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冬对话郦波|如何塑造人生的内在支撑,找到心要去的地方

 hyxz_ljf 2019-11-09
梁冬对话郦波|如何塑造人生的内在支撑,找到心要去的地方
导读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一次次重拾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热情。《百家讲坛》主讲“风雨张居正”“五百年来王阳明”,让大家在其儒雅的外表下感受到一颗对民族文化热忱的心。《中国诗词大会》中与董卿完美搭档,用一首首诗词让观众浸润在中华文化的美感中。之前《生命·觉者》系列纪录片的播出也让郦波圈粉无数。今年炎炎夏日,郦波作为嘉宾参加《邻家诗话》,又以诗、歌、乐、舞、书、画、茶为载体,为大家送上了庭院里的清凉,让我们看到这位江南才子心中的唯美和浪漫。很多观众评价郦波教授:“讲的是动人的故事,听的是人生的哲理,感受到的是文化的力量”。
梁冬对话郦波|如何塑造人生的内在支撑,找到心要去的地方

郦波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

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

国务院海外讲学特聘专家

教育部全国公开课讲座教授

全民阅读形象大使

郦波教授热爱教书,教育理想是效仿陶行知先生,做大众教育。他微博上每天更新一首自己写的小诗,如同打通任督二脉,无穷感慨,如江月奔涌。

作为研究王阳明心学多年学者,他道出心学的本质是在自己心里找一个强大的支撑,就是不向外去说服别人,而是向内说服自己。

而现在年轻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没有人生支撑。要如何才能获得人生的支撑呢?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什么又是最重要的事呢?

01 语文启蒙,取法乎上

梁冬对话郦波|如何塑造人生的内在支撑,找到心要去的地方

现在很多孩子没有内在价值支撑,把精神寄托在外在的东西譬如手机与游戏上,这些支撑着他们整个人生。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你给外在东西越多,如果缺乏内在的支撑,越容易压垮孩子,语文教育应该来塑造这种内在的支撑。

郦波认为语文这门学科的教育本质和其他学科不太一样,它不是简单的技能教育或客观的知识学习,而是关系到母语技能的感知与学习、精神世界的启蒙与塑造,甚至个性品格的打磨与锻造,和每一个人的生命成长息息相关。

它决定着我们的心智,决定了我们如何观察世界和理解世界,包括怎么理解和处理与家人的关系,与友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甚至与世界以及与自我的关系。

郦波在大学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大学生的问题都来自小学,为了实践自己大众教育的理想,他走出大学校园,致力于发展中小学的语文启蒙教育。

取法乎上,从根源上来解决问题让孩子发现人生的价值,知道除了手机、游戏、比赛、分数,还有丰富的人生,崇高的理想,以及家国天下。

郦波沉潜多年,为文化传承以及语文启蒙教育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郦波语文启蒙课》,从源头上激发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02 师法圣人,树立一生的人生榜样

梁冬对话郦波|如何塑造人生的内在支撑,找到心要去的地方

现代年轻人流行偶像情节,拍电影做综艺都讲究粉丝效应,但这个现象自古就有。孔子就是周公的粉丝,早晨起来跟学生说:“哎呀我很伤感啊,很久没有梦到我的偶像了”(“吾不梦周公久矣”)。

李白的偶像是谁?“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那不就是说,我偶像好帅啊,皮肤还很好。

李白的粉丝是谁呢?杜甫。杜甫的粉丝呢?那就太多了,白居易、韩愈、张籍。古人所选择的偶像都可以成为人生的一种引领,而不是因为“正流行”。

杜甫一辈子倒霉透了,为什么他能成为偶像?因为他们是“优质偶像”、“价值偶像”。榜样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年轻人要学会选择偶像,这很重要。

梁冬对话郦波|如何塑造人生的内在支撑,找到心要去的地方

03 少年立大志,要立志而不是简单的念头

梁冬对话郦波|如何塑造人生的内在支撑,找到心要去的地方

现在的年轻一代视野都非常广阔,能力也强,但最大的危机就是内心精神世界的日渐萎靡。语文启蒙,能发现丰富的人生,师法圣贤,可以为一生树立值得追求的榜样,薪火相传。

曾国藩在《家训》里说到:“一定要少年立大志。”白居易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才十六岁。王勃写“海内存知己,天涯落比邻”也就才十七岁。

郦波在《生命·觉者》纪录片中说到“立志”的“志”它不是简单的一个念头,而是打开精神空间的一种方式。小时候语文课上说的理想是长大要当科学家的,那不叫立志,叫念头。

念头是什么?佛法里讲,一瞬间有十万八千念。就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晨起来走老路。醒来第一件事还是摸手机。这些都是念头。

那志向又是什么呢?要把”志”拆开来看,上面其实是之下面是心,甲骨文的意思就是:“心之所之”,“志向”就是心要去的那个地方,而不是别人要你去的地方。

04 “心上学,事上练”事半功倍

梁冬对话郦波|如何塑造人生的内在支撑,找到心要去的地方

王阳明有一次在被其弟子问及,“为什么您的书法只练了半年时间,就能写出这么好的一手字来”。

他回答说:“我开始学书法时,只是对着古帖临摹,这样练来练去,只学得字形相象,内在的神意却毫无所得。后来我改变了学习方法,举笔不再轻易落纸,而是凝神静虑,先在心中想象要写之字的形态气势,这样练习久了之后才开始通达书法之道。”

王阳明后来对此进行了概况,即大凡做什么事都要“心上学、事上练”。我们通常认为,学习一样东西,并不是不断的重复练习,就能获得成功的。

要真正掌握要领,掌握精神要义,掌握本质,还得靠在心里练,只有在心里反复推敲、倒腾,掌握每个细微,预测及准备每种可能,事情方能成就,而且才会以最科学、最艺术的方式成就。

郦波在《生命·觉者》纪录片中说到:“在日常中是工作即修行,一件事情无论再困难、再麻烦,你如果在这件事上修练,就事半功倍,这就叫“事上练”,你要一点点的浸染在里头,你的层次就上来了,你自己亲近道,让道来染你。你知”道“是没有用的,得入乎其中。到最后是你在驾驭事情,而不是事情在驾驭你。”

所有的艺术家、音乐大师都已“道”在手上,他已经驾驭这一切了,他只会有肢体上的累,但心身是极愉悦的,超乎其上。

05 修身是为了解决人生三大困境

梁冬对话郦波|如何塑造人生的内在支撑,找到心要去的地方

中华文明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儒释道一体的独特文化。而这三种文化,都非常强调个人的修养,东方文化也一直在个体的修身上独领风骚。

正是这种传统,让中华文明延续了数千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真正做好修身,最重要的是直面人生的三大困境。

1. 过度的欲望

欲求是人的本能,小孩子如果玩具玩烂了,就不会去玩。但如果家里来了小伙伴,来玩他的旧玩具,他就不乐意了,有占有的欲望,为了一己私欲,使得很多人无法成为“完人”。

2. 失控的情绪

情绪比欲望更难缠,它时时刻刻存在。苏东坡是非常可爱的人,他的词旷达、包容、超脱,精研儒释道,可谓修身达人,但也挡不住忽如其来的情绪。

他有个好朋友佛印,有一次苏东坡读经,忽然灵感来了,写了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让书童送给佛印,佛印就回了两个字:“放屁”。苏东坡很生气,上门质问,等到苏东坡说得口干舌燥,佛印法师就说了一句话:“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这就是情绪失控。

3. 难改的习性

习性,是人生最大的困境。很多名人也有恶习,比如巴尔扎克,喜欢喝咖啡,每天要喝50杯咖啡,死在50岁上。他也知道这是恶习,但是改不了。

06 儒释道三合一才是“最浓中国风”

梁冬对话郦波|如何塑造人生的内在支撑,找到心要去的地方

人生基本所有的困惑都这三大困境里,而一个中国典型知识分子的终生价值诉求在儒释道虽有不同的说法,但一致的就是在这三个困境中超越。

郦波在《生命·觉者》纪录片中里讲到:“儒、释、道分别解决一个问题,儒家解决习性问题,道家解决欲望问题,佛家解决情绪问题。”

佛家通过戒定慧,来构建一个澄明透彻又安定的内心世界。但佛家不是没有情绪,而是超越不可控的、简单的、随机的情绪,培养一种至高的情绪,就是慈悲。

道家提倡的是超越的思维方式,庄子的《逍遥游》,主张的是一层层修炼自我。当你遇到生活中的难题,要么你自己的水平比生活多一个纬度,要么你减少一个维度化繁为简。

儒家的伟大之处,在于每个人对了,整个国家就对了。你只有改变好自己,改变你的内心和生活,再去影响身边的人,才能和志同道合者改变社会和族群,改变天下。这就是儒家的家国天下。

所以中国文化是全息对应的,是一个系统论,所以中国文化一定要通识。中国古人基本上天文下知地理,易卜阴阳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你必须多领域了解,才能回到通识这个点上。”

结 语 语文启蒙构建了精神世界有了“原点”,立下志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有了“终点”,剩下的就是“知行合一,就是在“心上学、事上练”。并用中国特有的儒释道三合一的良方修身,直面人生中会遇到的困境。最后回到源头,如今我们正在经历“提笔忘字”的时代,大家对语文教育有所忽视。郦波教授强调我们从小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获得母语感知能力以及母语思维能力。你只能通过自己的母语去感知与连接那些老祖宗几千年代代相传的宝藏。汉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使得远古文明中只有华夏文明没有断裂并延续至今。得益于汉字,让如今的我们也能通过文字与古人沟通学习。郦波教授也是对语文教育和对汉字的忧虑,俯身来做中小学启蒙教育,在他的眼里,没有一种语言,像汉语这样优美!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纯粹!他提倡小学生一定要学习书法,从文字入手打通到文学,再到文史、最终到文化、文明的道路。

《生命·觉者》视频现已上架优酷,您可以前往优酷视频搜索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