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臂哪吒城之谜,故纸堆里那些京城神奇历史大放送!

 坚定前行 2019-11-10

八臂哪吒城?!北京建城之谜

民间传说中,明代北京城的规划营造是两大奇人刘伯温与姚广孝合力完成,围绕两大军师的斗法还有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关于八臂哪吒城的传说,关于这个传说的源流和北京的建城历史,推荐大家去看台湾学者陈学霖的一本书《刘伯温与哪吒城》。

说永乐皇帝朱棣要修建北京城的时候,有大臣赶忙上奏:“北京这块地方,原来是苦海幽州,那里有条孽龙十分厉害,凡人降服不了,请皇上另派高人去吧!”朱棣一想,那就只能劳烦有通天化地之能的两位军师刘伯温和姚广孝辛苦一趟了。

么叫八臂哪吒城?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是这样给姚广孝解释的:“这正南中间的一座门,叫正阳门,是哪吒的脑袋,脑袋嘛,就应该有耳朵,他的瓮城东西开门,就是哪吒的耳朵;正阳门里的两眼井,就是哪吒的眼睛;正阳门东边的崇文门、东便门、东面城门的朝阳门、东直门,是哪吒这半边身子的四臂;正阳门西边的宣武门、西便门、西面城门的阜成门、西直门,是哪吒那半边身子的四臂:北面城门的安定门、德胜门,是哪吒的两只脚。”

广孝指着图笑问:“这个哪吒没有五脏,空有八臂行吗?”刘伯温说:“哪里有没五脏的哪吒呀!死哪吒镇服得了孽龙吗?”说着,急急地一指城图:“老弟你看,那城里四方形儿的是‘皇城’,皇城是哪吒的五脏,皇城的正门——天安门是五脏口,从五脏口到正阳门哪吒脑袋,中间这条长长的平道,是哪吒的食道。”

人相对哈哈大笑,后文书还引出了《高亮赶水》、《北新桥》等一系列传说。

中轴线竟然是歪的?!

轴线是北京城最为人熟知的标志之一。近年来,许多媒体陆续报道,一直被认为是正南正北贯穿紫禁城和北京城的中轴线,实际上并没有与地球子午线重合。从谷歌卫星图片中,也可看到紫禁城中轴线明显的偏离了。它和地球子午线之间是有一个夹角,经中国测绘科学院实地测定,这个夹角为2度10分。从南端永定门起始点,向北延伸时呈逆时针方向偏离子午线,直到终点钟楼位置,偏离了子午线约300米之宽。

于中轴线,据《周礼》中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以为民极”,是说国都的方位必须辨定正位,也即是中轴线要正。所谓正,就是都城中轴线应与所在地的子午线相平行。但航测专家指出,自元代始至清朝亡,共有33代皇帝的龙椅事实上是坐歪的,即皇宫并非 “正南正北”朝向。

据报道,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在北京的规划部门就已经发现了南北中轴线偏离子午线。经过测量证实,当初的东、西两城墙也不是正南正北,均与北京中轴线平行。也就是说整个北京城并非正南正北的。这对于人们的常识造成了冲击。

其原因,一种说法是:堪舆布局常用的是指南针罗盘,它的磁极北与地极北(子午线)存在着角度偏差,即磁偏角,并因各地的经纬度不同而不同。北京的磁偏角为5度50分西,北京城中轴线偏离子午线2度10分,两数相差就是3度40分,这就是紫禁城及其北京城中轴线所在罗盘的周天度数。

于为何中轴线既不是地极的正子午,也不是磁极的正子午呢?从堪舆学的角度来说:庚子属土,水土同卦、龙水连珠,紫禁城的龙穴砂水共同组成了“辛壬会而聚辰”风水格局。

北京城的金木水火土

方说缘于中国古代一种朴素的地理观,即天圆地方,方就有中心和四个方向,这5个方位分别与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相对应,按“天干”顺序排序,即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得出5个方位的相应镇物,保证各方安宁。

京五方说,有资料为证的可追溯到明朝初年。与燕京八景类似,五方说自形成以来有过多个版本,但到清乾隆年间基本固定下来。由于缺乏文字材料,它们多是靠民间故老相传承递至今。

东方甲乙木:皇木场神木

永乐初年,因修建皇宫,大量木料从运河运来,此地因此得名。皇宫建成后留下了一棵最大的金丝楠木作为京城东方的镇物。现在乾隆《神木谣》碑仍在,位于东三环南路黄木场6号北京钢琴厂内。

南方丙丁火:良乡昊天塔

天塔坐落在燎石岗,为京城南方镇物,与五行中的火相对应,这里土石皆呈红色也恰好与火的说法相衬。在昊天公园内还有盗尸洞等景点。地质专家认为,这里的土石呈赤红色是自然形成的。

中央戊己土:景山

山是明朝修建皇宫时所筑的镇山,由挖筒子河和南海的土堆积而成。清朝沿用了明朝的宫室建筑,城市中心仍在景山。

于景山还有另外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从卫星遥感照片上可以看到,景山公园的整体建筑群落酷似一尊闭目盘坐着的人像。人像面带微笑,公园的寿皇殿建筑群为坐像的头部,大殿和宫门组成眼、鼻、口,眉毛由树组成,两边非常对称的三角形树林组成了胡须,但它被寿皇殿外墙隔开了。

山的这个坐像到底是谁?最有名的一种说法,故宫中轴线上最北端的一座宫殿钦安殿,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多年没有开放,那里供奉着被称为水神的玄武帝的造像。玄武在五方中代表北方,在五行中代表水。但是这个说法至今没有得到证实。

西方庚辛金:永乐大钟

造这口大钟是明迁都北京的大事之一,取定鼎北京城之意,是皇权的重要象征。据记载,铸钟的地点在钟鼓楼西的铸钟厂胡同,钟铸好后先是安放在蒿祝寺(明代的汉经厂和番经厂),不久后移至万寿寺,清初又移至现址大钟寺。几次迁移,它都在北京城的西方。

北方壬癸水:玉泉山昆明湖

是皇家园林的重要水源区,也是皇城用水水源。当时,玉泉山流过昆明湖后,再经高粱河入西直门水关,最后引入皇宫。进皇宫的水道还设有过滤装置。玉泉山昆明湖的水因其特殊地位而成了京城北方的镇物。昆明湖在乾隆年间修建清漪园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大水面,只是一个叫瓮山泊的小湖。

景山坐像一样,俯瞰颐和园也有令人惊讶的发现。从遥感照片上来看,昆明湖确实酷似一只寿桃,只见寿桃的“歪嘴”,偏向东南方向的长河闸口。寿桃的梗蒂,是颐和园西北角西宫门外的引水河道。最为称奇的是,斜贯湖面的狭长的西堤,构成了桃体上的沟痕。而万寿山下濒临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则恰似一只蝙蝠,振翅欲飞。

明湖北岸的轮廓线,明显地呈一个弓形,弓形探入湖面的部分,形成蝙蝠的头部。弧顶正中凸出的排云门游船码头,像是蝙蝠的嘴。向左右伸展的长廊,恰似蝙蝠张开的双翼。东段长廊探入水面的对鸥肪和西段长廊探入水面的渔藻轩,适成蝙蝠的两只前爪,而万寿山及山后的后湖,则共同构成了蝙蝠的身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