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系词》中的“几”

 野有雅兰 2019-11-09

A:出现于《易经 · 系辞传》的”几“ 

1.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参考译文:易经,是圣人渗透了深奥的道理,研究了细微的变化,所以能开通天下人的思想,成就天下人的事务。

2.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 交不渎,其知几乎?

  参考 译文:能够知道 ‘几’就是达到神的境界了吧?君子与比自 己地位髙的人交往不谄媚奉承,与比自己地 位低的人交往不亵渎傲慢,可以算作是知道 ‘几’了吧?

  这里提出了“几”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几”呢?

【工具书】中的“几

1.几,坐所以凭也。——《说文》

这是本意

2.几,微也,殆也。——《说文》

3.几,近也。——《尔雅》

这是延伸义

月几望。——《易 · 小畜》

意几乎后言。——《庄子 · 天地》

《易经·系词》中孔子自己的解释 ——

3.几者,动之微,吉 ( 凶 ) 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大意:“几”指的便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微妙的动向、态势,是事物运动变化的 细微征兆,是事物向吉方或向凶方发展的依 据,可以让我们预知未来。

当这个动向、 态势发展得极其明显时,那么便是人人 皆可以看到的吉凶结果。从细小征兆上预测 最终的运动变化结果,就是“知几”。把握几,就能把握 机会。因此“几”又通“机”。

B:宋代大儒对”几“的解释

4.周敦颐《通书 》:动而未形,有无之闲者,几也。

大意:介于有无之间可以被人神会抓住的并且可以“坐所以凭”的东西,它幽而无相,只能神会不可言传。它就是老聃描述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道。

这个“几”,你说它是有,它视而不见,搏之不得。你说它是无,它又不是无,它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这个“几”不仅出现在《易经》中,还出现在诗词里。比如后唐李存勖的《一叶落·一叶落》

一叶落,搴珠箔。

此时景物正萧索。

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

吹罗幕,往事思量着。

《淮南子·说山训》说:“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这个“一叶落”和“睹瓶中之冰”就是几。这句话里面包含了两 个信息,一个是“有”——一叶落。另一个是“无”也就是“时”——“天下秋”,这是一种因果关系,”几“演变下去带来的结果就是“势”。同理,“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也是此以小明大,见微知著之意。

圣人、达人、得道人看几不看势!大势已定之时,谁都能够看明白,这个时候任谁来都是无可奈何了。所谓先知先觉,就是看几不看势之人!

易经说:“知几其神乎”。算是对知几之人的赞美!

5.程颐·《伊川易传》:所谓几者,始动之微也,吉凶之端,可先见而未著者也。

这是周敦颐的大儒弟子对“几”的解释。可用来验证我们当下理解。

C:知几识大体的汉相丙吉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参考译文:

  丙吉字少卿,是鲁国人。他为人能周密地考虑问题,不外露自己的感情,不夸耀自己做过的好事。汉宣帝地节三年,立皇太子,丙吉当了太子太傅。过了几个月,升为御史大夫。五年以后,接替魏相(人名)担任丞相。丙吉本来出身于主管刑事案件的小官吏,后来学习《诗经》和《周礼》,都能通晓主要内容。到担任丞相,崇尚宽容大度,喜欢礼仪谦让。……丙吉又曾经外出,在清理道路时遇到一群人斗殴,死伤的人横卧在道路上,丙吉经过那里却不过问。有部下独自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丙吉向前走,遇到人驱赶牛,牛喘气吐出舌头,丙吉让车队停下,让骑马的官吏询问:“赶牛走了几里路了?”部下独自认为丙吉在这两件事上前后处理的不合适。有人因这事讥笑丙吉,丙吉说,“百姓斗殴互相杀伤了,应当禁止防备追赶捉拿这是长安令和京兆尹的职权范围。在岁末报告施行赏罚罢了。宰相不亲自处理小事,所以这不是我应当在道路上审问处理的。正值春天还不应该太热,担心牛在近处走却因为中暑的缘故喘气,这就是时令节气失调了。恐怕对百姓生产生活有伤害,因此调查这事。”部下才佩服。认为丙吉顾全大局,能抓住主要矛盾。五凤三年春,病危,死,谥号为定侯。


传承经典 传播美与安宁 尽在雅兰在世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