---守卫镐京的“西六师”,再次被打的落荒而逃;

逃到汉江边,发现岸上有几条新船(楚人设的圈套,事先用树胶把木板粘成船只搁置此处),便慌慌张张推船下水渡江。

船刚到江心,树胶溶化,船就开裂散架了, 周昭王卒。 

之后,经熊艾熊怛熊胜熊杨、传至熊渠,历时约一个半世纪,楚国势头越来越强。

熊渠在位时,下大力整军经武,大胆地开拓疆域。

熊渠周夷王王室衰微之际,先后征伐了荆山以西的庸国(今湖北竹山),长江中游的扬越(百越族之一),江南的鄂国(今湖北鄂州),使楚国的疆域得到扩展。

现在湖北的“”的简称便是这个时期的鄂国沿袭而来的,这也是文章开头提到的专家说“”代表不了湖北的原因,鄂国(今日的鄂州)地盘很小呢;

熊渠在扩展疆域的过程中,因楚地处在华夏蛮夷濮越一带,因此文明程度相差很大,加之各路诸候国因楚国的迅速强大而嫉妒地称楚人为蛮夷;

熊渠便向国人宣布:“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并自立为王,又封长子康为句檀王,次子熊红为鄂王,少子熊延为越章王。

熊渠第一个站出来与周王室平起平坐,不管你周王室承不承认。

又一次显示了“不服周”的精神。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


再一次显示了“不服周”的精神。

楚国末期,屈原变法失败,未能抓住统一中国的机遇,反被“商殃变法”成功后军事迅速强大的秦国所灭。

但对于秦,楚国仍然不服气,放出话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后有楚怀王熊心号令楚霸王项羽和刘邦仅用了十几年,便将秦国斩于马下。

显示的精神又是“不服周。”

楚人流淌着反叛的血液,具有“不服周”之精神,还敢为天下先,所以才成就了楚国八百年的基业。

《左传》:“唯楚有材,晋实用之。”为孔子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局面。意指楚地出人才,常用于湖南湖北地区,以湖南省长沙市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闻名于世。

楚国地灵人杰。人才济济,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一批第一流人才,甚至是世界性的第一流人才,故楚国人才既多又出类拨萃,品位极高,是可以登上中国和世界人才的殿堂的。

政治军事领域

周文武成三代均尊之为火师的楚国缔造者---鬻熊

自称王,创县制,设令尹,置陈兵之法---熊通(楚武王);

南定都郢,北通“上国”,抗衡中夏---熊赀(楚文王);

与齐桓公争霸,执辱宋襄公、“强楚主会”,登上中国霸主地位---熊恽(楚成王);

“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天下大事尽在楚”,成为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熊侣(楚庄王);

全力东拓、步入战国“七雄”行列之一---熊章(楚惠王);

重用异邦人吴起主持变法,“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使楚国振兴复强---熊疑(楚悼王);

北取睢、泗之间至泗水之上,西拓巴蜀,东收吴越,“临天下诸侯”,使楚国成为雄踞大江南北一泱泱大国---熊良夫(楚宣王)和熊商(楚威王)父子两人。

当然,在这些国君(王)的主政下,也有不少治国领军的良才,如斗子文孙叔敖叶公子高等人。

此外,还有三位大才伍子胥范蠡李斯,此三人,虽为吴、越、秦用,但都在异邦大有作为,都是地地道道的“楚材”。

哲学思想领域

道家学派创立人是楚先哲老子

楚人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老庄并称,成为一个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而登上世界哲学史的殿堂;

纵横家的先辈,楚人鬼谷子,史称鬼谷先生

文学领域

散文以《庄子》为代表,诗歌以屈原《楚辞》、《离骚》及其他作品为代表;

先秦以屈原为代表;

东汉至三国时期,以王逸黄香庞统费祎等;

唐代襄州襄阳皮日休孟浩然,复州竟陵陆羽,以及宋朝米芾等;

明中后期,以张居正熊廷弼李时珍、“公安派”、“竟陵派”等为代表。

明末清初,湖北人文初况下降。

但至清末民初,人才又有上升趋势,这既得益于张之洞主持的“湖北新政”,也与自林天擎抚鄂以来的历届官员屡屡呼唤“楚材”有关 。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人文精神都是沿着一定历史文化传统的维系而形成的。

毋庸置疑,湖北人文精神深深打上了楚文化的烙印。

在继承和发展楚文化的过程中,籍由湖北九省通衢之优势,既应该充分借鉴有益的外来文化,进一步丰富本土文化的内涵,又要深刻挖掘古代文化资源,继承楚文化传统中的精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