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 息 吸”之炼精化炁心法

 大道至筒321 2019-11-11

三字诀:呼、融、息

第一重:控制“呼”而不在意“吸”。

在呼时,将意念想像导引“呼”气顺前胸、前腹、前腿至脚底(想像气从肺流到脚底板~~如清冽山泉顺田中沟渠道快速流至并濡养到全身每一个边边角角),吸气时任意放松、不加控制。以上动作想像自己的肚子是一只气球,随呼而鼓、随吸而瘪(腹式呼吸法)。如此习惯于长式呼吸法之后,则人如苍松、面若桃花[呲牙][呲牙][呲牙]

第二重:明白人分二气(外气+内气),外气是我们正常呼吸的空气,而内气则是体内的意念之气(意念流)(精气)。

在呼时,外气、内气同时由头部在体前沿任脉从上而下,呼至胸腔以下时外气、内气方向分叉(外气向体外而外展+内气向下丹田内卷注入)。在吸时,由下丹田流来的内气(内通道)(经过在身体未端进行体内能量交换后,重新汇集至下丹田)与体外空气(外通道)(经过在与体外世界交换能量后的崭新空气)一同在后背从尾骨顺脊柱督脉而上。

第三重:人类呼吸分三个阶段(呼+息+吸,其中时长为呼+息=吸),“息”是内气(精气)流注入下丹田的时段,就如溪流汇入水库时的场景。这个“息”是人智慧、能量的来源和休息的关键期,长“息”者必聪慧、身体精壮。

在“呼”时,外气、内气由头顶百会穴进入后同时顺任脉向下,外气外展冲入体外世界(内气流先头部队抵达下丹田)。

进入“息”时,此时外气进行体外能量的交换动作,而内气流则源源不断“咕咕”地重新汇集并注入下丹田。此时用心去感觉水库注满、进而流出浇灌农田每一棵秧苗般,精气血注入而后滋养全身偏远区域(特别是脚底)每一个细胞细微变化的体感和心感。“息”做充分才是呼吸动作的最大意义。

顺前法去“吸”即可。关键在外气、内气在后背由下向上到最后时,内气要由头顶百会穴冲出而凝聚于头顶。

第四重:外气内气流动方向的不一致。

想像自我身体是一个大气球,全身的每一个毛孔都是内外相通的进出气孔。外气的呼吸是大气球鼓与瘪(吸而鼓,呼而瘪)的内外交换。内气的呼吸是后背上而前胸下的内部循环(犹如一个后上而前下的气轮)。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