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隍庙补记

 童心驰骋品泉 2019-11-08

城隍

        《城隍---城池的保护神》一文发表以后,家乡不少朋友期望了解本地城隍庙的具体情况。于是,请热心地方史的朋友卞先生查阅相关资料,得到了具体的信息。从其他朋友以及网络上又得到一些资料,现综合处理予以补记。

盐城城隍庙

        盐城城隍庙历史悠久。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将祥辉观重建为城隍庙三清殿,庙址在盐城县城东北隅(游击署东),并经过历代扩建,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建筑群,气势雄伟。其大体位置如图1、2所示(城池图源于《盐城县志》)。由图1还可以领略城隍的含义。

图1 盐城县城池图

图2 盐城县城池图局部

        据有关记载,盐城城隍庙庙前有桥,名谓“落魂桥”,并有牌楼一座,上悬一匾额,书“敕封忠佑侯”(按照明朝的规定,只有州一级的城隍方可称侯,表明盐城城隍级别较高)。桥北,庙门两侧竖有旗杆各一,高逾五丈。为了显示城隍的威严,庙的正大门上悬有“你来了么”匾额,门旁挂有“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对联一副。庙的两厢是“鬼魂候审处”,为死亡者之魂魄被捉拿来庙后,等候城隍点名审问之处,并有“你的千算百算,不抵我的一算”条幅悬挂。庙内有一大天井,能容观众数千人,两厢各有十二间,名为“二十四司”,每司均有主司官及鬼卒夜叉之像,如牛头马面等,面相狰狞。每间房屋内皆塑有地狱惩治作恶者的诸多方式,如割舌、挖心、犬噬、蛇咬、过奈何桥、入血污池等多种酷刑,令观者不寒而栗。若要在城隍正殿面见城隍,须循十八级台阶而上,城隍端坐于大堂之上,其身为檀木雕成,四肢可以活动,以便穿脱衣服。城隍面目漆黑,不怒自威,头戴金冠,身着蟒袍,足登乌靴。为便于城隍审案,座前设置了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旁边塑一判官,以便城隍审案时垂询,场景布置得十分逼真。正殿后为城隍之寝楼,内设有城隍娘娘塑像,其像身穿凤冠霞帔端坐龛内,相貌庄重。室内的梳妆台、床帐被褥等用具也一应俱全。总之,庙内所有偶像,庄严肃穆,令人敬畏。

   盐城城隍庙在当地颇有影响,善男信女前来祭拜,香火旺盛。城隍在当地人心目中,属于赏罚分明,刚正不阿的正神,历代盐城县衙门也要出面组织相关纪念活动,以示尊崇。如每年无论晴雨,官方都要在清明、七月中旬、十月初举行迎神赛会,并抬城隍神像出巡,并由县衙派差役二人,左右扶轿而行,在城内外游行一圈。该习俗成为该县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当迎神赛会举行,前来观看者摩肩接踵,烧香求佑者更是不可胜数。

        1928年10月初,国民党盐城县党部决定将城隍庙确定为破除迷信的首要目标,改作民乐院;10月6日组织中小学生将殿内众神像打毁。10月8日晚,城隍庙忽然遭人纵火焚毁。此举引发暴乱,县党部等亦惨遭毁坏。

图3 《续修盐城县志》相关一页

        据图3可知:1925年,城隍庙三清殿改中山公学,后改民生工厂;1928年,城隍庙改民乐院,后改督察专员公署。

盐城市境内的城隍庙

        时过境迁,原盐城县城隍庙现在基本无遗迹可寻了,只有在史料中可以读到其曾经的辉煌。

        过去的盐阜大地,据史料,盐城、东台、阜宁等地建有城隍庙。到目前为止,东台的城隍庙还存在,阜宁的城隍庙也早就毁了。

        东台城隍庙,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清雍正三年(1725)推倒重修,乾隆三十六年(1771)东台建县后三年扩建,初具规模。东台城隍庙山门是一座四楹三开间楼宇,中间大门的上方有“问心”二字匾额,令人怵目惊心。城隍为“邑主城隍辅泽协佑伯”。原位于鼓楼大街北侧分司厅通判衙门北面广场上,1952年迁至码头上1号,现因城市改造而迁至西溪。


        阜宁城隍庙与城池同时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添造寝宫,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戏台,位于阜宁古城池城墙内东北角(现北门街与城河路交汇南侧附近)。1928年,国民党县党部拆毁神像,后毁于日军战火。

        从一些资料还可以看到,东坎、响水口等地曾经有过城隍庙。盐城市境内其它地方历史上或现在有无城隍庙,未见相关资料,不能确定。

【参考资料】

⒈《民国奇案:从“打城隍”到“打党部”何志明  《文史天地》杂志2010年第11期 

⒉《盐城县志》光绪年间

⒊《续修盐城县志》民国年间

【鸣谢】

图1、2、3由珠溪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卞龙林先生提供。

诚致谢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