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密炉包,潍坊地方特色美食!

 君心明道 2019-11-09

高密炉包好吃,名声大,说白了就是群众基础深厚。引得众多炉包铺子都打出“高密”的招牌,真假难辨。作为山东名小吃,高密炉包还被潍坊列为首批物质文化遗产。

这枚小巧炉包是不是上上品,还要看那层金黄酥脆的嘎渣(嘎渣高密方言)。炉包煎熟的过程中,贴着锅底的一面在高温的作用下,结成金黄色嘎渣,越脆越酥。油渍渍的一层薄皮,看上去吹弹可破,就是好炉包的标准。

高密炉包特点鲜明,又白又大的包子皮面暄软,里面塞满馅料,味道鲜美。挂浆特别讲究,加上火候的猛烈,焦脆的嘎渣口感硬爽。判断炉包好坏的标准也在这嘎渣上。此外嘎渣的好坏还是判断大厨功底的重要标准。

现在的高密炉包大都保持住了传统风格,用料更为讲究非新鲜猪肉不可。经典的韭菜肉馅上,开发出新鲜的白菜馅。配料上,加入了海米、木耳等等,风味上突出鲜味。加上脆嘎渣,味道更香,更好吃。

高密炉包是以香、焦、酥、脆、菜生、肉熟著名的。据传说,高密炉包是从汉朝名将韩信手下的厨师手中传下来的。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在高密指挥“潍水之战”。在当时的战场上至今还有韩信沟、张鲁祠的所在。那厨师为韩信做过炉包,很得韩信赏识,这手艺被从当地招来帮厨的“偷”学到了手,一辈一辈传了下来。到清朝末年,呼家庄的王家、徐家,夏庄的张家(“公顺”)就开起了炉包铺。民国时期,呼家庄就有了几十户人家打炉包。他们推着小推车,带着篷布、炉、面、菜、柴草等四集遍赶打炉包,一年四季不断。呼家庄的徐家还在高密城的神仙巷安营扎寨打炉包。呼家庄王家、徐家的传承遍及高密的二十几个村庄,远到潍坊、青岛、北京等地。解放后,高密的国营、集体饭店都把炉包作为传统名吃传承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

如今,在高密城,几乎所有的饭店、酒楼都把炉包作为面食招牌,还根据人们的喜好,分素馅和肉馅两种融为一炉。味道上佳。这也引起了外地人的青睐。一些大城市也有了高密炉包店。高密炉包被评为“山东名吃”,树立起了品牌。

下面我把制作过程说下:一定要用泡打粉和酵母粉,光用酵母粉发好的面不是那么皮面暄软,包包子也是这样和面的。狗不理包子就是这样和面的。

高密炉包天下最好吃的面食,大家学习一下啊。

炉包的馅~肉切小丁,注意:不是剁碎哈,是切小丁,然后用盐,酱油腌一会~韭菜切碎,注意:不是剁成碎末哈~肉腌的差不多了,就把韭菜放进去,加些盐,味精,花生油,搅拌均匀~(有条件的可以放少许鸡汤或者骨头汤)。

面在25度到30度之间大约1小时就发好面,看面有大量的蜂窝状就是发好啦,再掺干面揉匀,一定要揉匀这关系到炉包皮面的质量,揉匀后放制5分钟后就可以做剂子啦。

然后一切两半,搓长条

然后切成这样,洒上面粉,别让沾面板上了

挨个压扁

擀成皮,中间稍厚些,边薄些

现在开包~把调好的馅取一些放在擀好的皮中间

稍稍压平

开始捏一边,不要捏的太多

捏到一半就可以啦,手开始收拢

用拇指往上压,注意压的力度不要太高啦,稍微压住面皮就行了,只要不漏馅子就可以啦。

炉包成型啦!

捏的时候双手一定要这样,做的出来的炉包造型美观的

一会就做出好多啦

家里普通平锅就行,把锅先烧热后,倒少许花生油,要让锅底的油都均匀。

油热后,把炉包挨排放入锅中,一定要挤紧。有句高密话说得好“真挤人,像挤炉包似的”。

再准备一下面粉水~这个东西是一会要往炉包上淋的,告诉你,这叫勾芡。

从锅的一边倒入漫过炉包三分之二盖上锅盖

大火十分钟左右,开锅盖后,迅速在炉包上用刷子打油一遍,再盖锅盖小火五分钟后,即可

炉包出锅啦,金黄酥脆的嘎渣很诱惑人呢。您流口水啦!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