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治疗手足厥冷的专方。有温经止痛的功效,具有扩张末梢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动-静脉旁路的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循环、镇痛抗炎等作用,适用于以腹痛、头痛、关节痛而手足冷、脉细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方证】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351)
【经典配方】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
【推荐处方】
当归15g,桂枝15g,白芍15g,北细辛10g,炙甘草10g,红枣30g。以水800mL,开盖煮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证提要】
四肢冰冷、发紫,疼痛剧烈,脉细者。
【适用人群】
面色青紫或苍白,无光泽,无浮肿,多干燥;四肢冰冷,指尖为甚,多伴有麻木、冷痛,皮肤黯红甚至青紫,遇冷更甚,甚至甲色、唇色、面色、耳廓较苍白或乌紫;头痛、牙痛、胸痛、背痛、关节冷痛、女子痛经等,其痛多为刺痛、绞痛、牵扯痛等;脉或细弱,或细弦,一般多见缓,甚至迟。
【适用病症】
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疼痛剧烈如刺的各种痛症,如三叉神经痛、消化性溃疡、肠痉挛、输尿管结石、肩周炎、慢性腹膜炎、腰肌劳损、子宫附件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纤维瘤、胆囊炎、胆道蛔虫病、坐骨神经痛、缩阴症、腱鞘炎等。
(2)以四肢冰冷疼痛为表现的疾病,如雷诺病、血管神经性头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疮、红斑性肢痛、硬皮病、手足皲裂、精索静脉曲张等。
(3)以肢体末端紫黯、疼痛为表现的疾病,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冠心病、大动脉炎、高血压病头痛、脑外伤头痛、过敏性紫癜、慢性荨麻疹、急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阳痿等。
【加减与合方】
(1)恶心呕吐、头痛腹痛者,加吴茱萸10g,生姜25g。
(2)口腔溃疡、牙龈出血者,加黄芩10g,黄连5g。
【注意事项】
(1)通草一般不用,也不影响全方效果。
(2)细辛有小毒,古人有“辛不过钱”的说法,这是指散剂而言,汤剂不受此限制,但应该严格把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3)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者慎用。
(4)本方开盖煎煮,以利细辛中的黄樟醚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