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增城古村

 无知一熊 2019-11-05

      增城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隶属南海郡。因南海郡原辖6县,新设一县,增多一城,故曰“增城”。增城的自然条件优越,全区森林覆盖率48%,拥有礁石岭、大封山、南香山、金坑等9个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享有“荔枝之乡”盛誉。增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拥有何仙姑家庙、千年盘龙古藤、凤台揽胜、万寿寺、古海遗踪、正果佛爷寺、雁塔、凤塔、瓜岭古村落等名胜古迹,每年都举办荔枝节、仙姑诞、龙舟节、佛爷诞、仙姑得道诞、畲族风情节和荔枝文化旅游节、菜心美食节、登山节等。 

      1、中新镇坑背村(广汕公路旁)

      坑背古村落建于明末清初,相传由毛姓兄弟从附近村迁入建造,依山面水,村前为半月形风水塘、胸围墙、门楼、禾坪(晒谷场)、街前路,纵向依次排列祠堂、书房、村屋,最后是雕楼、后山及山林绿化。共55栋砖、木、石结构民居。排列有序,一排五间,整齐划一。古貌保存完好。全村占地10000平方米,水塘面积6000平方米。


      2、中新镇福和片区坳头岗埔村光布客家围龙屋

      光布客家围龙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陈如蓝率领自焦岭迁至此地,建屋而居,是广州地区独一无二的围龙屋。

      围龙屋通宽38.8米,通深36.2米,面积1454.56平方米,平面呈半月形,建筑在0.40~0.80米高的台基上。

      围龙屋的中间部分为二进深的祠堂,通宽17.60米,深18.70米。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两边有衬祠,依次分隔出明间、次间、梢间和尽间。

      天井两侧设庑,分别隔为四小室,外庑顶高大,与两前进自然屋顶融接一体,观似蝶形,仅檐下一部分成廊。

      围龙屋外平地左右各有一对旗杆夹,平地前面原是一个与围龙屋同样大小的半月形池塘。

      3、正果镇何屋村之新围村

    增城正果镇的何屋村新围自然村,依山傍水,紧临增江第一湾,滨江线长,村中拥有务本堂、香火祠堂、仙姑祠、旧粮仓等文物保护单位和具有广府民居特色的历史建筑群,2013年入选国家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子中间有四路建筑,左边是聚堂家塾,右边是新围祠堂,中间分别是一路3座三间二廊民居和一路8间带状民居,围绕在三面的是左右各一排10间民居,后面一排有23间民居,房屋之间紧紧相连,排排相扣,形成完整的客家围屋建筑。聚堂家塾又称务本堂,是新围村的古建筑之一,其木雕、壁画精致,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临近景点:增城区派潭镇白水寨景区,森林+落差高达428.5米“内陆落差最大瀑布”

      4、新塘镇瓜岭古村,广州唯一的水上清代民居群

      (1)松皋黄公祠,瓜岭村的总祠堂,下有六座房祠、分别名为罗峰黄公祠、爱闲黄公祠、壮逸黄公祠、圣匡黄公祠、四房黄公祠和名国黄公祠。

      (2)旧街,在河西岸,小村最宽阔的一条街道叫旧街,临街的是祠堂、书院,全部朝东而立,共有八间祠堂,多是两进的格局,比较简朴。规模最大的是四房黄公祠,是三进布局。11条狭窄的麻石巷分列其后,背后是大约200间新旧民居,既有锅耳房,也有小别墅,布局已经不是特别整齐。

      (3)宁远楼,位于瓜岭村内,由于该村侨眷较多,华侨为了村人的治安起见积极筹款于1930年在村前河涌中间建起了一座全县最高、最坚固、最奇特的近代碉堡楼。定名为宁远楼。宁远楼是目前广州地区唯一有吊桥的碉堡楼。

      (4)棠荫楼,瓜岭村有两座碉楼,修建碉楼是因为从19世纪50年代起瓜岭村就不断有村民出洋谋生,村里多是妇孺,仅1919年,土匪就进村绑架了侨眷36人。1928年,为防盗匪劫掠,该村旅外侨胞捐资修筑两座碉楼,其中一座就是棠荫楼。

      (5)瓜洲河,曾经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瓜岭村岭南水乡,风光是相当美的。近年来瓜洲河污染较严重。

      5、小楼仙源

      增城八景之一,又称何仙姑旅游景区,位于增城区小楼镇小楼墟。

该景区属于宗教文化型景区,人文资源独特,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八仙”之中唯一女仙何仙姑的故乡。

景区由何仙姑家庙、庙顶仙桃、仙姑井、黄岩仙洞、何仙姑塔、何仙姑雕像、何仙姑钟楼、千年仙藤园(盘龙古藤)、吉洲岛及何氏梓里村、仙桂村等名胜景点组成。

何仙姑家庙是增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朝,因战乱屡经修建。

最后一次重建是清咸丰八年(1858年)。

家庙砖石台梁式结构,第一、三进13架出前廊为封火山墙;

第二进四柱一间五架拜亭为硬山。

何仙姑庙宽12米,进深30米,建筑高度3米左右。

庙内共3进3间,中有天井,后进每间供佛像,分别是观音、洪圣大王、何仙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