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发热实用单方

 循天园 2019-11-10

【中医理论】

高热,又称“大热”“壮热”“身灼热”“体若燔碳”,主要是指体温(腋温)高于39℃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儿科常见急症。

小儿高热分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外感高热为邪毒入侵,正邪相争;内伤高热则多正气虚损,阴阳失调。在临床上高热除常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外,也可见于过敏或变态反应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病等。

小儿体温的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虽不一定成正比,但体温过高或持续高热,尤其是在温病过程中,易见痉、厥、闭、脱之危症。因此,对小儿高热应在积极查明原因的同时及时对症救治。

【临床特点】

多数小儿发热尤其是急性传染病发热,可分3个阶段:体温上升、高热持续和体温下降。

1.体温上升(寒战)期 其临床表现为皮色苍白,体表温度下降,病人感觉发冷,严重者感到恶寒,继而出现“鸡皮”和“寒战”。与此同时由于肌肉的收缩和肌张力升高,肝糖原分解,代谢增强,从而产热增多,体温不断上升,直至血液温度达到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为止。

2.高温持续(高热)期 此期病人表现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又开始活动,故出现皮肤发红,自觉燥热,呼吸加快,出汗增多,以蒸发水分散热。

3.体温下降(退热)期 此期病儿表现出汗,皮肤较为潮湿(出汗是速效的散热反应),大量出汗可造成脱水,故要注意水和电解质的补充。

【辨证论治】

小儿发热的辨证沦治见图16-1。

图16-1 小儿发热的辨证沦治

《黄帝内经》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实者,热也”。《幼幼集成》将小儿发热简单分为四大证:表热,里热,虚热,实热。

1.表热 小儿无故发热,多由外感风寒。其证喜人怀抱,畏缩,恶风寒,不欲露出头面,面带惨色,不渴,清便自调,吮乳口不热,或鼻塞流涕,或喷嚏,浑身拘急。此表热也。

2.里热 发热时,喜露头面仰身卧,扬手掷足,揭去衣被,渴欲饮水,吮乳不休者,口渴也,吮乳口热,小便赤,大便闭。此里热也。宜解利之。

3.虚热 多从大病之后,或温热,或潮热,如潮汐有定期也,或渴或不渴,大小便如常。宜补之。

4.实热 面赤腮燥,鼻孔干焦,喜就冷,或合面卧,或仰面卧,露出手足,揭去衣被,大渴不休,小便秘。宜微下,但不可以大泻。

【单方单药】

★栀子退热饼

[用量] 山栀子9g。

[制剂] 取生山栀子9g研碎,浸入70%乙醇或白酒中,浸泡30~60分钟,取浸泡液与适量的面粉和匀,做成4个如5分钱硬币大小的面饼。

[用法] 睡前贴压于患儿的双侧涌泉穴和双侧内关穴,外包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以局部皮肤呈青色为佳。

[功效]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主治] 小儿发热。

[出处] 《陕西中医》,1991年,第12期。

[说明] 山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内关穴可治热病,涌泉穴可治小儿惊风。本方治疗热退后,还需针对原发病辨证用药,以巩固疗效。

★一味石膏汤

[用量] 生石膏150g左右。

[制剂] 生石膏以武火单味速煎。

[用法] 待药温时频频饮服,退热为止,给药后进食稀粥或益气生津之品促使胃气复来。

[功效] 清泄胃火。

[主治] 小儿高热。

[出处] 《中医杂志》,1989年,第30期第10卷,P28-29页。

[说明] 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的矿石,其性寒,味辛甘,入肺、胃经。石膏生用解肌清热,除烦止渴,可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若发热症状兼有便秘者,可加大黄;兼手足掣动者,加钩藤;兼烦躁者,加知母或栀子;兼咳者,加杏仁。

★石膏外敷贴

[用量] 石膏粉20g,面粉适量。

[制剂] 将石膏粉与面粉加水适量调成糊状,捏成5枚2分硬币大小的圆块。

[用法] 临睡前敷于患儿的涌泉穴、双手的内关穴及神阙穴,外用6cm× 6cm的医用胶布固定,次日早晨取下。

[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主治] 小儿热病壮热不退。

[出处] 《单方验方治百病》。

[说明] 同上。

★半边莲饮

[用量] 半边莲散剂50g。

[制剂] 半边莲散剂。

[用法] 代茶饮。

[功效] 利水解毒。

[主治] 小儿发热不退。

[出处] 《单方验方治百病》。

[说明] 半边莲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的带根全草。多于夏季采收,带根拔起,洗净,晒干或阴干。其味甘,性平。具有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黄疸,水肿,臌胀,泄泻,痢疾,蛇伤,疔疮,肿毒,湿疹,癣疾,跌打扭伤肿痛等症。

★黄瓜豆腐汤

[用量] 黄瓜250g,豆腐500g。

[制剂] 将黄瓜豆腐切片,加水煮汤。

[用法] 每饮1大杯,日用2次。

[功效] 清热解毒,生津润燥。

[主治] 小儿夏季发热不退、口渴饮水多、尿多。

[出处] 《单方验方治百病》。

[说明] 黄瓜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实。黄瓜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具有除热,利水,解毒的功效。主治烦渴,咽喉肿痛,火眼,烫火伤等症。《日用本草》记载黄瓜能:“除胸中热,解烦渴,利水道。”

★绿豆粉

[用量] 绿豆粉100g,鸡蛋清1个。

[制剂] 先将绿豆粉炒热,与鸡蛋清调合做饼。

[用法] 敷于胸部,3—4岁半小儿敷30分钟取下,不满周岁小儿敷15分钟。

[功效] 清热凉血。

[主治] 小儿感冒高热不退。

[出处] 《儿科金方》。

[说明] 绿豆粉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经水磨加工而得的淀粉。其味甘,性寒,归胃、肠、肝经等。具有清热消暑,凉血解毒的功效。主治暑热烦渴,痈肿疮疡,烫伤,酒毒等症。《本草经疏》记载:“绿豆粉所禀气味与绿豆同,故能解诸热及酒食毒、汤火伤灼也。”

★葱白酒

[用量] 四季葱白30g,白酒250ml。

[制剂] 先将四季葱白放在碗中捣烂,再将白酒倒入碗中,点火将酒燃烧,待火苗烧到碗边时吹灭。

[用法] 趁温取葱液涂敷患儿额头、胸背及四肢和全身皮肤,以擦至皮肤微红为度。

[功效] 发汗解表,疏散风寒。

[主治] 小儿发热。

[出处] 《儿科金方》。

[说明] 葱白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为百合科植物葱的鳞茎或全草入药。其性温,味辛,入肺、胃、肝三经。葱白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常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魏睦新,刘佳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