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身试菌”的疯狂科学家

 大科技杂志社 2019-11-08

1984年的一天,澳大利亚珀斯皇家医院消化科的一名年轻医生一口吞下了一试管含有某种细菌的培养液。最终,他如愿感染了这些细菌,得了严重的胃炎。然而,他并不担心自己的身体,反而异常激动,因为他终于用自己的身体证明了这种细菌才是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罪魁祸首。他也因为这一发现而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而他喝下的细菌被命名为幽门螺杆菌。他就是巴里·马歇尔。

落选的论文

几十年来,主流学说一直认为胃溃疡主要是由于压力过大、吃太多辛辣食物和胃酸过多引起的。采用抑酸剂等药物抑制胃酸的产生就成了治疗胃溃疡标准疗法,除此以外就没什么特别的疗法了。因此,胃溃疡在当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病,澳大利亚每年就有5000人因胃溃疡而失去生命。

1979年4月,澳大利亚珀斯皇家医院的研究人员沃伦在一份胃黏膜的活体标本中,发现一条奇怪的蓝线,他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发现这里有很多细菌附着在胃上皮细胞。随后,沃伦又在其他活体标本中找到这一细菌。由于这种细菌总是出现在慢性胃炎的标本中,沃伦意识到,这种细菌和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可能有密切关系。其实,在过去一百多年里,这种细菌不止一次进入过科学家的显微镜,但大家对此都视若无睹,因为“无酸就无溃疡”的观点在医学界已成定论。因此,沃伦的观点并不符合当时“正统”的医学理念。当时的医学界认为,健康的胃是无菌的,因为胃酸会将进入胃的细菌迅速杀灭,这些细菌是人得了胃溃疡以后才进入胃里的。

1981年,巴里·马歇尔出现在沃伦面前。经过相关的实验研究,马歇尔认为沃伦的观点是正确的。于是,两位志同道合的年轻医生共同开展了关于幽门螺杆菌的研究。他们经过研究发现,胃溃疡发病的原因在于人体内的白细胞和幽门螺杆菌对抗的结果。胃液的酸性是非常强的,但由于胃壁的保护作用,胃液不会对胃造成伤害。当幽门螺杆菌进入胃以后,人体内的白细胞就会对它进行攻击。这时白细胞就会从胃壁的上壁细胞中通过进入胃里,就好像将胃壁撕开了一个口子。此时胃壁就出现了小漏洞,胃酸就通过这些漏洞对胃进行腐蚀,于是就形成了胃溃疡。

根据马歇尔和沃伦的理论,治疗胃溃疡,单单抑制胃酸的分泌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不要让胃壁出现漏洞,这就需要将进入胃里的细菌都杀掉,这样白细胞就不会再从体内跑到胃里来了。杀灭细菌最好的药物无疑就是抗生素,因此马歇尔提议用抗生素治疗胃溃疡的病人。

马歇尔和沃伦将关于幽门螺杆菌的论文投递给一个学术论坛,当时评审委员会要从67篇论文中选择56篇,尽管如此,但他们的论文还是落选了。随后,他们的论文又在很多出版社和学术会议上吃了“闭门羹”。但马歇尔相信自己的理论是绝对正确的,只是缺少足够的实验证据而已。

以身试菌

马歇尔先是给一些小动物喂食幽门螺杆菌,再给这些动物做胃部内窥镜,看看它们胃里长没长细菌,但这种细菌似乎是对人类“情有独钟”,马歇尔的动物实验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

迫不得已,马歇尔决定亲自上阵,先让自己患上胃炎,再用自己的方法治好。他从一名胃炎患者的胃中提取出幽门螺杆菌,将它们放入差不多20毫升的培养液中,然后,将混有细菌的培养液一饮而尽。三天后,冒冷汗、进食困难、呕吐等胃炎症状接踵而来。他每天早晨起来都会像孕妇一样突出很多酸水。十天后,他在胃镜检查时发现,自己的胃黏膜上长满了这种弯曲的细菌。兴奋不已的马歇尔又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做了更多详细的实验和观察,然后才开始治疗。马歇尔通过服用抗生素和抑酸剂,很快就“神奇”地痊愈了。

这次“以身犯险”让马歇尔在学术界得到了“疯子”的称号。但正是这份惊人的胆量,才使得他能够向世人宣告,胃溃疡是可以治好的。人们惊呼马歇尔这种疯狂举动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幽门螺杆菌才是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直接原因。随后,英国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报道了他们的成果,全世界立即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今天,科学家已经弄明白,幽门螺旋杆菌最有可能通过家族成员的唾液和粪便传播,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马歇尔和沃伦的发现,让原本慢性的、经常无药可救的胃溃疡变成了只需抗生素和一些其他药物短期就可以治愈的疾病。

甘当小白鼠的科学先驱

纵观人类的科学史,像马歇尔这样甘愿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是为科学而疯狂献身的人们。

医学家罗伯特·科赫在1890年给自己打了一针治疗结核病的药剂,后来深受其副作用之害。后来,科赫甚至把他第二任妻子也当做实验用的小白鼠,使其妻子因此病的不轻。

德国医学专家佩腾科弗(1818~1901)认为霍乱病毒不是唯一引发霍乱的原因,还有环境和土壤等因素。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在惊恐万分的学生面前,喝下了一试管含有霍乱病毒的液体,结果证明佩腾科威尔的论点是错误的,不过所幸他的身体并没有大碍。

1947年,美国的斯塔普博士开始以自己为研究对象,做各种过载和人体冲击承受力的实验。他让自己的火箭座舱以上千公里的时速运行,紧接着,在仅仅1.4秒的时间里刹车,并完全静止下来。在这期间,42g的过载(即人体自身重量42倍的冲击力)施加在这位科学家身上。在这一系列实验中,斯塔普多次遭遇肋骨和肢体骨折,多出血管破裂和器官损伤。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只要有合适的姿态和防护装备,人体至少可以承受45g的过载而不会死亡。

1962年,法国人西弗尔在洞穴里住了两个月,他在这期间没有接触任何关于日期和时间的信息,仅仅依靠自己的睡眠和其他变量测量时间,他的目的是试图对生物钟有更多了解。

科学研究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情,在科学家取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背后,往往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付出。为了自己的科学事业,科学家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为了探求科学真理,一些科学家甘愿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这就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还必须很有魄力,以及对自己的信心和奉献精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