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真探》追问宗教

 西风影评 2019-11-08

若以为中国观众只对俗不可耐的《来自星星的你》和搞基卖萌的《神探夏洛克》感兴趣,可就大错特错了。逼格高冷的《真探》,豆瓣评分9.2,迫近HBO神剧《兄弟连》的9.4。以《一次别离》捧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伊朗导演法哈迪诚不我欺:“好电影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观众。”


1991年出道的马修·麦康纳,2014守得云雾见天开,无论是痛失爱女的探员(《真探》),还是病入膏肓的艾滋病患者(《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麦康纳都能用桀骜不驯的眼神、落寞的背影和深厚的台词功力,将人物内心的痛苦和骄傲演绎得出神入化,挑剔如我,唯有脱帽致敬。

一个好汉三个帮。相声有捧哏、逗哏,探案故事也不能唱独角戏,夏洛克的身边少不了华生,波洛有亚瑞妮·奥利弗夫人搭档,《真探》两个探员拉斯特、小马的角色设定耐人寻味。

1620年11月,五月花号轮船搭载的102名清教徒在登陆北美之前,签署了“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的《五月花号公约》,打下美国立国的根基。时至今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美国人信仰上帝,洗礼、婚礼、宗教葬礼,从出生到死亡,从总统就职到国会议事,基督教塑造了美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生活,百分之七十的美国人自称属于某个宗教团体。

爱女因车祸离世和卧底经历,使拉斯特洞悉人生、人性残酷的一面,有强烈的有反宗教倾向;小马珍视传统的宗教、家庭价值,热爱妻子、女儿,却又沾花惹草、屡教不改。

在宗教势力如此强大、宗教氛围如此浓郁的美国,麦康纳演绎的反基督者为何博得满堂喝彩?

宗教的光环总是伴随着它投下的阴影。1664年5月12日,莫里哀批判教会的《伪君子》在凡尔赛宫游园会举行首演,轰动一时。以基督教世界观、价值观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美国,也从未停止过对宗教的质疑和审问。

片头设计感很强,音乐、画面暗流汹涌屌炸天,整体水平接近悲天悯人、壮怀激烈的《太平洋战争》(2010):

拉斯特对宗教极尽嘲讽:所谓的信仰,就为了让自己每天生活在谎言之中?一只猴子抬头看着太阳,然后告诉另一只猴子:“他说你得把你的那份给我”。人类就是这么脆弱,情愿把钱扔进许愿池,也不去填饱肚子;传教布道,不过是利用人们对生活的恐惧和对自身的厌恶。宗教信仰,不就是给傻逼洗脑吗?

但美国观众早已见惯不惊。相比美国先贤,拉斯特对宗教的批判甚至可以说是和风细雨。美国开国元勋、《常识》的作者潘恩说:“一切民族的教会,不管是犹太教、基督教还是土耳其人的,无非是人类发明、炮制出来用于恐吓和奴役人类,并霸占权力和利润。”1909年就任总统的威廉·塔夫特公开表示他不相信基督的神性。

苏格拉底自称是雅典城邦的牛虻,雅典“好像一匹良种马,由于身形巨大而动作迟缓,需要牛虻的刺激来使它活跃起来”。一个自由、正常、开放的社会,主流价值必须经历不断的审问,必须有面对一切责难的胸襟,方有可能最大程度地祛除负面因素健康发展。

宗教需要《真探》这样的牛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