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英教授讲解麻黄升麻汤 2017年

 踏遍青山的中医 2019-11-10
麻黄升麻汤
                                                                                       吕英教授讲解麻黄升麻汤 2017年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
                                                                                贯一明医堂制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葳蕤十八铢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干姜六铢
白术六铢 石膏六铢(碎,绵裹)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注:1铢=0.65g


1、麻黄、桂枝、赤芍、升麻托透由表内陷入至阴之地的风寒火,因“寸脉沉而迟”及“下部脉不至”,直观症状为上热下寒(上下为相对概念),立足阴阳而言,根据方药推断病位在一脏五腑之至阴,病机在阴为:体内之精津液血髓必耗损;在阳为:内生寒水。

故重用麻黄托透内陷之风寒,风寒内陷热化,阳邪无法发郁,火逆而上——喉咽不利,唾脓血;
因邪气发生了热化:
1.1、用升麻疏散邪火升提下陷之中气;
1.2、用桂枝、赤芍对药;
此四药可对治营卫之失调,详见 “熟地升麻知母汤”的方解。
2、少阳邪热——芍(赤芍,白芍)、黄芩;

3、阳明邪热——石膏、知母;
4、阳明主肉,其内阴损:
   4.1血分——当归(清胃散);
   4.2阴分——葳蕤(益胃汤、葳蕤汤);
   4.3髓——天冬(三才汤);
5、因误下之后伤了《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所言:“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者……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的至阴之地之阳,故用甘姜苓术汤复阳气,化寒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