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织霓裳羽衣 催我跃马扬鞭

 山湖微波 2019-11-10

11月8日,正值立冬,秋倚晴空,风云际会,群英相逢。新宁一中芙蓉教学名师杨华当工作室与邵东一中禹优香语文名师工作室开展了一场精彩的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两个名师工作室共同推出三堂优质高效的教学研讨课。三位执教老师以新颖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形式及机智生动的教学语言赢得了全体听课师生的赞美。我有幸作为工作室成员参与了全程活动,受益匪浅,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艺术上,更是感慨良多。

邵东教科所程金夫所长、邵东一中张剑辉校长、分校徐长龙副校长等亲自参与指导

参与研讨的两个名师工作室成员

把课上得精巧。新宁一中李辉炉老师执教《桥边的老人》,起笔不凡。李老师以机智简练的语言导入,瞬间吸引学生的目光,自然引出课题。课堂紧紧围绕老人的四句“唠叨”展开讨论,学生反复朗读对话,自由品赏出其中的意味。李老师沉稳的教态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成功化解了天马行空的尴尬,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体味出人性的光辉,同时还一一表达自己对世界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课堂内容,精;教学手段,巧;学生所得,深。杨华当首席名师在评课时指出,语文教学要选好一定的切入点,角度很重要;要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方式达到“用时少,效果佳”的目的。

循循善诱

听课现场

把课上得严谨。邵东三中曾艳华老师执教《故都的秋》时,推陈出新,由人与自然关系导入,引发学生对“秋”的遐想。曾老师根据散文的抒情特点,以朗读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先整体概括秋的特点,继而带领学生从具体的秋景中品味郁达夫的秋情。曾老师教态优雅从容、语言亲切温柔。从学生的朗读声中,学生可以充分感知作者从字里行间展示出来悲凉而不悲苦的最美秋味。课堂实践活动新颖,紧扣课文内容和“颂秋”的主题,余韵绵长。邵东教科所程金夫所长在评课时强调,教师应利用好构思、好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整体把握,还是局部研讨,都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

师生互动 

把课上得深广。邵东一中的申小玲老师执教了《涉江采芙蓉》,诵读与思考密切结合。深情的诵读导入让人印象深刻,故事的形式拉近古诗与学生的距离;趣味式解读课题,引出“芙蓉”的意象;开放式人物分析,激发学生的联想;对写法的探究,令人茅塞顿开。杨老师和程所长都充分肯定了这堂课角度选取独特,紧扣文本又超出文本,有深度、有高度、有广度;扩充课堂的资源有厚度,也有宽度;在如何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的探究上,申老师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引领和示范。

等待花开

教学是一种永远都不能满足的艺术,语文教学是诗意的奉献。领略几位老师的上课艺术,聆听几位专家的精当点评,我也在思考着:如何将新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上;如何带着指导思想上课,自觉关注学生兴趣和体验,激发学生走进课堂;如何加强对课文和教材的二次处理,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评课现场

撰稿    郭   慧

审核    杨华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